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Posts

Saturday, April 30, 2011

[五. 一] 劳动节 偶感録

[. ] 劳动节
偶感録

天是一样的天
云是一样的云
只是节日已失去血染的风采
人类不是遭到自然詛咒
也活在残山剩水
半壁江山再也保不住
甜言蜜语  敌忾同仇
[. ] 劳动节
並不標榜示威与遊行
抗议老调也无创意
只不过每年照例行事
冬眠在望
工人你在何方
只不过工资換汗水
理想时代英雄豪杰
是否期待历史回魂寻新章

30.4.2011.

对牛弹琴
[…工人节偶感録]#2

恩格斯是什么冬冬#
恩格斯什么也不是
历史断雨残云
面对面  背靠背
工人节是什么冬冬
工人节什么也不是
无产階级万万岁
打工皇帝何处寻
皇后大道兴建中
人人是老板
五年手中一票
是大海水中一滴
能载舟亦能覆舟
谁说[咱们工人有力量]


#恩格斯,F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K.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


Friday, April 29, 2011

[五. 一] 劳动节 偶感録

[. ] 劳动节
偶感録

天是一样的天
云是一样的云
只是节日已失去血染的风采
人类不是遭到自然詛咒
也活在残山剩水
半壁江山再也保不住
甜言蜜语  敌忾同仇
[. ] 劳动节
並不標榜示威与遊行
抗议老调也无创意
只不过每年照例行事
冬眠在望
工人你在何方
只不过工资換汗水
理想时代英雄豪杰
是否期待历史回魂寻新章

30.4.2011.






[印象。風景下] 序文 让我写诗, 让我入夢 桑木

[印象。風景下] 序文
                让我写诗, 让我入夢       桑木

清晨读着昔日诗槁, 有一种让我写诗, 让我入梦的感觉. 那只是一廂情愿的衝动, 其实诗情早已遠離我而去, 那有入梦的可能, 想尽人生近事, 昔日与我一起吟诗, 入诗, 如夢如幻的年纪已不在, 只有这批旧诗稿与我共座. 说及这些旧稿诗作, 原是创於九十年代, 我刚开始惊悸接受了台湾一批新生代[南星诗社] 诗篇的衝擊, 也是我的文学觉醒开始, 於是我参与刚成立的[诗巫中华文艺社], 与新一代文友暢遊古诗天地, 後感到自己也变成老气横秋, 摆头摇尾, 与新诗接触, 让我深切体会到诗的意境却是那么大. 让我摆脱六十年代文学观的框架, 与昔日一批旧家长的文学战友断挤帶, 与他们诗观呈现格格不入. 当然, 我的改变在他们看來是不可思议, 也是堕落无可药救的境地. 至今我还感到他们另类喃喃夢呓, 已成为旧世界悴弱的吟哦.
为你写诗, 为你入梦, 是我年轻时代的憧憬, 随着时光消失, 唯有檢到失落, 但昔日旧章, 重新再现, 只能让我回味, 那是旧人旧事的併发症. 若是时光倒流, 我多期待让我们再度入诗入画.


其二
由於早年我曾背着相機走遍婆羅洲雨林,讓我以畫面舒寫我的心情,我也曾以攝影人身份走訪世界各地,探討人文地理,是我一生最浪漫的季節,因為在鏡頭下,讓我尋找心靈畫面,實際上這些寫實手法,畫意經營,仍然擺脫不了詩情畫意,深沉烙印久久不能遠去我曾與現代年輕詩人接觸,雖然各人詩風各異,但並不互相排擠,而是互相包溶,因為我感到他們的詩章參與許多關切國家命運的元素,這正是我寫詩年代之禁忌,所以你不難發覺我寫詩均在「風景下」框架隠隱約約,表達對我國雨林命運的關切,在詩句中也深 深對族鮮的藴馨問候。

這些詩篇本收集在「一次撗渡的連想」(我的另一本詩集2002年),想不到虎年大掃除,卻意外發現這批寫於90年代的旧稿,一读让我憶起舊事歷歷在目當年我受一前辈劝导,他要我把诗写完之後不要急於發表,要珍藏讓它發酵誰知這一藏卻深埋了20年之久,早已忘記今天重見天日,是否發酵、發光、發熱、•••連我自已也不知,總之我要感激他昔日對我的「誤導」和關切。

我的另一叠诗稿「昨夜她摇橹来入夢」(詩與畫),本己打好稿件准備出版,後受某文友勸導,你最好去寫小說,不適寫詩,卻讓我詩意盡興,事隔多年也不知遣失稫件如何尋獲,卻是令人感到遺 不過人生留下一點墨跡遺憾,也顯得多姿多采。
寫詩、讀詩、本是感性的心靈呈現,只要有包溶心,天下也太平了。

「重修:30•04•2011
4.06 am
主义有为写问



每個人心中的背影 石雨

每個人心中的背影       石雨

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曾印烙着不同的背影,那就是對父親的懷念。
有時對父親的印象並不特別多,原因着為孩子的我們多是成長於母親的身边,父親只是扮着一個在外打拼的角色只見每天清晨他就踏着一輛陳舊的鐵馬,一歪一歪上巴剎打工去了的背影,到了亱間,我們睡了才歸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可想而知我們與父親相距卻如此遙遠不可及有時早餐桌上放着一碟包子,那凖是父親昨亱回歸時所買,大家吃着心里高兴了半天,可是一想,他早於清晨踏着那陳舊的鐵馬出門而去,一歪一歪的背影。
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上小學一年級報名時,他攜着我的小手上市區學校教務處,與教務主任寒喧注冊報名,在我小小心靈中感到父親多偉大到我上中學,看病,看牙醫,都要父親陪伴,在那小小的市鎮人際關係較密切,這些醫生都是父親同輩認識之交,同時在父親心目中,我們都是長不大的孩子;同時在孩子心靈上,父親永遠是不老的爸爸記得小學時代,有一天父親突然買了一輛簇新腳車托人把它帶到學校給我,讓我傻了眼,連級任老師也前來摸了又摸,帯着羡慕的眼神說:「有了新腳車,以後要努力讀書•••」。
那時一輛小腳車,在孩提時代,是一種昂貴的奢侈品,不是人人買得起,怪不得一時轟動學校上下回到家里把那輛簇新心愛的腳車擦了又擦,洗了又洗,晚間還扛上樓房,而父親那輛舊鐵馬卻依舊擱在樓梯下旁•••
在父親眼里,我們總是長不大的孩子,只是孩子總不了解父親的心情,有次在班上老師提及孝道,引起同學們嗚嗚聲,老師氣憤說句:「養子才知父母恩」事隔多年着為人父 ,才想及老師的教誨,父母的恩情,可是在孩子的眼前,我們又在扮演什么角色?
那年我夫婦倆陪小犬上大學,小住墨爾砵就見鄰居住着一孤癖小老头 ,平时不见踪影,偶而晒晒太阳,澆澆花不見親友來訪,不與人交談,妻說不定一天歸西也無人知曉只有在聖誕節日,才見其兒子出現,在庭院父子喝酒吃火雞,聊天過後孩子走了,一切恢復舊觀老頭是否在期待另一次聖誕節的來臨。東西方文化不同,親情各異,不是我們所能理解。
那天遇到多年不見老友,問及他家中的F4,他说老大在英伦赚英磅、老二居於柔佛,工作於星加坡赚新幣,每天走返兩岸老三定居澳門老么還在高雄唸大學真令人羡慕一家子,老友是成功的爸爸,问及父亲節來臨F4...老友立即敏感地:早年有寄卡片问候,近年响应環保也免了所以老爸只好當空中飛人四處探訪孩子這是本未倒置時代,好似與我們脫鈎了。看着老友的背影,匆匆消失,不老的爸爸何處尋? 有人說成功的家庭,各散一方,失敗家庭,相聚在一屋詹下,天天為柴米油鹽争吵不休这世界也太奇妙,順得哥意失嫂情
在檳城小食攤,見一父子擋在打拼,默契得很,原來他們幹這一行已超過三代,真是上陣不離父子兵許多行業多是後繼無人,而斷了香火,誠為可惜大选之际,某准後選人到處拉着傻小子拜票,打親子牌,湊效嗎?在兒子心目中,那又是另類令人喘氣的背影
讀過朱自清,魯迅等人寫過不同的背影,那是上一代人的感受,問及我們的斷層代,他們的回應是•••想都沒想過,我突然憶起昔日老師在講台上講過「養子方知父母恩」引來的嗚嗚聲,卻好似發生在昨日,金玉良言形同廢話,随着科技知訊的發達,懷舊只是一廂的情願。


拆 #2

  #2
拆拆拆
拆东墙补西墙
大选已过
落马人   落英缤纷
長嘯而失
驸马使者   三把火
气呼呼
來日方长
谁敢信
20 年後好汉又是这一条
拆拆拆
拆下你的標, 你的魚
大选已过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只是沛公依然健在
拆拆拆              
拆下你死我活
你的承诺, 你的甜蜜
你的面具

[大选过後第二天, 路过見工人正拆路边宣传告示牌偶感。]







Thursday, April 28, 2011

風巒又綠遠山里 •••••金馬崙追記


風巒又綠遠山里
•••••金馬崙追記

金馬崙是我心中一點綠,那天上山,已是黃昏時刻,又加上半途煙霧迷朦,唯有減少車速,行同龜爬山,難免引來車後的拉叭聲,心急的趕車人•沿途走走停停,也見路旁沙蓋土著攤子,只是人去攤空,也見半山有人停車路旁,人群於黃昏時刻見最後一道晚霞。
金馬崙溶在風巒又綠遠山里,小鍞就掛在半山腰,相繼出現相距不遠中•似乎有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氣派•亱宿鄉村洒店,氣溫十度以下,就是緊關窗戶,窗外寒流依然穿縫而進•亱間這里寧靜一片,窗外漆黒不見五指,只聽夜間私語,夾以電視聲響•••。
一亱無語•山中黎明,居然聽到雞啼,雞嗚早看天,是啟程的時刻,駕車滿山跑,路過茶園,路過菜圃,見過花園•這就是金馬崙高原的真情流露•金馬崙在晨光中苏醒,在 BOH TEA 中心叹早茶,可欣赏山下一片窗外锦缘,缘油油的景色,是云层把阳光分道扬标,斜斜射在山谷中,偶而来了一阵微风细雨,雨絲朦了窗前玻璃,就像電影畫面的Closed Up 一样,展转另一副景色,令人叹为观止•
茶座设计简单、就像一座小屋凸出在半山腰,屋下半边腾空没有支柱,让人感覺好似浮在半山的雲層•茶座另一边有一长廊直通工廠,有專人解釋茶業的運作過程,讓人嗅出茶葉的芬芳•间中小卖部,提供多種口味的茶葉,就是平時少品茶的你,在盛情之下,也难破费了•这里还有一间小小放映室,专門放映種植茶业的历史和茶園的採茶过程•之後我們也下山步行至山下茶園走一趟,深切體會茶圃生涯,不过只是骑马看花,或蜻蜒点水式,行色匆匆地撓了一大圈,途中不見採茶女,確碰上了蜂狂浪蝶,飛舞在茶树中。
路过菜圃,在一縷縷黑色塑纲覆盖下,绿青的菜苗正伸出懒腰迎第一道阳光的到来,那是生命的开始,也是成长的过程•我们每天在吉隆坡所吃的新鲜蔬菜,都是来自这里的供应库•菜圃也種殖果樹,祠养鸡鸭,一片乡野风情,遂渐舒懷在心中•
这里花园景緻處處皆是,雖然不是夏天,卻處處聞啼鳥,不見蟬叫聲•花團簇錦,百花齊放,萬紫千紅,應是花圃的最佳寫照•來到花市,也是菜市,見到人山人海,心中不禁問及,今天是市集嗎?旁人回應天天都是如此,不過今天是週日,遊客特別多,我們也擠在人群中,走走看看,東挑西檢,也賣了不少新鮮蔬菜水果帶回都門,間中也不缺仙人掌。
臨行前夕,我們還光顧這里火鍋小店,外面正下着一陣山雨,冷冽天氣,卻是有點活在中國北方的感覺,只差店外行人匆匆,赶在雨中,而不是風雪夜歸人•好了,祭完五臟廟,雨也停了,撐把傘踏着笑 聲步行回到民宿•剛光顧的火鍋小店,深亱不打烊,在深山里聽來卻是怪談呵!
路過一死湖,湖水濁黃,是否過度開發引來後遺症,為了旅遊觀光事業,為了應付大量遊客到訪,這里正大興土木,山路也獲得改善,一些交通意外純是人為關係。
我們這里也有國外景緻,也不知國人如何要向國外尋找旅行空問,歸來後我心中不禁打起問號。


Sent from my iPad

Wednesday, April 27, 2011

一张旧照片、一则旧事…… 宋志明[ARPS]


   

一张旧照片、一则旧事……                宋志明[ARPS]

心中在寻一张旧照片、那是50年前[学生时代首次走访石隆门[Bau] 仙洞[Fairly  cave] 的记忆。那时我们是攀着树藤而上、到了洞口引面而来是一群掠惶的蝙蝠扑面而来、让人惊叫不己、大家把准备好的火把燃点起来、鱼贯入场、进入洞内。在隐隐约约中、眼前中的乳钟石呈现各异的形象、令人叹为观止、涧中偶而传来水滴声、似虚似幻、让人感到眼前景致非人间。在首领引导下、曲曲弯弯、走出了一个午後。
仙洞走过後、也曾访过[鬼洞[风洞。到了[鬼洞不是怕鬼不敢入内、因被劝告洞内有倾斜倒塌的危险迹象、只好在洞口张望、[鬼洞让人想及早年石隆门矿工反对白色拉者的历史事迹、石隆门起义矿工由石隆门南下攻打古晋[Kuching]、拉者深夜跳进砂拉越河[Sarawak River] 逃生、得救於王长水[Ong Tian Chui]、才保留一条老命。[因王对拉者有恩、殖民地政府於一条马路以他名字命名。後拉者护用土著反攻沿途烧杀占回石隆门]、把男女老少赶至鬼洞、以火烧至、在白人历史撰写把这些被杀害的冤魂称为[Antu] 、於鬼洞提及昔日历史血海深仇、不禁令人稀嘘。站於[风洞洞口凉风阵阵扑面而至、又是另类的感觉、洞口有一条小河、水流湍急、给人印象深刻。心想来日有机会我将划一条小船再次走访风洞、与风话旧。

匆匆而过     我的婆罗洲热带雨林记忆片断

为了摄影我与发烧友疯狂地走过婆罗洲热带雨林。为了寻找野胡姬我什至迷失在深山野林、差点丧失生命。年轻时代生命也不知为了什么那么疯狂过。在婆罗洲雨林、我曾与土著过着风雨日晒的时日。
在七十年代、我曾深入拉让江上游、从加帛[Kapit] 趁快艇赴布拉甲[Balaga] 再顧小舟逆流而上经过三天两夜露宿风餐、不见人湮的行程、半途带有枪枝的土著响导、遇上过河山猪、展开一场血腥腊杀与争扎、才至Long Murum、夜宿R.Apan。这里周围环境、一片世外桃源、民风扑素、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外来游民、充满好奇、犹如另类。这里山明水秀、自然景色宜人、这一带居民都是由印尼边界移居过来、没有合法身份证、所以被限定居於固定地方、一个月只能往布拉甲购买日常用品及气油。长屋中间有一聚会场所、被当课室及礼拜堂、牧师兼职教师、课本则来自印尼、老师工资以稻米计算、在没上课的日子、老师依然下田劳作。当夜我们来到还受到热情的款代、载歌载舞令人感动。他们的日常生活动态、都成我们谋杀菲林的机会、当然我们也不是白住白吃、每人交了十元给屋长他自有安排。
在深山野林之行、无意间累集了不少[森林经验、河上行必顧有经验的船夫及助理、助理於船头看水纹、就知河水下藏有暗石、指挥船尾舵手如何避过危险。偶而遇上浅滩、他得立即跳下水中忙着拉船、再不行我们这些搭客也顧不了水湿一身、也要下船助他一把。内陆之行、要准备两大油筒气油、富有经验的船夫都会估计、在半途他们也会把多余的汔油收藏於河边草丛中、以备回程中用之;别看这些内陆川行的船夫、他们有超强的眼力、能看水中一物一木、凭自觉也能体会岸上野猪和野鹿不同脚步声、这时他会把船慢驶或停下、准备腊物出现、说不定我们又有一顿美菜佳肴的烧烤。夜宿岸边沙石上、必定要不断烤火、以妨夜间鬼怪出没或野兽的突击、夜间从不到河边冲凉、以妨鳄鱼攻击。这些都是内陆生活经验、我们入乡随俗、不得不尊守。
提及鳄鱼搬家也有一段古:据悉近年拉让江下游、航业发达骚动了[BIYA] 清梦、加上捕杀鳄鱼日益增多、於是鳄鱼只好迁移到拉让江上游小河、另筑新巢。也有人谣传在第二省鲁巴河[Btg.Lupar]有白鳄鱼的踪迹、只要它浮现水面、那年行情大好、丰衣足食、究竞有人见过白鳄鱼吗?它只不过是长屋流传的神话。其实你到过长屋、一定有听过有关鳄鱼的班顿搬唱在夜间的长廊。我也在加帛街场听过有关山猪群夜间游过河的事迹、透过迷惑不解的烟雾、山摇地动、让人看傻了眼、後来我在加帛长屋长老口中也听过类似的传说。
总之传说也丰润了我们雨林的鬼异、增加了它的神秘色彩。如果你没到过婆罗洲热带雨林、你根本无法体会到地球绿色肺部的存在与重要。据联合国统计婆罗洲热带雨林拥有千种以上适用于药材、千种动物居於那里造成生态平衡、只是拉让江上游兴建大坝、加上乱伐木、导至河流改道、河水浊黄、大雨一来酿成灾害、那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性、与诅咒。居於拉让江下游的子民请保重。
[曾走访摄影大师KF Wong、据他  的雨林记忆、曾在一普南人[Punan]部落见到一幕惊心动魄普南妇女生产过程、大师是冒着生命把过程拍了下来、族人本想阻止、大师人头保证、若发生事故任由族人处之。结果孩子生下母子平安、大师逃过一劫。这张相片後提名[雨林生产展出引起轰动一时。我是受到这张相片启示而走进婆罗洲热带雨林。

相片背後的故事。
每张相片都是作者[摄影人]血沥的杰作、背後都是一种回忆、一则故事。与摄影人聊起昔日的摄影经历、都由一张相片开始。影楼摄影师的专业拍的都是挡案相片、着为纪录没有什么创意、千篇一律、相片的开始就是着为纪录的证据、後来才发展为艺术作用、所以才有摄影家之说。
我们欣尝一张摄影作品、先由画面内容呈现开始、涉足其间、就是光与影的结合、色调调和、引起观尝者所动感、而产生感性的认识。这就是我们所谓[一则故事的来源。有时在影展中、细听摄影家的话常、也能瓣别作者的风格、和艺术作品的风范、精华所在。
有时一张纪绿画面、历经岁月、其艺术气质逐渐浮出画面。早年摄影师所拍街头巷尾画面、历经几十年後、随着城市发展、人事变迂再也找不到令人怀旧的昔日景象、於是这些画面已成了经典、被视为历史的依据。早年一批摄影师进入深山野林所拍的土著照片、不论写实或画意、彩色或黑白照片、今日已成为人们珍藏的画面。因为当今文明已冲击内陆山野、再也不见昔日影象。这些早年摄影师的作品部份早已被博物院珍藏。
在一次影展中、与摄影先辈老罗提及他的杰作看似平凡一架停留於拉让江畔的[水上飞机、其背後酝酿一段不平凡的事迹。那便是砂拉越殖民地政府当年第二任[Dungan Stewart ] 3.12.1949. 在诗巫遇刺载回新加坡急救的座机。据摄影师罗日勤[Loh Ri  Qin]回忆说、当时总督遇刺、由於事态突发严重、诗巫陷入紧急状态、人心惶惶、罗佬却冒着生命危险、顧了船只划到江中拍了这张相片。也因那时诗巫还没有民航飞行、市民见到降落飞机也大惊小怪。後来罗佬移居古晋、至到病逝後那张黑白杰作也随之消失。
[水上迎亲是林宝昌[Lim Poh Chiang]的杰作、相片拍摄於六十年代、诗巫涨大水娶亲画面、一对新人坐於满街是水的小船上、後面由人推之、地点好似就在打铁街一带、据悉大师冲印後被星加坡海峡时报记者发觉拿去报章发表、引起一阵轰动、也招来相片家人兴师问罪。至今林氏已移民澳洲後过世。当年一对新人也早移居国外。这张相片只是一般水灾画面纪录、因反逆其道而行、给人留下深刻印记。林氏另一张[姐妹情深拍的是他一双女儿肩拼肩瞧着一架停飞的古老福客痤机、而引起机场人员的责骂、因为他已超越危险线、随时有生命危险。一架停飞的飞机若缺乏两姐妹背影、画面也显得无味。林氏为了镜头画面而忘了危险、这是一般发烧友的通病。
[後记文中提及事件只憑记忆感谢图片提供老友使拙作图文并茂另添砖加瓦。




[老与少本是摄前辈梁克華先生的作品在林宝昌名下参加新加坡国际
影展大赛得金牌獎而轰动一时。当年林氏与梁克華仝赴加帛拍下相同画面,
只是林氏对自己鏡头角度感觉不满意而採用梁克華先生的作品而後人張冠
李戴引起美丽的误会。至今当年所获得獎状与銀杯仍存在梁氏家中。









当年我们攀着树籐进入石隆门[仙洞的时刻还是年轻中学生如今已各散一方。


                       林宝昌和他心爱的萊卡。









[姐妹情深]
 林氏另一张[姐妹情深] 拍的是他一双女儿肩拼肩瞧着一架停飞的古老福客痤机、而引起机场人员的责骂、因为他已超越危险线、随时有生命危险。一架停飞的飞机若缺乏两姐妹背影、画面也显得无味。林氏为了镜头画面而忘了危险、这是一般发烧友的通病。

 [Among The Dayks]
不但收集作者早年拍自長屋照片, 还有多篇長屋写实报导, 及多首达雅族失传民谣。

布拉甲, 位於垃让江上遊小鎮, 好山好水, 当年欲赴内陆, 还得到加帛有关部门伸请凖证, 才能前往。

[水上婚礼]

当年诗巫涨大水黄道吉日已定婚嫁不能更改林宝昌在拍街景无意中摄下令人怀念的画面相片沖出之後被新加坡海峽时报记者發现刊登於隔日报上引起轰动。50年後听說当年新人早已移居澳洲。

[林中產子]

[曾走访摄影大师KF Wong、据他  的雨林记忆、曾在一普南人[Punan]部落见到一幕惊心动魄普南妇女生产过程、大师是冒着生命把过程拍了下来、族人本想阻止、大师人头保证、若发生事故任由族人处之。结果孩子生下母子平安、大师逃过一劫。] 这张相片後提名[雨林生产] 展出引起轰动一时。我是受到这张相片启示而走进婆罗洲热带雨林。

                  


關於梁克華先生

梁克華(1929~2012)逝世於31•8•2012•享年83•他是藝友相館的創辦人第二代及繼承人,老東家過世後由他與弟弟梁寶華一手支撐至今,已傳至第三代•藝友相館創業於1932年,已走過80年一段漫長的歷史•藝友照相館是家庭企業,當年照相館的運作主要是影樓照相着為擋按用途•詩巫最早的影樓有寰芳照相馆(廣東譚姓人氏所開於打鐵街,現渣打銀行對面)、婀娜照相館(由攝影前輩黄傑夫所創,後改由一客籍人氏接手,因黃氏移居古晉•)上述二家店號早已停止營業;藝友照相館則創業於銀行街聚影樓與住家•六十年代砂拉越陷入反英殖民地政府及汶萊動亂時期,駐紮了大批英軍及顧用兵,這些兵哥閒來無事就愛照相自誤,拿到相館沖洗,是藝友相館生意火紅年代,而首都影社則後來居上•藝友相館後搬遷到甘榜惹姆,因店面直向烏也路,釀成來自烏也路巴士直闖進入店面半載,因是午後街上無人沒造成傷亡,只是損壞櫃子相機器材,也因此再次搬遷至對街現址•粱克華先生年輕時候也與朋友遠赴加帛一帶進行攝影活動,那時詩巫一群攝影愛好者早已組織「詩巫攝影學會」(Sibu photographic club)引发一阵摄影发烧热,不过那时摄影器材昂贵,並非人人玩得起•他的一張攝影佳作提名"老與少"給友人林寶昌借去參加新加坡國際沙籠而得奬,林氏也拥有同樣畫面題材,只不過角度不同感到不堪滿意而以上老友記的作品替之,後人則把那張佳作當作林氏作品而引起美麗的誤會,只是得奬獎杯至今乃存放在梁氏家中,林氏早移民澳洲多年並已逝世多年•一間相館能經營八十年,是一摏不昜之事,它歷經不同年代見證了詩巫的發展史,值得一書•
06•09•2012。
深夜•


Sent from my iPad


梁克華前輩与林宝昌攝影大師的"老与少"那張傑作,在星加坡影展
中得獎也成美丽的誤会,如今二人都已歸西,他們之间友誼也成後輩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