Popular Posts

Wednesday, December 19, 2012

榴蓮吃死人



你聽說過嗎?榴蓮吃死人,隔壁家一年高八十的老奶奶,吃了一粒榴蓮之後,馬翻人仰,兩腳一伸,一命嗚呼•在上一水果季節,阿仔吃了一大串榴蓮,突然身體發黑,差點丟掉老命,今天又見他興緻㪍㪍與阿國買了兩簍榴蓮,我問及你還不怕死嗎?他笑說,沒辦法呵,榴蓮太可愛了,吃了才打算,促見榴蓮對老饕的厚愛;今年水果季節,榴蓮帶頭上陣,塞滿大街小巷,有人預計再過幾年將無法見上這些水果上巿,何不趁現在好時光能吃多少吃多少,以免懊悔;問題是在自身年紀身體狀況,別說榴蓮,有人吃了黑橄欖也一樣吃死人,怕不怕•家中榴蓮園是母親遺留下來,早已荒蕪,有人相告,老樹榴蓮结滿串串果实,只是力不从心,無法顧及,只好讓鄉野村民分享•索有水果之王之稱的榴蓮季節一來,有所謂榴蓮出、沙籠脫的浪漫,如今再無人提及,什至有人解釋為南洋氣候,嘻嘻•老袓宗說當年三寶公的便便如今吃死人,怪哉也•

20•12•2012。


Sent from my iPad

成龍的潔癖



成龍的潔癖,每到一個地方,見到地上見有垃圾總會隨手一檢,放在垃圾筒,背後總引起一陣手掌聲,接著問Japanese? No,Chinese.成龍身為中國人感到驕傲•那年北海道之行,令我體驗到日本人的潔癖,把垃圾帶回家,我們在糖果店買了糖果現場就吃,見那老闆立即張開紙袋待我們把紙屑丟進,讓我們惾了眼;可是我們深夜回酒店,路經小巷,見到那些醉貓吐得滿街,深夜日本另一方景象讓我混淆•許多龍迷只在銀幕認識了成龍的形象而忘了他真實的人生•實際上他是一個環保者,面對亂拋垃圾的垃圾蟲,他並不提及异議,而是自我提昇,他說他的潔癖是受到母親的影响,反觀周遭環境對我人的影响,附近一間土著小學,放學回家之際,就沿途就見小學生丟下的紙皮果屑,你丟我棄,好不開心,也不見有人提出异議,還有附近籃球場,青少年相聚打球地方,場地上就丟棄不少塑料袋和煙蒂,雖然過後有人前來打掃,只是你丟我拾是一種著不完的工作,所以有人言及我們若是不丟垃圾,那些打掃工人就要失業了,不知是那廂的怪論,真想讓成龍前來走一回•

19•12•2012。


Sent from my iPad

Tuesday, December 18, 2012

二舅媽故事知一二




二舅媽嫁过来才十二㱑的马來诺小女孩•今天还在与玩伴在屋脚下玩跳飛機,第二天清晨便被家人帶走,"嫁"到詩巫去了,二舅還是不懂事的小男兒•追隨的老嬷嬷,说照顾她女兒,嫁女赔老,只是这位老嬷嬷生性樂觀,爱喝兩杯,也愛坐咖啡店,兴致勃勃时还会弹起手風琴,唱起馬來班頓•晚年時卻落得淒涼,她的孫子在郊區建了一間茅屋,讓她自生自滅•
孩童时常随母亲走亲戚,到外婆大厝,见到二舅的家就在大厝旁的小烘房•所谓小烘房就是一间小木屋,早年外婆家割膠着为烘膠用,後改装着為住宅•因它靠近江边,每到大厝我就脱得精光,与表哥们往江边一跳,游個通快,那是陳年舊事的回憶,只記得大人對小孩格外放鬆,任他們撒野•
也聽母親說過:「你二舅曾住過我們家裡後邊小房,因為那麼大一間空大房子,沒人住,你父親怕我寂寞•」
「後來呢?為什麼搬走•」
「就是你的伯公看不慣,天天與你的二舅媽吵架••」
「那時她肚裡已懷孕,大腹便便,忍無可忍•」母親續說•
我慬事時伯公已臥床不起,我每天總是捧一碗母親煮好的清粥,放於蚊帳前叫聲:「伯公吃粥了•」也不菅帳內反應就走人,後來有人發覺帳外擺著碗筷沒動靜,有人告訢我:「今天不用捧粥了•」我心中放下一塊大石•
母親跪在房門口大呼三聲,緊接著就辦理後事了,那時正值日機前來轟炸時期,大家趕在天未亮時就把伯公遺體葬於"五基立麻"坟地,緊接著是逃避戰亂時期,回到大厝已是聯軍登陸光復時期,在舊家多了一個香爐及阿伯公放大的遺照•
那時二舅媽的孩子都已長大成人,只有阿山長相好似阿伯公的翻板,於是有人舊事重提,說她那年大腹便便,與阿伯公三天一大吵,兩天一小吵,究竟二舅媽如何搬走,我幾乎沒有什麼印象•
我會再度與二舅媽相遇,只因為她家背後那條江,有人說見到鱷魚在那岸灘上曬太陽,我們也不懼怕,照樣在那戲水逰玩•
提及鱷魚,二舅媽的故事可多了•
她說有次她與妯娌划著小舟前赴蘭南撿螺子,在半途中突嗅到腥味,坐在船頭的妯娌心中暗叫不妙,立即口中唸唸有詞:大伯公魚,我與你無怨,不要擋住我的去路•果然見一長滿青苔的木桐浮沉異動,慢慢的移開,那就是鱷魚,嚇到她雙手軟到把槳掉到水中而不知•有次拉子就在那木桐上升火煮飯,後來發覺那浮動的木桐原來是一隻百年老鱷的身驅,嚇得魂飛魄散,只好丟掉飯鍋盤子只顧逃命•
我則較喜歡她另則故事,在她們老家稻田茅屋,每晚都有鄰田眉目清秀彬彬有禮少年提著燈籠,划著小舟前來話舊,每次離去總留下泥沙一把,有人好奇問及,從此不見那少年前來,後來有人在港尾捕魚,釣到一只鱷魚,刼殺了之,有人說那隻鱷魚每次化身美少年到甘榜找美少女談心,心地善良並不害人•
因為家父與二舅深交,所以我們自然而然與二舅媽來往加深,有次她與女兒布蒂來訪,剛好碰上吉寧人前來賣布料沙龍,趁她們在檢布料時,我追隨布蒂到附近紅水溝逰玩,不小心跌入溝中急流,在水中浮沈差點喪命,幸好給屋旁的福州人營救,消息立即傳到母親耳中,引起姑嫂互相埋怨,母親責怪布蒂帶頭,要不我怎麼會跑到那裡,從那時起,我就沒見二舅媽來訪•
在農曆新年時,年初二,照習俗,母親依舊回娘家,那時外祖母已不在,見到妯娌之間都忙碌賭"四色"、"十河",冷落了我們,我就趁機到"烘房"找二舅媽••
我唸中學特好喜愛二舅媽所煮的咖喱,遇有什麼季節,母親就托人前往"大厝"叫二舅媽前來大現身手•記得有天清晨聽到二舅媽的軽叫聲,也聽到母親在囉嗦:「準是又來借錢•」只是這種有借無還引來異樣的反响:反正你们有的是錢,也不在乎•
那时二舅的一块爛泥巴遭到政府收回,賠了一筆數目不小的錢,從此收拾了魚攤子不賣魚,我們再也不見二舅媽蹤跡•
事過多年,大厝經過六舅手中,與人合夥酒產,樹倒猢猻散,昔日親戚見面也難相認了•事隔多年,卻在意外中聽及傳言:二舅臥床不起時,遭到二舅媽與大兒子,以祳頭壓在臉上熄吸而死,是為了被窩上剩餘兩千元•不過那時這些人早已逝世,只留下一個死無對證的話尾•

18•12•2012。



Sent from my iPad

古晉的打劫、詩巫的殺人



朋友讀了報上新聞,感嘆地說:"古晉的打劫、詩巫的殺人",令我感到尷尬,皆因我來自上述兩地,古晉的打家劫舍方式五花八門,詩巫近日法庭審理案件均以兇殺有關,難怪在外人眼中,成了上述的定論,還好不至淪為"惡名囂張"的城市,影響了犀鳥之鄉的形象•真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也有人謂媒介的過度宣染讓讀者讀之人心惶惶,增加警方壓力•只是上述地區小,牽一髮而動全身,同時地方治安亮紅燈,大家的眼光都集中在警方頭額上,看一看,你怎麼解決;當然反對黨趁機撈取政治資本,把課題政治化,轉移了視線,問題依然沒有解決,治安紅燈依舊亮著•打家劫掠,有人除了罪警方,一切圴自生度外,這種市民常態也間接促進罪嫌的產生•世界上那裡沒有發生強劫,謀殺;也許有人提及這與國民教育,道德素質有關,也有人言及在那些發達國家,犯罪形式方法更加靈活,完美至無法破案的境界,正如古人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這世界似乎魔永遠走在道的前端,若無道、魔亦消失,若無魔、道又如何?這是人間自古以來存在令人髮指的問題•只有東方道德倫理才能治理人們心魔,讓一切貪念遠离吾人而去•走遍世界,我總感到鄉村人純樸單純,城市人鬼馬冷酷,在一次旅程中我們敬酒乾杯,高喊飲勝,引來異樣眼光,反觀他們敬酒時,旁人只以茶匙轻搞酒杯,同樣也令我們感到輕嘆,那是否野蠻與文明對峙,我也胡塗起來•

19•12•2012。


Sent from my iPad

Friday, December 14, 2012

魷魚雍菜




常在攤販吃魷魚雍菜而認識了攤主,不知其名,卻自認其姓魷魚,名叫雍菜,聽來有點東洋味,反正他身栽婑短肥胖,有點像武大郎,長相像個東京花街路過的大和一族•後來聽說魷魚不宜多吃,我逐漸減少上那裡,偶爾街上相遇也只打打招呼,聽他感嘆生意難做,魷魚缺貨進口少•有次路過他的攤販見到人去樓空,問及旁人•
「上雲頂快活去了•」
雲頂在遙遠的西馬半島雲層中,前往者莫非個個快活似神仙•
再過那裡,攤販依見無人,問及旁人•
「樂不恩蜀•」
我好似活在四川的蜀道,蜀道難、難上青天•
偶而也聽到蜀犬吠日,一兩聲•
再次路過那裡已是一片廢虛,只有幾個拾荒的孩子,身著泥垢,輕嘆魷魚和他的攤位早已隨風而去,卻廢墟留下一塊小木,上書卻永遠掛著"廈門人魷魚雍菜"在那陰陰的隨風飄搖,站於那裡不禁遐想昔日繁華不再,背後似乎也多站了一人也在那哀嘆,與我一樣在憑悼眼前土崩瓦解,回頭一望,那有身影,只是嗖嗖風聲在飮泣,泣鬼神•
我與魷魚雍菜之交只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偶而也見他翻報讀書,攤上也訂了兩份報章,書是借自圖書館,他看報速度奇快,蜻蜓點水似翻翻翻,為了借書還期將至,他也是囫圇吞棗,有次我向他提及•
「這是你讀書方法嗎?」
「沒辦法,幹我們這一行,那有時間啊•」
「那晚間回家呢?」
「晚間回家早已疲憊不堪,雙眼都長不開,還能看書?••我就是年少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說得也是,在攤販之中,只有他是怪人•在人心目中這號人物均是老粗,口若懸河,而他卻是文質彬彬,待人有禮•
「我高中畢業那年本來欲赴外繼續深造,無奈家中貧寒,恰遇家父逝世,後繼無人,唯有收拾家中的爛攤子•」
說來他已是第二代魷魚雍菜傳人,真是人算不如天算,這個"爛攤子"終於畫上休止符•
後來有人發現他流落在雲頂,在菜市場經營"魷魚雍菜",同時解逅了一個小龙女,那是在賭場她輸得精光,以身相許一夜情,在外築起愛的野窠,只是大家都不看好這雙野鴛鴦•實事不意所料,魷魚一出街,那姑娘就在背地里幹起一粧見不得人的勾當,只見那些俊男帥哥進進出出,魷魚也聽到風聲,按兵不動想這老娘也許會悔改,至到一中午,魷魚再也耐不住,拿巴尖刀準備上演一拙"武大郎大鬧獅子樓",誰知走到那裡踼開房門,見到眼前赤身裸體肉蟲相擁拼搏在身家床上,除了自家"老婆"外,那男的就是平日與他稱兄道弟,胸懷大志的老友,手上執着刀子立即落地,"当"地一声,高呼:朋友妻不可欺啊!
從此再也沒人見到魷魚雍菜•

15•12•2012。
2:49pm



Sent from my iPad

Wednesday, December 12, 2012

從銀行街到打鉄街



從銀行街到打鉄街,因為銀行街有一间古老華資銀行:"廣利銀行"•打鐵街只有一間古老的打鐵鋪,整天叮叮噹噹著響而命名,不過這裡也有一間"渣打銀行",那是後來居上•在 銀行街與打鐵街互相聯繫,中間隔著一交通"小"島,把銀行街與打鐵街切割著為遙相呼應,橫行是愛連街•
對舊區而言,這一帶曾是輝煌過,位於打鐵街渣打銀行的前址,以前是"華體籃球場",這裡曾舉行過無數籃球賽,培養無數體育人才,旁邊就是榴園咖啡店,相連就是麗都影院,我們就讀的中華中小學就在籃球場隔鄰,當時校內還沒有體育活動場所,就借那裡上体育課•依稀記得這裡晚間熱鬧異常,沿街擺攤,對面就是福隆興咖啡店,24 小時營業不夜天,由於這裡接近甘榜,夜間紅男綠女在這裡相會,喝茶聊天,那時華社族群風氣依然保守風,女人是不準坐上咖啡店喝茶聊天•當年的咖啡店只賣茶水,員工只穿背心內褲,因為老闆苛刻怕員工收了茶資私自存放褲袋;隨著社會形態改變,有人覺得很不雅觀而逐漸改變,因為咖啡店早已轉型,成為綜合性的飲食㘯所,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裡咖啡店的招牌只寫商號,或在商號之後多加"園"字,如"鼎玉園";除了福隆興外,還有華僑、華商、都是後來居上的咖啡店,都著落不遠的馬克律,那一帶因靠近江邊,方便鄉民船隻一到,除了辦事外,以一盤三毛錢無肉乾盤麵,一碗豬頭骨泡制清湯,茶水也免了,祭完五臟六腑外,以手擦擦嘴就趕上欲開返鄉的摩多,或順手在海乾街買一串光餅隨身帶回家去,那時一個光餅只賣兩分銭•
銀行街除了"廣利銀行"英資"印度舊金山銀行",洋行船務公司都集中那一帶,有點類似30 年代的"上海灘"海外貨輪造岸㘯所,日治時期,英資洋務被迫關閉,"廣利銀行"被接管改為"三井銀行"•歷經三年八個月日本投降之後,英國皇廟重新登陸,砂拉越依舊擺脫不了殖民地命運,換了不同的主子,銀行街和打鉄街依舊不變•只是到了六十年代,銀行街多了一間"華達銀行"那是遷徙自老街的一間古老的華資金融機構,而銀行街的"麗都"影院,上映來自香港影片,新片上映,人山人海,相隔不遠的"麗士"影院,早年多上映歐美片子,規格較高,因為觀眾多是殖民地官員及受英文教育人士,這些英殖民地政府的寵兒,常自認另類一族,與眾不同•
12•12•2012。


Sent from my iPad

Monday, December 10, 2012

五十年代,我們排演了詩歌造型




在籌募建校地基金逰藝會上,我與同學排演了一拙別開生面的節目,那就是"風在吼、馬在嘨",劇本是一首激情現代朗誦詩,由班上的才子創作,佳人誦讀,及造型同學六位共仝參與演出,才子、佳人都是兩位傑出的人才,一切點子都由他們策劃進行,因為佳人大哥在新加坡南大攻讀哲學系,在校看了同學們在文藝晚會演出節目回來後提及,妹妹佳人聽之,就把這點子告訢了才子•
才子靈機一動:「我們就來搞演出•」
佳人立即回應:「你來寫、我來朗誦•」那時正值學校籌募建校基金如火如荼展開的時刻,邀同學們呈現節目,把節目內容呈上當局,遲遲沒法批下來,同學們也不管那麼多就在學內禮堂排練起來•
經過一番摧促與陳情,學校回應教育部遲遲還沒批下來,因為教育部官員都是對新詩翻譯摸索不住,認為那種拆開的句子類似蘇以埃格調給否決了•不過可以二度上訢,才子把內容重整改寫,以散文形式呈現,卻軽而易舉過關了,才子就是才子;當晚演出確是轟動全場,掌聲不絕•
過後我們正面高三畢業考試緊張時期,大家見面時間也少了•見到榜上成積之後正是說再見的時刻•
才子赴英倫深造,佳人赴加拿大深造,各散一方,在那資訊沒有這樣發達,兩邊繫也逐漸隱退,當年高中情也淡化了許多,過後他們各別落腳在南美洲、南非土著部落,從事人文學科硏究,誰會想及在瑞士一國際會議,大家意外相遇了•
見面時,大家互瞅了許久•
「你是?•••」
「你是?•••」
接著互相擁抱,佳人在飮泣,才子哭在心理•高中時代的情結逐漸在回復,那一夜他們相擁在瑞士嚴寒的天氣,這世界彷彿是為他倆而設,過後大家各別回到工作剛位,偶而只在網絡聯繫•
突然有一天,才子接到佳人的電訊,她懷孕了,懷著才子的兒子,要他取名,才子回復說,就取名才佳好了,佳人說聽來像兄弟,怪怪•
「反正名字只是符號,誰想那麼多•」說話是才子,在佳人聽之也自覺自身還有傳統的概念•
只是不幸得很在一次意外,佳人流產了,恰值南非動亂,所以匆匆離開那裡到法國定居•
才子聽到信息之後,一度失落,是天忌?是命運?緊接著才子工作坊遭到逰擊隊炮火射擊,死傷多人,才子也感到此地不宜久留,匆忙也移居法國定居,與佳人相聚•只是好景不長,歐元危機,讓法國陷入不安經濟狀態,這時才子才想及家人,家裡雙親已不在人世,只剩走不開的兄嫂,護守家員,而佳人一家隨著移民風潮早已落戶西澳,究竟回砂拉越,還是遠赴西澳,在他們心目中引來一陣不小的爭執•
在一夜晚夫妻共著同一夢,回到五十年代,我們排演了詩歌造型,故鄉的呼喚歷歷在目,望著深夜的窗外,好似撓了世界一大圈,彷彿回到原點,在生命的旅程確實付了巨大的代價,回饋的是什麼?難道這是最高的人生境界,也不過是生老病死•

10•12•2012。1:18pm


Sent from my iPad

Saturday, December 8, 2012

<十年感言>



我穸念福州街的一段时日...

为了学习古时词,为了补习中国文学史,我走进了中华文艺社,在那脱离了
将近廿年後的文学世界。当然,在文艺圈内,早年的文友早已烟消云散,粉
墨登场却是来自八十年代的一群初哥。 他们对文学的赤诚并不输於昔日前
辈,只是时代在改变,也改变他们的文学观。当时正值我国政治遂渐开放,
我们再无愁阅读各种不同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来自两岸海峡及香港作品居
多。

前不久,马华文坛还在议论到马华文学<断奶>问题,其实在这些後辈作品
中,早已遂渐呈现<断奶>的自然现象,而来自海外文学理论与作品,只不
过充当我们早已断粮的精神粮食。

当然,中华文艺社在福州街社址开办过<中国文学史>,<古诗词>班,我
就在那里, 再度溶入正统的文学学习, 让我真正领会文学并不凭着一股激
情,也不能视为改变旧社会与民间疾苦的唯一良方,当然文学也依然不是请
客吃饭,它只是人生寂寞的一种精神宗教寄托。

那时,我们在福州街三楼社址,每星期一次的<雅聚>,由铁筝主持,大家
轮流作东, 并不出一道菜,而是讲一个文学课题。 那时有人提及余光中的
诗,有人提及郁达夫小说,还有还多有关後现代作品。我惊奇地发觉,年轻
一代文友,已遂渐与中国<五四>新文学时期脱节。轮我作东时,我选了鲁
迅的散文诗《秋夜》,当时就有文友问及鲁迅是谁?怎么写这等无聊文字。
我心想,鲁迅不是神,不过在中国旧文学跨越新文学时期,他的诸多小说,
散文,早已有後现代主义,後设的伏笔,只是当时大家没发觉而已。

当然,在文学观点大家有异,至少不会弄到水深火热,因为没有经过<风雨
年代>的一辈,究竟比较单纯。大家至多争论就算,而不记上心头恨,因为
在他们的概念中,文学只是一种生活的点缀和冲刺,但就不因而言及文学没
有目标只有浮标,实际上,大家都在默默耕耘,收获是各人不同的看法,也
不想套上一种摸式,把文学送入死胡同。

後来因经费问题,中华文艺社社址,也在执委同意下迁出。昔日相处於福州
街的一段时日,却是令人穸念。当然其中有人掉队,也有人始终在<文苑>
上交出作品,真正做到以文会友的境界。

【隔岸观火记】


·桑木

(浪花淘尽英雄泪,是非成败是场空
.....)

铁戈旗下的梦幻
是否於太平洋边缘
再度扬起
椰雨蕉泪
欲把海上翡翠图染危城
撕喊与枪弹对制
人人是暴民
逃亡在即
茫然若失
“这是最後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天明”
为什么
同一旗帜下
情系不同命运
烽火隔岸
惊悸已是青鸟的迷惑
献一支甘榄叶枝
也救不了
红白旗下
污秽岁月
椎心泣血
已是沸反盈天
有道是
正气来自山河力量
端来
一碗新汤旧药


(20.5.98觉醒日)
*铁戈是四十年代星马诗人,他的诗
集《在旗下》曾於1947年在香港出版。

【除夕十四行】




●桑木

远离火蚕食烛岁月
时间依然没有异样
痴呆 着,乙亥年消失
双隹节来临又何妨

於是以忱当帆
试图航入另一年轮
草菅搜集港湾笛噪的惊悸
偶而或以
脉博跳动与分秒比快
人生到此只不过
再次小的总结

是否馀留
半载残烛
着了黑夜中期待明天的半辈子


(後记:乙亥年除夕,明日雨水酉时,丙子年春节初一)

细读两岸三地「熟男」的青春回忆录




「忽然 ,懂了」是对照记1963#2的续集,是兩岸三地"熟男"的青春回忆录,仨是楊照(台湾)、马家輝(香港)、胡洪俠(大陆)•他们虽是1963年出生,但环境、思想意识却不同,随着卅个各別主题隨意發揮,正如张大春所謂:「忽一回首,略得蒼茫,這就是男人撤嬌的情㦔!」
早年讀過「三劍樓隨筆」是梁羽生、金庸、陳凡的合集,漫談古今中外世間萬象,那是一甲子的事了,如今書已丟拋,書也有丟棄的命運,但印象卻深刻極了•只聽說[三家村扎記]遭到批判,㓰为毒草,欣起文革的前奏•上述提及都是仨的文集•物換星移,時代翻新,我們有幸讀及「忽然,懂了」,在這自由閱讀的年代•
董橋對它的評價,認為仨輪流挚筆漫談,消磨三劍楼劍气,清玩三家村村烟•劍氣,說的是宋代華岳詩裡[筆鋒帶怒搖山岳,劍氣啣冤射斗牛]•村煙,說的是孔尚任「桃花扇」中[日淡村煙起,江寒雨氣來]•畢竟、三個男人抵不過一個張愛玲,三劍樓三家村都泛黃褪色了,燈下翻讀彷彿張愛玲翻看祖父的照片•"見董橋:戲題<對照記@1963>一文"•
張大春落筆仨說:三之為數大矣,君子有三畏,亦有三變•天地人得其三,算是滿了•盡管掛在嘴邊的話還有三缺一,但是另一個就算到齊,也只能坐下來叉叉麻將罷了•君不見佛號三世,緣訂三生,桃園之義以三,風塵之俠以三,而胡洪俠、馬家輝、楊照以文相聚、端的是三合一、無間道•
「夜黑風寒,地凍霜冷,大街上,小巷裡,流动着一團團黑影•刚听到前面似有人声,还有光亮一闪,等到走近了,却又不见了蹤跡•••」這就是快刀斬句的胡洪俠•
「我從小愛哭,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情緒稍稍激動便哭,生氣哭,高興也哭哭啼啼,彷彿心底有著一個小小的噴水池,隨便找個缸口便往上湧出來•」不擇地㫮有情淚,這當然是馬加輝•
「距離這個影像出現在生命中,超過三十年了吧,神奇地,除了那詩集上顯現的文句不同,其他每個細節,都沒改變過•」這是典型的楊照,身上隨時有各種隨時接收啟悟的開關•
這就是張大春對仨在各別主題的深切觀察與分析•
大陸作家尖兵另類注釋如下:
仨,天南地北走過,滄海桑田看過,胡洪俠世界上沒有他不懂的事情,沒有他不在瑒的事件,他能把身邊事說得魂飛魄散•楊照的「台灣腔」是特色,句子不長,少用形容詞,但常慣用遠景、中景和近景交織的氣氛,用最乾淨的文字抒了最動人的情,在一個抒情已經變得不可能的時代,楊照的文字是亂世良藥•馬家輝那等待過攝影機的演技落在文字上,他的文章最虛構也就艷麗,楊照儒雅,胡洪俠誠懇、馬家輝的眼風,用他自己的話說,「從不失手」•
兩岸三地的頂尖評論家:張大春、董僑、尖兵、他們的推薦文字,似一陷阱,讓你陷入而不能自拔•作者在前言寫著:一邊寫著自己的故事,一邊讀著其他兩人的回憶,•••穿越時間誠實面對所有的喜怒哀楽與尷尬與不堪,生命中許多迷糊、懵懂、錯亂的情節,會怱然都變得透澈澄明,忽然,懂了•

Friday, December 7, 2012

算命



年轻时候不信命,也算过命•不信命只是相信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算过命只是几个好友觉得旡聊,成群结隊花点小錢前去直捣黄龙,那时算命佬都是外來,在旅店窗前插了一布旗,上書某某半仙,也让我感到算命佬是半人半仙,因为他䏻解读你的未来•朋友中曾把一逝世者的生辰八字给算命佬批,结果算命佬算命佬算來算去,算不出所以然,不禁问及:「该兄台是否已往生?」朋友不得不承认而遭到算命佬下遂客令,这就是年轻时代的無聊•
孩提时代,就听见过算命的,那是随母亲上庙会,拜拜之後,母亲给了两块钱给庙前算命的说:「给我小兒算命吧•」算命开始驳卦口中唸唸有词,结果说些什么,好像命中缺水,而把我的小名改阿火,嚴禁我走在河边戏水•
也在孩提时代见到算命的上门,那是赚家庭主婦的錢,也不知在那里听到:派命查毋爱算命、缺世查坡愛照鏡的闽南諺語,似乎否定了鏡子和算命?
在年少时期就见一手留长指甲,提着一小鳥籠,摇摇一下就有一隻麻雀跑出來,嘴里衔着布上排好的纸牌,宣开便是你的命•
那亱我与小宣看完二場电影正下着毛毛细雨,我檢起一张廢棄的厚子皮,遮在头上雨中漫跑,路过麻吉街,店都已关门,只有一盞微弱的小灯在那里闪动,就见那长指甲在微寒雨中半睡半醒,在等待客官前來问卦、在等雨停、我们走近餘兴未了,就在那里摶卦问事,问些什么,也忘了,只记得第二天病倒了•

28•11•2012。


Sent from my iPad

童年美食



我的童年沒有美食,全憑大人的口感走,拉讓江一帶的美食不外乎乾盤麵和鼎邊糊,再來就是潮州棵条、福建麵、海南咖啡,麻油鳮•至今大家在谈美食,是否回忆童年时代的美食,那时候跟大人赴婚宴或寿宴,就是品尝到酒席上美食的時刻,尤其是寿宴,麵线和鸡蛋免不了•孩提时代冷盤和水果則是我的最爱,冷盤是喜宴的开始,也是我肚子餓扁的时刻,因为喜宴不按时拉开是我们一向传统凖则、再说吃了一大堆油腻食物在肚,水果來到正是时候,天下没有不散宴席,吃了水果不也散了•小时候赴宴席最喜欢喝气水了,早年喝的是F & N 的柳丁汽水 ,橘子黃一瓶,瓶蓋一开"博"的一声,立即冒烟,所以也叫"博水"•还有收集瓶盖,则是小朋友的喜爱,那时大人在桌上喝彩猜拳,小孩则在桌下争失瓶篕•奇怪的是当时吃剩的菜肴还以塑料袋剩之,拿回重煮称之"菜尾",這種環保措施還保留至今•有時發覺這種宴席似乎是一種浪費,東家是有錢有臉,大費周張,美食佳肴吃之一半,一半丟棄,都是為了保留情面•六十年代,前去喝喜酒,酒席進行一半,一雙新人在敬酒時,突然出現政治部人員把新郎帶走,剩下新娘哭如淚人,大家也沒心情紛紛退席,據悉新郎涉及當年地下活動,被帶走協助調查,那時我耳中只聽媽媽說:「快走,警察捉人•」

03•12•2012。


Sent from my iPad

看电影




看電影,從黑白到彩色,寫盡人生過程•聽老一輩子的人說,最早的電影院,就在一間店鋪內,放映的是卓別林時代無聲電影,放映前還請專人在台下彈鋼琴•電影院是人生的記憶,在電影全盛時代,看電影是一種時尚,紅男綠女社交產所,一部新電影上映,電影院前人山人海,幾時電視搶走了觀眾,讓電影走向谷底,為了搶救電影,大制作影片,3D 電影引進感官刺激,過多的電影特技,則是當代電影文化的特色,與電視熒幕分庭抗禮;電視熒幕能侵犯電影權益,而電影院則難見侵犯電視權益,不過有一個例外,則是世界足球杯,電影院能以 3D 技術把現場球場搬進影院,不過球賽一過,就銷聲匿跡,只有世界足球杯能把運動引至最高潮;當年放映影片只有少部分被列為經典,隨科技的發達,人們不只能在電腦寬平欣賞自身喜愛的影片,還能在iPaid,iPhone觀賞到;提及電影船是我年少時期美麗的回憶,當時州府仔沒有電影院,只靠巡迴電影船,只要電影船一靠岸小鎮就引起一陣熱潮,有人帶頭沿街店戶楽捐,消息立即傳遍附近長屋,黃昏划船前來看戲「電影」,七奌半開始放映兩部中西影片,大半是武打、戰爭片子,所以李小龍的名字响半天,人人知晓,事隔多年,若是你走访长屋,还可看到他的海报•

03•12•2012。


Sent from my iPad

中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令人不禁想起中秋,那是一個乡愁的节日,中秋未到浮出台面,先是月餅,接着是鄉愁•••我在美國大峽谷、我在香港、我在长江三峽、我在都门过过不一样的中秋,体验不一样的鄉愁•在大峽谷,我们的吉普車在山谷夜行,热風撲面而來,山谷中升起的月亮在追赶我们,好似一面發着冷光的明亮鏡子,四週均是冷酷的沙丘和岩石,照应我们,大家欢呼雀跃,我突然想及今天是中秋,心中郁寡欢,也不知家中情况如何,因为我离家也有一段时日了•在香港,中秋是公共假期,我们登山赏月,看香港夜景,沿途叙旧,回程时歇脚於一菊花園,員工都回家去了,只剩下一老耆坐在亭內喝悶酒,見到我們遠道而來,不禁多拿酒杯,暢談太平山下,深亱來臨不禁感秋風凜冽,話別時看他依依不捨的眼神,那一夜我們提著燈籠下山;在長江三峽,我們郵輪就在長江夜中行,那一夜正是中秋夜天氣格外晴朗,只是江中煙霧彌漫,大家都在尋找月亮,遠處卻飄散隱隱約約的歌聲,"十五的月亮圓、十五的月亮光••";在都門,中秋佳節都寫在購物坊,酒肉朋友中,酒逢知己多少,這裡也掛满紅色燈籠,女兒放工回家已深夜,路上塞車造成遲帰,空氣汚染加上來自蘇門達臘的煙霾,月亮究竟你在何方•

02•12•2012。


Sent from my iPad

孙中山



「革命尚末成功、同志仍须努力」那是國父孙中山的遗言•小学时代每週一朝会,大家集中礼堂先唱國歌,後向孙中山遗像行三躹躬,那就是我心目中的孙中山,後來读及他爬上萻薩台上把她的左手拔掉,後來熟知他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孫中山始終是個影子,緊隨著我,除了禮堂外,咖啡店依然掛著孫中山的遺相和一雙對聯,前赴鄉村走訪同學,依然見到同樣的遺相和那雙對聯高掛於客廳上,一般公會團體依舊高掛孫中山遺柤•1949 年後,大陸改朝換代,大批難民退至台灣,流離海外,形式改變了華社的意識形態;中英建立了邦交,雙十節逰行改為「十、一」大逰行,在青年協進會會所改掛毛澤東、彭德懷晝相,十冃一日全巿升起五星紅旗,孫中山的畫相幾時銷聲匿跡,也無人關注•

30•11•2012。


Sent from my iPad

喇叭褲



穿過喇叭褲,今日看了昔日舊照,心中不禁一笑,大家褲衩形同喇叭,可藏下一隻母雞,哈哈大笑之餘,那是時尚之風帶來之過•不過此風吹噓並不持久,也忘了是什麼褲代替了喇叭褲,只記得當年年輕人把褲管剪之"三輸固"即剪之三分之一•隨著而來是燈籠褲、熱褲、乞丐裝、娃娃裝,大半只限女性,男性時裝卻打回原形,除了休閒裝外,大半是牛仔褲,上班族則以長衫長褲為主加上領帶和外套,在空調中顯示高檔氣派•早年機上見到衣冠楚楚男士和榮華富貴淑女打扮,如今 Every one can fly 反而見到衣著隨便,腳穿托鞋上機,大家也見怪不怪了•只有賭場謝絕了衣冠不整入內,若你進了高級餐廳,或前赴宴會,則不能注重衣著的打扮,那是一種社交禮儀•有人說時尚會回流,若是你見了喇叭褲出現於街坊,一點也不會感到好奇,至少你會回應:你看,喇叭褲又回流了•況且現在大家都在環保,舊衣新穿,誰敢擔保喇叭褲不會上擋•

30•11•2012。


Sent from my iPad

股票



股票全盛时代,股迷疯狂得如痴如醉,今天随便进什么股,明天抛出总是赚一筆,那时老师都不当,进場抄股•曾几何时,股市崩盘,大家只好排队跳楼•我的銀行經理股市崩盤整夜不眠,站在窗外直瞪天上北斗星;我一位客戶就是靠了炒股起家,父親留下大筆遺產,不愁吃、不愁穿•羨慕了幾多人,有天所得稅找上門,問及收入,他卻支吾以對,最後只好不了了之,因為股市嬴利都在免稅之列•在股票全盛時,周遭的人都在熱衷炒股,我因沒閒錢無法參與,唯有靠邊站,整天在電話中聽他們叫喊幾粒,意思一粒為一千股曾幾何時這些聲響沒了,有位昔日股友見面時曰:「你沒買算是賺了•」在股海中全軍覆沒,大有人在,而我手中剩餘股票形同死魚,幾年過去都沒翻身之勢,看來確實永遠葬送谷底;股票曾是夢,為多少人制造美麗的夢想,惡夢驚醒真是不堪回首話當年,曾聽過某大款身擁百萬股票,連人帶款失蹤,確實一點也不感到驚訝,在當今世態實在平常不過,電視情節不是每天在搬演同樣的情節,令觀賞者成為幸災樂禍一族•

30•11•2012。


Sent from my iPad

駕照



據我所知我的經理夫人,未學駕車,就通過關係取得駕照才學駕車,其中來龍去脈,不易為人所知,當時我們考取駕照就憑考官的心情,若是連續三次不通過,只好說聲拜拜•我表姐就手形同鴨腳,一連三次不過關,飮恨沙場•有聽說買新車包駕照的怪事嗎?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因為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我們家裡沒有車就開始考駕照,除了學車師傅車子外,親戚有車見了就借,掛了「L」牌就上路,那時路上車輛少,也不知天高地厚就考駕照,誤打誤撞,先後都安然過關•那時駕車也不注重路上標誌,速度,我行我素,連不準進入地區也照著駕馭,至今想起也不禁湼了一把汗•孩子說你這種甘榜駕駛技術,只適宜鄉區小路行駛,到了大州府就不行了•實際上在國外,看他們拿了國際駕照到處租車,從英国到法国渡过英吉利海峽,好不威風凜凜,直是羨慕死人耶•老胡說駕照也是一種身份,若不擁有國際駕照,肯定租不了車,背包旅行肯定靠雙腳步行露宿郊野,要不擠上順風車,和火車上頂的路民同蓋上天所賜的一張被子同居同眠•

30•11•2012。


Sent from my iPad

書店



逛書店给我帯來不少有趣的回忆,在嚴禁的年代,殖民地時代嚴禁了大量書籍,幾乎把書店轉型為文具店,相關地讀書人也少了,在固步自封的愚蠢政策之下,在打鐵街的"上海書店"成為上海商店,店家是上海人,忠厚可親,小學時代放學時分,我與同學們常到他那裡翻閱未讀完的書籍,就不見他支有異意趕人那麼小器,相反地老唐書局的唐佬就沒那麼大方,每次見他在驅趕來自樓上補習的小朋友,在那停腳翻閱書籍,只聽他說:「走、走、走、要看免費書籍到圖書館去!」多年後我在都門"Kinokuniya"書局就見形同圖書館的大型書局,新書登場還有二十巴仙回扣,到處都能見到連鎖的"大眾書局"販賣兩岸三地書籍,也包括文具 CD ,是典型的綜合讀賣中心;六十年代老家的"中聯書店"是一家左傾書店,販賣來自香港中國出版書籍,代理當時左傾報章"新聞報"及新加出版的"陣缐報",地下組織的聯絡中心、收集情報所,大逮捕時,負責人遭到扣壓,書店關門大吉,幾時銷聲匿跡,也無人知,說來也有點神秘兮兮,第一位被捕以不需要人士被逐出境本地出生的青年,卻從那裡開始結束•

30•11•2012。


Sent from my iPad

拜年



拜年是拜農曆新年,在中國卻被解為春節•
拜年開始於中學,騎著腳車隊伍沿家逐戶,由於時間關系,只是青蜒點水,而踏進社會這種習俗逐漸免了,相反地公會有團拜,也讓久別老友親戚相聚敘舊,小孩還有紅包拿,亦不楽呼•反正有人贊助,舞獅,財神爺駕到好不熱鬧•
隨著社會改變,拜年形式也有所不同,鄉屬會館晚宴開席百桌,也邀請首長社會名流賢達前去赴會,也是政要和民間互相交流時刻,誌在主賓訓悔,都是官樣文章,每年一成不變,不過宴席每桌兩千大元,由各屬公會顯要埋單,我們這些小人物前去赴會只不過湊熱鬧,裝門面而已,會上佳肴美食加上文化表演,顯出華社的另類群聚力量,促見時下華社經濟政治在我國所扮的角色•
記得年少時期曾聽過"王小二拜年"舊曲,顯示新年來臨苦哈哈的楽觀情懷;也聽過"白毛女"中的插曲,揚白老把女兒賣給地主在大年除夕自殺,而女兒卻在家等爹爹回家過年,如今歌曲已成紅色經典,文革時期板樣戲,年輕一代知多少•
當今小孩過年一樣高興,與我們童年時代同工異曲•隨父輩到親戚家拜年免不了,在都門過年卻是滿街清靜,因為都門是逰子的城巿,大年一來,大家都回鄉過年,留下城巿人不免留下鄉愁,只是這裡購物坊大年初一照舊營業,酒樓開業至農曆元宵過後,不過此時上酒樓要有心裡準備,因為收費比平時要高;都門嚴禁炮令,因此缺乏過年氣氛,不禁使人想及家鄉,令照禁、炮在響、年照拜,雖然有人在過年期間違反禁炮法令被控,第二年新年除夕,故態復明,忘了前朝舊事,依舊燃放鞭炮,所謂炮竹一聲除舊,缺乏了炮竹聲響還過什麼年,更甭拜年了•
在都門新年小販、菜巿休業至元宵夜之後,巿街一片清靜,只好以快熟面充飢,更甭提及拜年了•

29•11•2012。9:11am


Sent from my iPad

普通话




普通话,在小学时代是我的國语,因为殖民地时代我读的中華小学,老师都來自唐山的读书人,教的当然國语•在高中时代來自港台的落荒而逃人士,都因大陆变色,他们之中非專业人士,而是半路出家的反共人士,俱有強烈的政治背,南腔北調共一爐,談不上圓腔正音,那時同學們之間流行一句彦言:天不怕、地不怕,只怕廣東人講官話•那時所謂官話就是普通話,即國語是也;也在那時令人想及講方言罰款五分錢的小學時代•反而在高中時期以方言交流,也沒人管•
後來中學改制,改為馬來語文中學,小學仍然保持狀,語文成敏感課題,不準公開討論,不過課本卻去中國化逐漸變形,那時的國語是馬來語,普通話早以華語對稱,國歌卻以馬來語版夲•時至今日中國和平崛起,改變了世界形勢,馬來西亞華人檢到便宜,華人華語,朗朗上口•在資訊開放的今天,語言只是交流的工具,人們早已遣棄封閉時代的固執,手執人民幣的中國人到處跑,是商機,不會講華語的亞洲面孔算落伍了•香港最現實的都巿,回帰幾年之後,香港巿民的華語早已朗朗上口了,新加坡佔有九十百仙人口,早已英華雙管齊下,佔了優勢,都門更上一層樓,在馬來語中夾著英語和華語•
當年的普通話就是今日的華語,只是名稱上改變口音依舊,早年走訪中國大陸,上商店買東西,店家見了逰客特派一講英語售貨員助陣,看她講得辛苦,我說我會講漢語,嚇壞了她,她說她以為馬來西亞的華人早已馬來化只會講方言、英語的娘惹與峇峇,反而多年以後我走訪馬六甲,早年的娘惹與峇峇早已銷聲匿跡,他們都到那裡去了,當地人也不知,也有說大半移居到新加坡,只剩幾家娘惹屋供人觀賞,在都門中我卻意外尋到娘惹美食,問及店家,是否來自馬六甲後裔,問非所答,他們來自北馬梹城,講的是華語,是我家今不如昔的普通話•

28•11•2012。


Sent from my iPad

錄音机



有录音机的年代,確是摧燦的年代,也是摆脱听黑膠唱片的时代,曾几何时,录音机被淘汰了,人们开始回味古早年代,黑膠唱片又哨哨地登陆,过了一甲子•
在回忆的話匣子箱内是否仍存一古老的录音机,记录着撫今追昔、風雨㱑月、人文地理風景線;沒有錄音機的年代,時空好似凝固在寂寞無限空間,許多記憶都無法在我人䐉海中•最初擁有一台錄音機,録著自己喜愛的歌曲到處跑,引起旁人的羡慕和忌妒•
誰也不䏻想及在那個匣子內,一條錄音帶,把時空的聲響給録下來了•我曾帶著一架小小錄音機把名人的講座,對話留了下來,最令懷念應該六十年代反殖改革社會活動中,政治部、警車擺在路邊把台上演講內容一絲不苟録了下來,著為改日呈堂提控證據•當然在商場也有採取同樣的手段在桌底下錄下你的供詞有沒前後矛盾•說來録音機成了廣泛的使用,是否到了預期的效果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在尼泊爾,山中行,在密林中聽鳥叫聲,有專業人士帶路,沿途細心聽鳥叫聲,便䏻辦認是來自那方鳥叫聲,這時除了望遠鏡外,就是錄音機了•在不丹就有觀察鳥類生態的旅行團,天沒亮就出發了,一路行行走走,撘了帳篷在深山過夜,沿途還有挑夫幫著扛著乾糧,他們大半是寫畢業論文在籍大學生,口出成章把資料錄在先進錄音機上,夜間在帳篷內忙著整理交流•那次我們在旅途中就遇到這一伙人,從印度越過邊境抵達•我們則以相機紀錄那段山中行程,偶爾也以錄音機錄下山中瀑布水流聲,著為改日放映幻燈片的背景音樂•如今更放便了,手機亦有攝像功䏻,突發事件均䏻記錄下來,是否在顕示告別錄音機時代已來臨了•

25•11•2012。9:42pm


Sent from my iPad

作文



小學作文時代,是由老師命題,同學們自我發揮•
我的小學作文曾被老師批下"恐非作者手筆",令我自尊心大受傷害,長大後才知有"文秒公"之帽,更有言天下文章一大抄之說•走上寫作道路,向報章副刊投稿則看老篇臉色,投籃稿件一簍簍•曾在甲報投籃稿件,參與乙報年終比賽,不但入選還得獎,在我塗鴉中算是一粧怪事•有時稿件久沒發表,以為投籃,改投別家報章,卻先後被刊出,蒙上二稿兩投的莫名•
在寫作同行中,就見有人文筆上得罪某些文壇權貴,喊打喊殺,怪㬨人•曾參加一文藝寫作營,除了吃喝玩楽外,對自家寫作並無幫助,還不是老生常談,多寫、多讀,至於寫什麼,讀什麼也提不出倶體的意見•有位前輩告訴我寫小說有巿場,至於散文、新詩只是點綴而已;更有另一前輩說散文是寫作入門通行證,說的也是文句不通,光籬奇怪,如何踏進文藝門檻,與繆斯相会•
古诗有平折,新诗则打破这种规律,现代诗之后,是后现代诗、后后现代诗,问及一诗人如何解现代诗,他也说不出所以然•所以我们学校作文老师从不鼔厉学生創作新诗,因为他不懂•所谓新诗比赛,则看评审的主观决定•一些新诗不易解读,所以有人说解读是二度創作,什至主观地歪曲诗中的含义•我不幸踏上新诗的门槛,年轻时代就接触到现实主义诗篇,不论东方、西方文壇诗人大作、後读及台湾南方诗社作品、後接触中國蒙胧一代诗人作品,如诗似画,如痴如醉,後回来重温唐诗宋词,漫游古人山水世界,读诗确是人生一大享受,有人说好山好水就是一杯纯朴的酒,令人喝之不知醉•因此在我系列塗鸦中,偶而也滴下纯朴好酒也不知•
也出席过文学讲座会,主办當局规定义题,不得超过二十分钟,唯有恶補长话短说,形同恶梦,交流不得超过十五分钟,形同趕着去投胎,面对巨大的挑战•促见台下听众並不口服心服,主持人早喊卡,这是什么世界呀!多希望回到小學作文時代,由老師命題,同學們自我發揮•

25•11•2012。
3:40pm


Sent from my iPad

可口可楽



據說一鑵裝可楽擁有七茶匙的糖份,讓我告別可口可楽的年代;不過可楽依然通行無阻,成為年輕人最愛•
早年因飲可楽成為可楽迷,凡是與可楽有關紀念產品一律招收不誤,機上半罐瓶裝開始,沿途收到有關"可楽"品牌的紀念品,如手錶,收音機、月曆,更有關歷屆奧運會紀念品,如玻璃杯,世界足球杯附屬紀念品等•
在這之前,我們口感只停留在紅獅汽水、F&N沙示水,突然引來了紫黑顏色汽水,來自美国飮料叫"可口可楽"•它的顏色像是來自我家後院的"紅水溝"的弄溝水,味道奇特非筆墨所䏻形容,有人說它來自美國西域沙漠仙人掌所提煉來的汽水,實際上可楽的配方始終不曾公開它卻陪我們過了一甲子•與"可口可楽"相配的是"7up".後先後分家,接著而來有"百事可楽"等飲品•"可口可楽"卻成麥當勞快餐店的飲品•早年在泥伯尔之行,在山里路途就見巨行廣告牌子与"百事可楽"針夆相对,在那里我们被警告不得飲当地出产的"可口可楽"因水源问题,而食新加坡進口的泊來品•在西藏我们在酒店酒吧喝的"可口可楽"每瓶叫价七块人民币,後來学乖到对街超市购卖,每瓶才兩块钱,高山缺氧,可楽是唯一增加体力的飮品;在日本一瓶可楽叫价近马币十元,在美国每瓶可楽叫价美金一元还要付加鎖售税及联邦税收,想不到喝可楽亦可喝过当地國情,讲来说去还是老家可楽最便宜•
"可口可楽"由飮品而產生诸多纪念品,让楽迷收集,也有可楽精品店,可是價錢不非吊高卖,記得都門的"時代廣場"就有一間這麼時尚專買店,精品都來自中國,投年輕人所好,只是只撐了一年半載就匆匆收盤,在茨廠街尋寶,也找到來自泰國的產品,那就是變形的瓶裝可楽,可愛極了,愛不釋手,可見制造商看準巿㘯,投巿㘯所需,在日資Isetan 也有來自纪念罐装泊來品为收藏者所好,最妙在一跳蚤市场摆地摊寻宝找到可楽早年收藏的可乐相机,留声机和唱片,真的把我给嚇呆了,问及卖者,他说是祖父遗留下来的西方文化,已超过了一甲子,想不到却留落到这場田地,人生真是有喜亦有悲呵!
24•11•2012。



Sent from my iPad

女兒 vs 兒女



我家的一双女兒,冰雪聪明,打从小学起功课成积一向中等,课外活动平平,大学毕业那年正好経済到达顶峰,軽而易举找到工作,後大女兒遠嫁西马,小女兒与家人移居澳洲,逐渐失去联系,因为大家各忙各的,休想期盼享安享晚年之楽•至于家中二男,大的结婚在外另组爱窠,虽然心系家圜,無奈娶老婆是老婆生的,偶尔打了电话向二佬问候也就心满意足了•老么在外工作忙碌,也难与双親相遇,都到结婚年齡,老婆也嘮叨到嘴軟,旡奈人爱他,他不爱人,彼此都不來电•不知谁说了一句:有女万事足,成为当代电视剧情的流水帐 ,延续而來就是鄰家有女初长成,故事連篇一篓篓,也有家中生女不生男的不平衡现象•最令感到在封闭年代就常听到这样的对白:「㳟喜貴夫人,弄磗?弄瓦?」那是明知故问的刺耳•「是陪錢货!凖备潑出去的水•」这么一來一答就知两者关系不显常的三姑六婆•只是系系相关而涉及女兒身上•更有狂言女人是禍水,我们也劳听了几十年,只知男人三妻六妄,一女不嫁二夫,夫死从子的的老调重弹在古老剧情上•
当今世俗价值覌,只在生兒育女,而不在生男生女,因为当今专业领域只生一胎,不论是男还是女,因为人类已开始觉悟世界人口在膨胀,糧食在短缺,是应该改变生活状况的时代•重男軽女应是封建社会留下的产物,早随着时代改变而被垂棄•木兰代父从軍、楊中女将、是旧社会对轻蔑女性的反抗,而有所谓女中豪傑之言•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就有"娜拉",历史人物就有: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女杈运动者三八运动創史人蔡特金女士、清末革命女姓秋謹的起义烈事,依然记录在历史挡按,这些过去的历史的记载,是否為现代人所遗忘,则是仁者見知,有时什至忘了女兒 vs 兒女话题,因为当代社会诸多的压力之下,人们忘却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15•11•2012。


Sent from my iPad

重庆森林


看过"重庆森林",说实话看不懂什么,只感到银幕在晃,剧情在晃、梁朝偉、王靖雯、林青霞、金成武在银幕上出出進進,这就是王家衛的电影,相信很多人卖了票进戏院,並不是每一个人看得懂•
但是戏中的对白,却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身而过,而你或者对他们一無所知,不过也许有一天他会变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魚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連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影片结尾曲唱的是:「树叶转黃,天空灰藍,我散著步,在一個冬日裡•••」
有人说这是王家衛欲表达的思考,让我深思,胡乱發揮•"重庆森林"没有重庆、没有森林,它只不过是一㡖大厦,在香港尖沙咀確是有这么一座建筑物•它是纪念抗日陪都而命名,内住有四千单位各國人士,语言,國藉復雜可想而知•
在王家衛镜头下,出现了大厦迷官式的迷茫,兜兜转转,彷彿进入世纪末的茫然,影像色彩变幻迷离却如在眼前•这座大厦曾被美國时代雜誌評为「亚洲最䏻体现全球一体化的好列子•」
"重庆森林"是一部不易为人接受,却让人深思的影片,难怪我多次路过香港,却与它擦身而过,正如剧中对白:「或者你对它一旡所知、或它有一天变成你的知己•」 到过重庆,对它印象是个霧都的山城、据说抗日时期大轰炸,防空洞迟开曾闷死千人,那是战争的悲剧,也曾在那里见到当地人吃辡麻火锅驱寒,几年前马航直飞城都,机上就见川妹子出來打工•都门也有川菜館子,不到重庆依然䏻品尝"重庆味道"这与"重庆森林"有何瓜葛•据说重庆有三宝,除了美女和火锅外,就是捧捧軍,挑夫是也,因重庆是山城,斜坡多就需要这些挑夫來运作,他们的赚钱工具就是一根粗粗的木棍,一个竹籃子,以及几條麻绳或尼罗绳,多重的东西就䏻撗过斜坡而过,形成繁华都巿的蒼涼小景•对重庆的印象就是山霧濛濛、碎石斜坡,还有嘉陵江靜靜地躺着,流逝了多少青春㱑月故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早年看過黑白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烏鴉與麻雀、靜靜嘉凌江,寫的是抗日陪都的故事,亦是中國寫實主義影片的始主,麗人行、萬家燈火則是長江口岸的寫實,同工而異曲•
19•11•2012。


Sent from my iPad

红楼梦



提及"红楼梦"大家都熟悉,説那是作者曹雪芹的传记,我在小学时代就学人读"红楼梦"厚厚几大本,学长说那不是小孩读的大人書,也读得不認直,懞懂得很,後來有了連環書,怎么也难引起兴致,同学之中把襲人当着聋人读,说她是个聋子•
上了中学,也不知为了什么,香港、台湾兴起搶拍红楼热,那是拜黄梅调所赐,那种短话长唱的曲调疯魔母亲那一代人,在銀幕上取得了红楼梦的资原,她们都熟悉大观園内人物的来龙去脉,而我也曾在课文上读及"刘佬佬进大观園"一文,则是取之"红楼梦",老师教得不認真,同学也读得不認,一笔帯过,只知最後刘佬佬在大观園跌了一跤,引起哄堂大笑,驱散闷热的午后•
也曾经引起一陣红热学的讨论与争执,我人看"红楼梦"只在故事情节,长大後也偶尔翻开阅读"红楼梦",读到贾宝玉和襲人「初试云雨情」、「黛玉焚稿」写的黛玉得知宝玉与宝釵定婚之事,一病不起,把宝玉所增送的诗文旧帕絹子燒尽,含淚而逝,「黛玉葬花」间中唱着: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充满哀怨轻叹,阵阵哀伤情调不禁湧上心头•至于宝玉与琪官的一段情宜,互增玉玦大红汉巾,也因琪官是唱小旦戏子生得妩媚温柔,引起宝玉被贾政毒打,宝玉遁入空门;琪官虽是小人物,但其活动却丰润了小说的精彩•
中学时代所唱的"红豆词"原來出自"红楼梦"是琪官在楼台上为宝玉所唱,歌词依稀记得:滴不尽相思血淚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黃昏後,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至于宝玉与琪官互增巾子「腰帶」,而被视为不正常关係,但在当时有流行男風,在当时也算正常,在这种情况下,宝玉与琪官必然有过肉体的暧昧关系,此之谓同性恋也•

19•11•2012。



Sent from my iPad

鄧丽君 ,另聽死人聲音



提及已經逝世多年台灣歌星鄧麗君百家知曉,她的"小城故事""甜蜜蜜""月亮代表我的心"•那時我們家裡首次接受鄧麗君是她的閩南歌曲"賣肉粽","做人媳婦"等,那是毋親一代人所愛,也恰巧 ABBA 登埸,我們瘋魔在"Dancing Queen""Knowing you,Knowing me""Once Man,Once Woman" 那對古典打扮的端典夫婦,他們的形象、歌曲旋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至今不忘•那時台灣報章對鄧麗君都圍繞在勞軍的系列,國民黨企圖把她當著愛國歌星,投向對岸,正所謂大陸有鄧小平、寶島有鄧麗君、後來出國還鬧出假護照、被日夲遂出境,至到氣端猝逝(1995年)才42 㱑,生命對她多荊棘,生命對她多短暫•聽鄧麗君的歌從卡帶開始,45轉、18轉唱片至CD,說明他的歌唱㱑月留傳細長,看過她的黑白電影,"歌迷小姐"一點都不好看,也不知為什麼留下深刻的印象,聽過諸多她的歌曲,印象深刻有據唐詩宋曲普歌的系列"明月幾時有把酒有,把酒問青天..."唱得如詩似畫•••。
鄧麗君死的突然,死的意外,讓歌迷不能接受,唱片公司趁機賺了一筆死人錢,那時唱片業早已進入CD 時代,精美的封套,封內設計,使歌迷懷念昔日流逝㱑月,那是小鄧的全盛時代,凡事過了高潮便是低潮,所謂聽歌時代總不䏻停頓在現階叚,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鄧麗君的歌曲便被其他流行歌曲所取代,但這並不是它被取代而是逐漸形成經典,占據歌迷心靈一角,至今提及鄧麗君誰不知、誰不曉•
17•11•2012。


Sent from my iPad

禁書



我们有过禁書时代,也有过半夜读禁書的楽趣•那是英殖民地时期一连禁了香港及中國卅二家出版杜出版書籍,以防左倾思想及倾共潮流对年轻人的影响•嚴禁之下,書店老板及学校圖書館只好清楚上架有关書籍•別的不说我校圖書館经过剿清之後書籍少了三份之一•那些所谓禁書在校长监督下,校丁焚烧三亱晚才画上休符,也不凖学生过问或靠近一瞅个好奇,学长在背後细声代称校长形同当代焚书坑儒秦始皇,真是無巧不成書,校长姓秦,却奏效在身边•於是上架只有新闻處所增送印刷精美的"今日卋界"及其系列叢書所谓反共意识版本,以今日观之却是好料耶•那时香港依然是屬於英殖民地的所谓"民主㕑窗"一窥大陆重要情报站•那时台湾文学作品趁虚登岸,学长学姐都在「皇冠」雜誌追踪琼瑶建筑於沙滩的爱情夢幻,加上來自台湾拍摄根据琼瑶小说改编的电影,如「窗外」「几度夕陽红」「月满西楼」「我是一片云」「兔絲花」电影上演,令人如痴如醉、而我的最愛就是「远山含笑」想不到受了它的影响,我即然於1980年与朋友结伴同行攀登东南亚最高峰中國寡妇山•
没有禁書的时代,那有夜读禁書的楽趣,我家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女生不凖读西廂、男生不凖读三國,可是我们却在祖父遗留書箱找到这些中國四大古典经書:三國演义、水滸传、红楼梦、西廂記•在好奇心驱使之下,每当深夜以被子蓋着赤膊上阵,以手电筒看遍祖父遗留下的的禁书,让人深切体会到古人所谓读禁书的楽趣•六十年代,風起云湧,晚间六奌过後居於小路十六尺外居民不得出外,也是深夜無聊才读書的時刻(那时还没电视可看)、看的是「金瓶梅」中国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版本,也不知怎么漏网之鱼留到我手上,是以高价通过中介,据说它是大陆省委書记一小斯手中经几转折而得手,价值连城呵!書都编了号,谁买谁登记,凡人不配,吾得此書也自我调侃,只因毛主席说过"金瓶梅"可供参考,只有書中汙辱妇女的情节不好、各省委書记可以看看•中国历朝历代都把此書列为滛書,反而令民间皆知,谁也沒想到在「听毛主席的话的年代」也出现这种怪异事件,也不知润之在此書参考啥事,却楽了那些在下省委干部,不过只对内开放,印刷兩千部,物以稀为贵,视為珍藏•想不到在那非凡年代,让我分享亱读禁书的楽趣,反观当今开放年代,人们好似得到什么,也好似失去什么•
13•11•2012。



Sent from my iPad

大合唱时代




有过合唱的年代,那时年青参加过的活动之一,也成为今日的记忆,至于唱过什么歌曲,大概是"黄河大合唱"、"祖國大合唱"•至今歌词曲子早已忘得一乾二淨了,套句话说就是有这么个影子吧了•在校时必须填写活动项目之一,懞懂填写合唱,也不显示什么,经过试音安排我被编排在中音部夾以低音和高音之间,每朝活动两次,负责音乐教唱吴音莺老師,曾毕业於上海音传•离校後也参与文教团体活动,选的也是合唱小组,教唱义工並不出自专业,只是憑着一股对音乐的热忱,至到小兒上学,也与同好组织了「艺术創造社」属下的"妈妈合唱团"、"童声合唱团"均有不俗的表现,先後参加电台的錄音,参与慈善演出,随着时光消逝,大家为了生计,各奔东西,团体也跟着解散,许久都没听有合唱团体之活动,只是一些教会团体列外,因为他们有固定地奌,负责人员和成员,所以有基本人力物力•那天与一敎会成员言及当今青年活动,他说太半依赖学校成员,他们也是功课压力大,校内活动多,若是把活动定在假期内,假期一到太半人物都散了,除了部分人回家外,大半人数都出外找臨时工作,也难奏足人数组织真是难呵,难上青天•只在圣诞节前夕教堂舞会才兴起哈唱節目,太半臨时性质,烟波浩渺过後烟消云散•最令人怀念还是五十年代,风起云湧,聀工团体组织的百人合唱团,演唱"咱们工人有力量"震撼云宵,曾几何时这股改革社会力量,在風雨襲击下另写历史篇章•
115•11•2012。


Sent from my iPad

买房


买房、供車是当代人的生活其夲条件•尤其当年軽人出了社会,须要安定生活,就要寻找房子,為了交通关係,就要供車•因此固定月薪除了上述兩大开销所剩旡多,能省则省• 也有月光族,把每个月月薪花得精光也感到踏实,更有怪论說,花掉吃光的錢才是自己的錢,那些放在自家錢包则另当别论•
在中國有蝸居之说,大陆人为了买房炒房闹得天翻地覆,那是経济泡沫,什至有人跑到香港來炒房了•也听说我國经济开放,批准國外500万以上房地产的双赢政策,是好是坏试目以待•当局以住者有其屋或以公䅪金贷款,则为普及现象,以杜绝炒楼现象•只有那些無正常固定收入者,到处租房、欠房租过日子,则是现代生活的缩影•
买房只买一个失落感,一个人在外举目無亲,思乡之情,则是逰子的普及之痛,存款买房则是落地生根之计,在外打拼,都门已是游子的城市,逢年过节打工仔都回柑榜去了,城外到處塞车,城内空無一人,平日人丁兴旺一掃而空,只留下寂寥街道和街灯,治安也亮起红灯,要期待佳笻過後才能恢復正常,而馬來西亞又遍是節慶多姿多彩的地方,巿民也一窩鋒湧入節慶中,那是賜天下太平所至,才有普天同慶心情,買房也成正常現象,總之我國地廣人稀,只是人心傾向城巿,也照成買房趨勢,後人登陸就越過郊區,也自然而然引起供車的連鎖性,我國車輛之多如過街之鯽,只要油價一波動則牽一髮而動全身•

22•11•2012。3:30am



Sent from my iPad

Thursday, December 6, 2012

麻將



我一向與麻將無緣,卻擦身而過,因為小時候,麻將一向被家人視為另類賭博,是大人的玩意兒;兒時就見過有人因沉迷麻將桌上,終日不回家,结果黃臉婆鬧上賭館,直闖女人禁地,搗亂現場,也見警方掃蕩賭博中,把那些博士抬舉會館賭博桌椅逰行到警局,警示一番,當時的「南華俱樂部」就因聚賭,而遭到取消注册,过后有人企图翻案,也不了了之•过去我出差在外,亱宿旅馆,隔壁就是「麻将间」,每晚人群云集那里,太半是码工,白天在烈日下劳作,晚间就在那里消磨时间,打起麻将至到深夜,所以每晚我耳中縂要响起霹雳啪啦麻将声,很不習惯;那年登神山,夜宿國家公園居然听到有人差麻将,原来鄰居登山团隊夜间不眠在那搓麻将,兴致之高难以置信,因为笫二天凌晨二时大家都整装出發•小时候到七舅高楽岛「我们称过港」大厝着客,那是一间宏大的古老以红柴所建的双层木屋,工匠來自唐山,雕梁画栋,氣象萬千,在扉門畫廊中均上畫古代中國民間故事,除了八仙過海外,四仙圍桌搓麻將則是我最愛,因為畫中仙人,惟妙惟肖,聽說夜深人靜時還會傳來(搓)麻將聲的傳奇,當然不是人人能聽之,只有七舅舅,我就是不知為什麼外公會在那片深邃山中建築這麼一間宏偉的房子,後听传言,那是一块宝地風水好,祖父他們落荒而逃時就選擇那地段,在周遭種植了大片果園,母親告訢我年輕時常與姐妹偷偷爬上屋頂遠眺詩巫巴刹• 隨著㱑月流逝早年居於那裡的人多已作古,只有七舅子後人還在那裡守護家園,老屋早已倒塌,只建間茅屋;老屋全盛時期應在二戰集滿逃避戰火人群,都是外祖母的親朋好友,她心地好,有人投靠,照收不误•

06•12•2012。


Sent from my iPad

金庸



金庸與梁羽生的新派武俠小說則是我最愛,不過兩位的著作各有千秋,我會接觸這些來自港派武俠作品都是來自著為碼工的姊丈,他在香港貨輪檢到船員看完丟棄的每回一單行本的金庸武俠小說,久而久之他著迷了,也感染了我•後通過香港的船員來路,我讀上了"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這些小說都是連載在香港新晚報,由於該報言論左傾,在台灣嚴禁進口,同樣影响小说在台的發行,後來有人發现在台湾读到司马翎所著"小白龍"實際上就是金庸的"鹿鼎記",那是出版商偷龍轉鳳矇上檢查官的雙眼,卻騙不了讀者;到後來据金庸小说改篇香港电视剧盛行,我迷上了电视版本故事超过金庸的文字,也認識熒幕上的明星,鄭少秋、汪明全等人;有次聽及岳父在跟旁人言及"令狐冲",原來他也在追讀報上連載的金庸小說•那時我幾乎讀完金庸的全部小說,也算不是什麼心得,只停留在故事情節的瀏覽而已,而無形中却加強了我閱读華文書寫的䏻力,隨著中國制作的金庸連續劇傳播,讓我溫故知新,看了"笑傲江湖"片中冲兒,冲兒的叫聲,無端端想起岳父,那時他已逝世多年了•至今"神鵰俠女"改写版仍然在报上连载,促見小说板仍有金庸群•

05•12•2012。


Sent from my iPad

爸爸



提及爸爸總讓人言及了朱自清的「背影」,而怱略魯迅大師也有一篇「背影」的佳作,前不久還引起争执,可見大家心中只有朱自清的「背影」;我的爸爸在我的印象中,只是清早骑着脚踏車離去、夜晚仍旧骑着那辆陳旧脚踏車而歸,天天如此,一成不变•父亲也曾与友人合夥生意,结果血本無帰,所以爸爸常對母親說:阿明這孩子長大後千萬不要與人合夥做生意•還好祖先給我們留下一間老店屋,依靠稀薄的房租糊口,我與父親最親切的相處是在二戰時期逃難落腳歌楽島,因為爸爸來自唐山,懂得農耕,我們白天躲避飛機轟炸,黃昏時刻就在農田耕耘,過著農村生涯,再也不用每天清晨瞅著爸爸騎著腳踏車離去的背影•小時候聽慣了簘芳芳所唱的"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經典歌曲,長大後每逢母親節大家都以蛋糕、康乃馨向母親祝福,我心中一直在琢磨"世上只有爸爸好"這首歌曲誰來編唱,父親節往那裡去?

06•12•2012。


Sent from my iPad

姐妹



有人言及姐妹情深,也有人提起姐妹反目成仇•這都是與人際關係,利益之爭有關,遇到這種情況不禁感慨萬千•我家老姐都遠嫁他方、妹妹移居國外,平時難以見面敘舊,只有農曆新年或清明時節,返鄉祭袓時刻才是熱鬧一番,母親姐妹就不同了,我的姨媽排列第三,依名列排名我們就叫三姨媽,閩南語稱"第三㜁姆仔吃命"因此婚嫁前哭哭啼啼,為的是一桶金、一桶銀,我們就見過她一張年輕時玉照,珠光寶氣,好不羨慕人耶,婚後生活並不如意,因為姨丈是個老實忠誠碼頭工人,家裡孩子又像樓梯排列,換了幾次租房之後,相上我家屋後空房,母親因姐妹情深就免費空出給她一家人住,久而久之就出了問題,因為那間大厝是父親與友人合夥買的,母親手快嘴快就讓給三姨媽住下,而父親友人在一次醉酒中口角上與姨丈衝突大打出手,而姨媽又在吃鄰居陳嫂與丈夫眉目傳情之乾醋,突發事件一爆唯有走人,少說姨媽一家人住我家大厝已有一段不長時日,瞅她的孩子多半在那裡出生,看來母親待她妹子不薄,只是姨媽小器常為雞毛蒜皮,興師問罪,母親能忍則忍,從不回敬,讓小妹子得寸進尺,這也許是看在姐妹之情吧•

06•12•2012。


Sent from my iPad

手机



早年手機形同一架小形機器,手提在街上行走代表了身份,欲辦事把手機放在你的桌上,下馬威•幾時手機變成了大哥大,仍然笨拙得很,手機變得珍袖型,後來平面加大,體行超薄,增加多種功能,成為一種時尚•就見一位媽媽帶兒子上手機專賣店,媽媽的意思只買一抬接收打出手機,兒子遍要多功能手機,因為周遭同學都擁有上好多種手機,最後店家介紹買標價中等手機了結了一場母子爭執;手機是在改變了人的意識形態還是意識形態改變了手機•報上就登了一學生擁有名牌手機而遭到同學的圍毆,老師均在上課時打手機而被投訴,學校也嚴禁學生上學帶手機,一被發覺將被沒收;有人一面撗過馬路,一面打手機,形同大忙人,也因此發生車禍,我看過一部早期中國影片,鄉村只有一架公共電話,電話欲找某人還得通過廣播站呼喊,所以某人來了電話全村都知䁱;早年我到尼泊爾旅行,那是一個沒有手機的國家,近期到不丹山國就見年輕人在撥手機,不過那只是簡單的On and Call .不丹訊息還不能與世界接軌,成為世界挑源,一度淪為喜皮士的楽土,如今嚴禁背包客入境,不過在高級旅店卻能通過網絡連系辦入境手續,國外注册手机到了那里形同哑巴•观看香港连续剧只要看主角使用手机便知那是什么年代的片子;看韓剧,就知有意無意洩漏韓國的科技产品,当然先进的手机也不能列外•

06•12•2012。


Sent from my iPad

第一次照相



提及第一次照相,只有看童年舊照才想起•當時欲照相得上影樓,至今老家當時影樓只剩"藝友照相"館,創始於西元1934年,至今已是第三代傳人,從黑白到彩色照至數碼相機,打箸是柯達品牌,如今柯達已下畫,但其贊助的照牌依然高掛,照相進入數碼年代,沒有膠片好冲沒相片好印,欲看相片唯有電腦是問•我的首張照相應該與母親同照,那時母親與她的一班姐妹,也不知什麼原因拍照留念,剛好我也在場就這拍了「母子照」母親牽著我的手,那時我才四㱑左右,長大看舊照我還是赤腳大仙耶,母親說那家影樓就叫"寰芳照相館",據一前輩回記說後來居上的"婀娜照相館"、"首都照相館"、先後结業、搬遷,只剩下"藝友照相"•小學時期,也是開始箸登記,我的第一張登記照則來自校中老師翁氏的傑作,背後放一張黑布著為背景,就草草了之,至今我還不明白全校同學的登記照操作為什麼會落在某老師手上,原來登記工作人員在預定時間內前來,安排同學們排隊,按部就班上陣著了第一張身份證,我記得我那張登記是一張黑白照片,隨著多次改變,我國登記也改換了幾次,•••。

04•112•2012。


Sent from my iPad

Saturday, December 1, 2012

會飛的棺材#2



50 年代為了攝影,我翻山越嶺,穿越婆羅洲雨林夜宿餐風雨露•就在拉让江上流的月夜中,我似乎听到人声吵雜,雞啼狗吠聲,我跟我的伊班晌導提及,他說那是深山密林的反應•
昨亱我們明明在石攤上扎營,今天一早卻發現各自睡在樹林內的雜草中,旁邊就是一個基督教舊墓地,與消失的鄉村沒什么兩樣;為了好奇我在伊班响導帶引下,雖然都是舊墳,但也有人奉獻鮮花,可見在我們抵達之前有人來過,附近也許有長屋存在,太陽初昇之後,我們继续行程,试探内陆神秘•
翻开地图,引用指南针,行行复行行,而且那时正是剿共高峰期,我也不知为什么會选那个时候进山•长屋居民从来没有见过军人,把夭上飞过的直升机称為會飛的棺材,因為它專載受傷陣亡的軍人•若是它忙碌地飛行,就說明了內陸戰火劇烈,会飛的棺材也會載來砂共的屍體,大半是二十來歲的青年,有的面目早已血肉含糊,當然我們路過臨時開辟的軍用機場,也不敢停留,匆匆而過,那時的森林戰爭,誰是嬴家,大家心裡也沒底线,据我所知當時古加兵都是來自尼泊爾高地的顧用兵,不適於熱帶叢林氣候,其中病死溺斃大有人在,也聽說會飛的棺材也在雨林中飛行撞毀,有說因氣候關係,也有說遭到逰擊隊炮火擊落,傳說不一•
幾十年後,我隨一伐木集團,探勘森林資源,坐的就是會飛的棺材「直升機」,在高空底飛時,我意外發現那些刻於高聳立的標語與口號,歷經多年歲月風雨仍不脫落,那是婆羅洲雨林令人難以值信的奇蹟,據說樹下埋的是當年抗英烈士的英魂,如今早已被歷史遺忘•

01•12•2012。



Sent from my iPad

會飛的棺材



七十多歲的老耆,早上起身,突然見到廚房里橫放著一飛來的棺材,仔細一瞧,確是一抬未用過,完整如新的棺木,難道是送給老耆不行•好事不出門,坏事傳千里,讓人嘖嘖稱奇•
同樣二里外的長生店也在鬧棺材失蹤,店門好好,沒有破綻的跡象,难道棺材会飞?为此店家也报了案,开埠了五十年,这是首踪的奇案•後来这台棺木被發現在老耆的廚房•
「去、去、去、早抬走早好,免得讓人看了心里發毛•」老耆家人在埋怨•
鄰居卻說:「棺材、棺材•••有官也有財,這家人準是發了•」
第二天長生店的伙計駕車前來抬棺,進了廚房一瞅,那有什麼棺材,爲此與老耆家人起爭執•
「準是你家人藏起來,準備自用•」
「呸!呸!呸!你說話要分寸,我家還沒窮到棺木買不起,賣棺就是賣棺,狗嘴長不出象牙•」
最後有人發現那"會飛的棺材"躺在寺廟後的森林中•
那一段鄉野傳奇是否傳到這里,那棺木又不知飛到那裡,也有人在月黑風高子夜,見一笨拙亱物,嗖的一聲,在夜空飛過•也難確定是否是"會飛的棺材"•
過後那長生店也不知怎樣搬遷他處,有人說店家怕店里的棺木有樣學樣,不異而飛,聽了風水先生的勸導,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棺即官、材即財也•
事後有人懷疑那事件的來龍去脈,都是那老耆家里那神經不正常孩子的傑作,有人問及他,他笑而不答•
「那笨重的棺木,他從二里外如何扛回家,又從家屋扛到廟堂森林•」
「唉,你不知瘋人瘋起來的體力有多大•」
那只是市場上的胡扯,只是在老耆孩子的笑臉上永遠找不到的答案•
鄉野傳奇永遠留下不能解讀的長尾巴,各人各執一詞•
#又有人說那神經質的是個孝子,想把偷回的棺木送給年紀一把的老爸,後發現事情鬧大,只好把那台棺木丟棄到廟宇背後的山林•••。
他能這樣觀前顧後,也不像瘋子了。
他時好時壞,不算真正的瘋子。
#又有人說那耆一家人,夜間又變成飛禽走獸••
怎麼越扯越遠••。

01•12•2012。



Sent from my 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