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Posts

Wednesday, June 30, 2010

听阿麽的唐山谣

阿麽十八岁跟着阿公过番下南洋、从潮山下船、在七天七夜巅波於七州洋上、先到暹罗、石叻坡、後到古晋。那时候还没有砂拉越[Sarawak]之说、唐山家书只要写[南洋、古晋、xxx人收]便能传递到收信人手中。阿公的命运与当时人一样、被卖豕仔来过番、为什么还能携带阿麽来过番始终是一个谜团。小时候睡在垂吊沙笼中、摇阿摇、摇到外婆桥....耳中总是听到阿麽的唐山谣、细细声、如细水长流、如风中呢喃、伴我如睡。有时难免不入眠、阿麽也讲及唐山古早故事、尤其是乡下人如何躲避土匪烧杀、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些土匪白天是官兵、夜间是土匪、被抢被杀告到官府有没用。小时候我们也玩过兵抓贼、先附在墻壁上、然後口中念念有词:[点姆点灯灯、阮那唉娘去做兵、点姆点贼贼、阮那唉娘去做贼]。小孩顽童游戏的怀旧、总令人想及阿麽的唐山谣。

杨德昌知一二

年代:1991 导演:杨德昌 主演:张震 张国柱 杨静怡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中张震饰演的“小四”角色是有社会原型的。“小四”的故事也是根据导演杨德昌学生时代的一名叫做“茅武”的校友的真实经历改编。现实世界中的茅武同样是建国中学夜间部的普通初中生。在初二那年,因为女友拒绝他,他便在1961年6月15日晚上约其在牯岭街谈判。谈判不成后,茅武向女友连刺7刀,致使女友当场毙命。事件发生后便轰动了全台湾,当时的报刊纷纷以“不良少年行凶情杀”等话语来定性此事。然而在华语电影最犀利的刀锋——杨德昌眼里,此事远没有媒体上所讲般肤浅。他要用摄影机,像手术刀一样从这个伤口处着手,对整个社会和特殊年代进行更深入的剖析、批判和思辨。



30年后,当杨德昌以《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来“凭吊”那起案件时曾表示:“对我来讲最有趣的反而不是茅武的生平或他为什么杀人,而是那个环境很可能发生这种事。我的出发点基本上还是那段时间。它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讲非常重要。我们这一代在那个时候念初中,命中注定到现在就是社会的中流砥柱。1961年的环境也许会增强你的个性,也许会削弱你的志气。那个年代有很多线索可以让我们看清楚现在这个时代,这是我做这个片子的最大动力。”在杨德昌的“手术刀”下,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台湾是压抑和苍白的,也是“一直被刻意忽略”的。因此,“小四”的这次“杀人事件”不单单是一个孤立的暴力案例,而是特定时代的一个集体悲剧。



真正进入故事以后,杨德昌便在4个小时片长中融入了大量的社会隐喻,全景展示了中国台湾社会在那个时代的人和事。杨德昌把小四在女友小明身上留下的刀口数削减为了4刀,倒不是因为他忌惮暴力和血腥,而是因为这4刀正对应了小明的四位“男友”。这4个人同样是四股社会势力的隐喻:前台北黑道老大,后来却热衷《战争与和平》的Honey隐喻台湾的亲美势力;在敌对帮派威逼利诱下背叛了老大的“滑头”隐喻台湾本土多数都有墙头草的心理;作为有妇之夫的医生掌握着先进的技术,却只是利用技术去满足自己肮脏的私欲,隐喻那些道貌岸然者未必就能医治社会的病态;马司令的儿子小马尽管也是和父亲来台湾的外来势力,但是在军治台湾的上世纪60年代,他们却是最有权势的军官阶层。小明在被杀前对小四说:“我就和这个世界一样,这个世界是不会改变的。”如果我们真的把小明等同成上世纪60年代的中国台湾,那么她的这四位“男友”,便是统治和摧残台湾社会的四大势力。小四愤怒地在小明身上捅下四刀,正是希望能够瓦解这四大黑暗魔爪。令人惋惜的是,希望之光为了扫荡黑暗竟然不得不采取如此极端的手段。还好在影片结尾的字幕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在民众的呼声下小四被改成监禁15年。”







Tuesday, June 29, 2010

50 年代看街头

50年代在街头、人们总是聚在路中央聊天。那时街道小又没车子走。小孩索信把马路当球场、脚踏车走过还要躲躲闪闪。因为市民有一个筒单的概念、如果单车撞及路人、总是车子错、车子不长眼、那骑士呢?总不带眼吧、陪钱、陪钱...。这种习惯成自然恶性循环、造成了人们在马路中间聊天、小孩把马路当球场。不是说马路当虎口吗?那时市虎还没上街呢。随着地方发展、渐渐地、渐渐地....市虎呈凶、交通意外、人命伤亡、人们开始改变了、再也没见到有人相聚在市中心聊天、小孩在那儿打球。提起昔日街头风光、有人还在摇头惋惜、为什么我们曾有过这么一个单纯扑素的社会。在孩童时代、我就听大人言及、如果你在干邦驾车撞及路人马上逃离现场到警局报案、心想干邦人会拿刀追杀你吗?提及那已是50年代的陈年旧事啦。记得有人回忆那时猛压拉叭才能把站於马路中间聊天一族驱散、过後还被臭骂一句:有车顶威风咪?
那家老店






对街的那家老店曾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是阿牛伯说的。对着小辈特别是狗仔他愈是这么说。有时谈及

这老店愈是久远的往事,他会说得口沫横飞显得激动非常。可是提及经历半个世纪後这老店的没落,他却是

摇头叹息不已,甚至有时嘴里禁不住吐出三字经,让狗仔觉得惊异。



狗仔先是不解谈起这老店,阿牛伯的内心感受竟会是如此。不过耐心聆听他娓娓道来,狗仔终于懂得了阿牛

伯和这老店有过难为外人道的世纪情。



“三轮车”是这间店的老字号。提起这老字号,阿牛伯更是不禁摇头感慨万千,“五十年了!这老店的败家

子,快将它给葬送了”。



吸口烟,呼一口吞一口的阿牛伯似是难忘往事:



当年这老字号生意兴隆,也是全镇生意最旺的店铺,原因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左邻右里眼中大当家与二当

家古道热肠德高望重人缘极佳,大家都赞他们是好人一个。说他们是好人非但常襄助排纠解纷外,还聚合乡

里纵谈天下大事。正因如此久而久之,那老店楼上人进人出热闹起来了。想当年我是后生小子才十九岁。



其时那可是红毛人管的地方。凡是替红毛人做事的管叫“财库”。不管是大“财库”或小“财库”,都显得

威风凛凛,有的更仗势欺人。这些人中有的还把红毛人的来源地称“祖家”。红毛人更不用说了,这些“财

库”得对他们必恭必敬。因为他们说是主人高人一等,你们只是子民。惟其时许多人都说我们生于斯长于斯

,才是这里的真正主人,这块土地是属于我们。正是因为这样,那老字号的楼上愈是热闹起来了,人来人往

聚谈国是甚至经常振臂高呼“默迪卡”。(狗仔,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当年最流行的马来话,意思就

是独立)。这老店的大当家与二当家更是身在其中,尚且一呼百应。众多的人因此风里来雨里去。红毛人当

然为此不高兴啦。



时隔不久,那边厢油城的一声枪响,从此改变了那老店的命运。红毛人一声令下,常出入与上下那老店楼上

的许多人因此锒铛入狱;有的更远走他乡或丛林深处。其中不少走上了不归路。这些人敢叫日月换青天,名

留千古在富贵山庄。



记得当年“默迪卡”的呼声响彻云霄,惊动了那个环球组织前来调查一番。只见通往机场的公路两旁,尽是

各处涌来表达意愿的密密人群。他们有的举着标语,有的高举着拳头;有的声嘶力歇地呼喊口号。而打“马

打”翻警车的最终那一幕,令人毕生难忘。谈起这些往事阿牛伯显得神采飞扬。



风云色变世事难料不久这一切犹如过眼云烟,过去的许多人逐渐将它淡忘。那老店仍在,只是那老字号从此

就像虫蛀了的朽木褪了色变了样。廿年前两位当家体衰退休不久也相继归天。老店留给了第二代,但少人问

津家道从此没落。因新当家的孤僻清高 邻里疏远,老店二楼再也没有往日的人气沸腾,而显得孤伶寂寞。

老字号也从此生意中落。



五十年可是半个轮转眨眼间的事,现下那老店的当家可是第三代。 “富不过三代”我们的先人早有这么一

句令人足诫的话。两位当家继承了上一代人胼手胝足含辛茹苦得来的偌大祖业。但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们

染上执跨子弟的恶习。在邻里口中都说这是败家子和不孝子,大的贪婪无度纵情色欲,小的有样学样,只是

不像大的不知廉耻为何物。小当家尽会将自己装扮成君子,大庭广众中说些佛家的佛心和爱心。虽然如此,

左右邻里仍是不耻其所为。



当年那老字号的老店是有口皆碑;今天即使有人门前走过也不屑一顾。



这就是历史,看那老字号,看那老店和那三代人起落,终究还是印验先人的那句老话。阿牛伯是非常的感叹。



“你是当年的时代中人吗?”阿牛伯没回应,只是吸口烟嘘口

Monday, June 28, 2010

水上婚礼

[水上婚礼]是摄影大师林宝昌的摄影佳作。当年只是当作纪录、谁知被[海峡时报]老记发觉刊登於报上、引起轰动一时。昔日画面中的街景还在、只是改变了模样、促见诗巫水患早已发生於50年前。当年水患当头、还是喜气洋洋办大事。黄道吉日已定、就是水来土淹、人定胜天、水患放两旁、喜事摆中间。

吉安印记 #3


吉安在诗巫




收获多

讲座会卖个满堂红
噢!不应说[卖]字
因非营利性质也
它只不过是一个梦
由吉安来完成[梦圆]
那是一个遥远的路
却要与时间争快
吉安在诗巫
知音乡音那么多
难怪回去
心中一直暖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