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Posts

Monday, August 29, 2011

留声歲月知多少



清晨在IFM 節目中,偶然收聽到一系列舊曲心聲,令人怀舊,真是歲月不撓人呵!當年青春活潑笑聲,隨風而逝,噓唏不己。

我聽歌時代是在追隨母親年代開始,那時家里有一架手搖留聲機及78轉黒膠唱片,聽的來自上海百代歌星所灌錄的歌曲,因此「歲月留聲」所播放的歌曲,熟耳能詳,使人懷舊,回到童年時光。

後來唱片逐漸改為36轉,18轉,那是50年代後的事了,歌曲依然是流行歌曲,熟習的歌星除了周璇,姚莉,白光,李麗華、李香蘭外,另添葛蘭、葉楓、方逸華、靜婷等人,歌曲除了來自香港外另加了來自美國西譯名曲,因為那時流行歌曲陣地早由上海移到香港,幾時陶汰了唱片代替了卡代,再由CD代替了卡代,使人感到時光流逝飛快•只是科技的先進,讓早期黑膠時代的舊曲得以保留•現在也有舊曲新聲的翻唱,不過在下還是喜歡源汁源味,我想這是聽歌者的固執與成見,正如現代人聽歌也在尋找原唱者一樣•廣東歌曲一定要來自香港本土歌星演唱,福建歌曲非台灣莫屬了•至於華語歌曲唯靠兩岸三地了。

老友大陸行最喜歡去掃當地CD了,卖的比大馬便宜了,質地又好,傻瓜才買正販貨,我們這里亱市唱片行那有正版貨可尋,要找的只有台灣進口原裝貨,不但音質好,包裝也特別精美•有時聽CD 也显示了自家身份,买正版货无形中也抬高了自家身份,买翻版也倭了半载,那些錄自網絡歌曲者,更顯得沒有格調的低調。
流行歌曲在五十年代一度被眨為糜糜之音,因受到當時「反黃運動」影響,流行歌曲被眨為黃色文化主流,所以踏入中學之際,自然而然杜絕屬於「色情文化」的流行歌曲了,那時所謂建康歌曲,不外乎一些民歌翻唱而已。

幾時流行歌曲被平反,己成為經典,讓人撫今追昔•只是也有人還定奪在「紅歌記憶」的青春期,聽歌歲月真是無奇不有•只是當前歌星擁有衆多粉絲,也有追星一族,話題總離不開娛楽誹聞,其他一切從不過問的白痴,而在下卻是只在聽歌,藝人資料卻少得可鄰的小丁。

大馬藝人跨過台灣,紅在大陸,因為那里有廣大的市場,瘋狂的歌迷,只是我們也有傑出作曲音樂人,他們的創作卻要依靠外來款歌星的演釋,還要搬上大馬舞台•大選期間,動用本地著名藝人登台演唱,旨在造勢,只是演唱之後卻引來一陣人去樓空的場面,只有小貓幾只,事後有人欲發起杯葛某藝人唱片,這種把聽歌與政治掛鈎,實在不是明智之舉,投票與聽歌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

最近在都門唱片行,又見黒膠CD ,那是高科技德國產品,灌錄了不少新舊歌曲,什至包括文革時代經典名曲,令人感到我們總有一個聽歌空間的年代,聽歌本來是屬於個人享受的空間,選擇歌曲是屬於個人的權益,為什麼要與大眾掛鈎•「梁祝小提琴協奏曲」、「黄河剛琴協奏曲」是我永遠最愛。

留聲歲月知多少?令人想起我們也有禁歌禁曲的年代,在那封閉時期也有人為了一首歌曲,背上黑鍋,打入天牢,真是匪夷所思,為了撓音三樑,付出代價也是太大了。

29•08•2011•



Sent from my iPad

Sunday, August 28, 2011

巴生谷的夜晚與白天 石雨



巴生谷的亱晚與白天,無雨無風。

路上依舊車水馬龍,讓人置於空氣中污然中,不是無知而是早己麻木•市民並不關切巴生河的濁黃與阻塞,因為路上塞車、股市崩盤早己緊崩他們神經,有誰關切眼前沉浮塑膠在濁黃水中漂流,城市衛生只是話題並不是課題,政治人物只是賊頭鼠眼在打聽國選幾時到來,打開電視畫面,倫敦暴亂重播又重播,倫敦市民在無能謷察保護下,只有好之為之。
城市的亂世人、城市的太平犬,真是有天淵之別•電視畫面播放一馬來西亞青年在倫敦騷亂街頭中,騎著腳車跌倒受傷,圍來一群年青人,有人扶他一把、有人趁機撬開他的背包,把里邊東西淘盡,這叫人在做、天在看的世界,倫敦惡銘召章遠播何止千里。更有人以超市手推車推著勝利品高興地走過,道德淪陷己跌入底線,這與近日股市指數有著同工異典的奇妙•真是一幅動亂城市浮世繪,寫盡人間百態。

反觀都門,太平盛世,不知羨慕了多少亂世人,那亱悶熱順便到附近亱市走走看看,恰巧遇上七月孟蘭幽會,臨時舞台上正搬演才子佳人戲曲,熱鬧異常,台下人潮愚動,也不知誰是鬼、誰是人,總之人鬼不分共唱一台好戲•突然飄來一陣惡臭,原來臨近臭豆腐麻麻擋排了長龍人陣,為的是一嘗那發出異味的美食•反正台上的曲目均是陳腔濫調,就是偶而來一段時尚表演或歌曲演唱引來一陣熱潮,只是不知台上搬演節目究竟是為了鬼還是為了人?有聽說孟蘭幽會每年搭台演出,己是多年傳統,只求風調雨順,歲歲平安,怪不得近日巴生谷上空,偶而來了陣雨,過後依舊天空多雲無雨。
巴生谷的亱晚卻熱鬧極了,白天怕熱一族,卻是脕間亱鬼,路旁大排擋只要天氣好,永遠坐席無虛,亱亱笙歌幾乎已成為都市人夜間摸式•封齋時刻除了柑榜路邊大排擋外,都門一些高擋餐廳另設穆斯林飲食角落提供穆斯林美食,另創商機。
只要天晴,亱間都門不但大排擋客滿,路上也東塞西塞,要找一個泊車位比登天還難,所以都門人廷而走險泊車在黃線大有人在,不怕譬伯給你一張牛肉乾嗎?沒辦法啦,看運氣•就見黃線內停下整排車,黃線形同虛設,爲了吃一頓豐盛晚餐把車停在半里路外也是件平凡事。

有時朋友聚餐,選在幾十里外餐館,駕車前去,也得花費一兩個小時,再找泊車位,如果辛運的話也要半小時,在都門買車难泊車更難,為了吃一餐就這么辛苦,不如泡包快速麵還來得輕鬆愉快•朋友一家,為了趕時間,就在路邊買粒包子充飢,上館子則另當別論•有朋自遠方來帶他到大排擋品嘗當地風味更有意思•我到台北就愛到旅館附近大排擋大快朵頤•最令人難忘就在西安美食街涮羊肉,沿街双边各分穆斯林攤與漢餐,長達三公里长,還有流動背著吉打歌手為你賣唱助興•在都門,人人只知趕祭五臟廟,不見有人前來賣唱,也許我們的文化層次各異吧。

中國西北天空,與巴生谷的亱晚與白天,虽是天晴無雲,還差一段相距。


PS:文字写到尾声,巴生谷的天氣突變,狂風驟雨、雷電交加,只不過半句鐘又恢復原狀,天氣卻涼爽得多了,夜間女兒下班來訪,說己在半途,抵達時己是兩小時過後,又是頭痛的交通阻塞問題。


12•08•2011•



Sent from my iPad

七里香外••• 讀席慕蓉:「以詩之名」 石雨


見過詩人席慕蓉,那是多年以前赴古晉一文藝講座會•我們第一句見面禮:「你是蒙古人?」因為她並不來自蒙古•後來在資料上讀及她袓籍蒙古,生於四川,童年在香港度過,成長于台灣•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爲專業畫家•只有兩岸開放過才遠赴故鄉,夢圓她的記憶:

關山夢、夢斷故園寒。塞外英豪何處去、天涯鴻雁幾時還、拭淚話陰山。

因讀了「七里香」而認識了席慕蓉,接著讀了「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邉緣光影」、「迷途詩冊」、「我摺疊著我的愛」•••。那是一套讓人不禁用心看,用心想,也用心感動的詩集。美麗詩篇、動人的畫、六集詩冊像陣陣微風拂過草原,留下不絕於耳的呼喚。
詩人以詩之名,搜尋記憶,縱使 一切成了過去的過去 在溪流的兩岸 目光迂迴之處 畢竟有人曾經深深地愛過 稍早如拓跋鮮卑 更遠如戎狄•••。

詩人於1979 年在「狂風沙」一詩中寫著:

一個從沒見過的地方竟是故鄉
所有的知識只有一個名字
在灰暗的城市裡我找不到方向
父親啊母親
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

十年後,詩人終於踏上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源故里•這一代人,生於亂世,生在年輕父母流離中的驛站,真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完全來不及為自已準備一個故鄉•台灣是避風塘,得以成長,什至爲自己早逝父母構築一處墓地•几十年後突然欣起一陣回鄉熱,回去只是父輩故鄉而已,詩人回鄉並不去確認一個地方而已,而是在蒙古高原上探尋和行走,瘋狂或詭異的原鄉之旅•

三家之言

鄉背井的人們之所以爰讀她的詩,不僅僅出於思鄉之情,其中更有著不能單純技術純熟的深刻情感•這份深刻的情感,成為席慕蓉詩的不絕的泉源,這也是她的詩吸引台灣衆多讀者的原因•以台灣族群而言,她是外省人,不過她體內流的是蒙古血統•她尋求的是想像的蒙古。(三木直大、廣島大學教授)•

不能用母語寫詩的遺憾,我們可以理解,但在事實上,席慕蓉並非在主觀上願惹「任由它\隨風而逝」。在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一位出生於四川、台灣成長的蒙古孩子,註定已喪失學習母語的環境,多年以後,她以成長過程中習得的漢字,不斷地書寫蒙古草原之美及其困境,父親的蒙古已漸轉成她的了,無法使用母語寫詩的遺憾,也算有所補償了。(李瑞騰、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長久以來,我的素描中總有這樣一棵樹,原來就長在毋親的故鄉。(林文義、詩人、散文家)。

21•08•201 KLIA 6.05.am.

Friday, August 26, 2011

两萧決列及其他。。。






蕭紅與蕭軍在武漢時,兩人的關係正日趨惡化,恰好端木蕻良搬了進來,他又較支持蕭紅,蕭紅便很樂意跟他接近。有一回,端木外出歸來,發現蕭紅在他桌上放了些練習書法的紙張,寫着張籍的〈節婦吟〉:「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感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這幾句詩蕭紅有時也會唸給他聽。他並不在意,因為他既沒有常惜玉,也沒有贈過她甚麼明珠,以為蕭紅除了他,也會唸給別人聽。只是這時候,蕭軍也開始練習寫字,寫的是:「瓜前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叔嫂不親授,君子防未然。」他仍是很摸不着頭腦。

一九三八年一月,端木應老友臧雲遠之邀,與蕭紅、蕭軍、聶紺弩、田間、艾青等,赴山西臨汾民族革命大學任教,擔任「文藝指導員」。他們在臨汾遇上丁玲,沒多久,戰情告急,他們便隨丁玲率領的「西北戰地服務團」,轉移到西安。蕭紅要離開臨汾時,蕭軍卻說要留下來和學校一起打游擊,兩人發生激烈爭執,決定各走各的路。

不過,蕭軍對蕭紅仍不大放心,托聶紺弩照顧蕭紅。但蕭紅始終跟端木蕻良較為相投,去到西安後,兩人接觸更多了。蕭紅有一條小木棍,端木想要,她答應明天再說,準備到時告訴他,小木棍已送了給聶紺弩,請聶幫忙承認。第二天,端木又央着她要小木棍,旁邊的聶紺弩冷冷地說:「蕭紅這小棍兒,我早就向她要了。」蕭紅不由一驚,便說她會把小木棍藏起來,誰找到就送給誰。她卻悄悄告訴端木小木棍藏在哪裏,結果小木棍為端木所得。端木頗為得意,特別橫操小木棍,和朋友合影了一張。不過,端木當它是類似馬鞭的玩具,「只是為了好玩兒,也不會因一個馬鞭而多情起來。」倒是聶弩知道此事後,一再追問蕭紅當中有沒有特別的象徵意義。

沒多久,聶紺弩與丁玲去了延安,半個月後回來時多了一個蕭軍。蕭紅乘機對蕭軍說:「我們永遠分開吧。」蕭軍多年後在《蕭紅書簡輯存注釋錄》中回憶說:「我們的『訣別』就是這樣平凡而了當的,並沒有甚麼廢話和糾紛地確定下來了。」但當時,糾紛還是有的,蕭軍氣沖沖對蕭紅說:「你和端木結婚吧,我和丁玲結婚。」蕭紅很生氣,覺得蕭軍將她當作貨物,要塞給誰就塞給誰。端木也很錯愕,他對蕭紅是有好感,但只當她是姐姐,從未想過結婚的事。蕭軍這樣說,他也感到受到侮辱。端木回敬了幾句,蕭軍就作勢要打他,被蕭紅阻止了。過了幾天,蕭軍又找端木決鬥,蕭紅對蕭軍說:「我的脾氣你是知道的,你要把端木弄死,我也把你弄死。我這話是算數的,你最好忍耐些。」蕭軍不得已作罷。

兩蕭關係徹底破裂。那時蕭紅其實已懷了蕭軍的孩子,她身體一向又不好,端木覺得出於道義,必須和她結婚,不然她會置於何地?自此之後,他反倒與蕭紅親密起來。最後,蕭軍離開了西安,從此跟蕭紅沒有再見面。



端木蕻良一九三六年初到上海時,寫成了長篇《大地的海》,嘗試投稿卻處處碰壁。有一天,端木蕻良到公園散步,看見了蕭紅、蕭軍、黃源等人,他們邊走邊談,風度瀟灑。那時蕭紅已出版了《生死場》,備受稱賞,端木蕻良早已讀過,對她的才華大為傾倒。他默默注視她,望着她裹在大紅衣服裏漸漸遠去。多年後他對來訪者回憶說,「她的眼睛很大……身個不很高,可是穿上旗袍和高跟鞋,就顯得很修長,體態氣質頗有蘇州女子的韻致。」

沒多久,蕭紅因與蕭軍鬧意見,去了日本,回到上海後又轉到北平,然後才重返上海。這期間,端木已發表了好些短篇,《大地的海》也在《文學》月刊上連載。

一九三七年,胡風準備辦一個刊物,約請黃源、曹白、邱東平、彭柏山、艾青和兩蕭等座談。胡風提議刊物叫《戰火文藝》。蕭紅覺得這個名字太一般,現在正是七七事變,說不如就叫七月吧。大家紛紛支持,刊物名稱就這樣定了下來。《七月》周刊由胡風主編,大家義務投稿沒有報酬,九月十一日正式創刊。

端木蕻良也被邀請參加了這次會議,第一次認識了蕭紅,大家都是東北人,很快就談到一起了。蕭紅聽說他來上海已一年多,質問胡風,你認識端木,為甚麼不跟我們說啊,還批評胡風愛「單線領導」,將作家當作自己的私產。胡風只無言以對。

《七月》只出版了三期,就因戰事告急,而要撤退到武漢。到武漢後,胡風仍不甘心,想將刊物的名稱改為《戰火文藝》,可惜當局不批准,只得沿用舊名。蕭軍、蕭紅先到武漢,安定下來不久,蕭軍就寫信給端木,叫他快來武漢,說老朋友如胡風、艾青、聶紺弩等都來了,正在為《七月》寫文章,就等他了。端木於是立即啓程到武漢,直奔兩蕭的住處,一時沒處落腳,竟跟他們「同居」起來,都住進了蔣錫金家。

閒時幾個室友便聚在一塊談文說藝。有一次,蕭軍提了個問題:甚麼樣的文學作品最偉大?他說,當以長篇小說最偉大,中篇次之,短篇又次之,至於詩,是最不足道的。他以在座各人為例,說自己寫長篇,最偉大;端木的長篇給日本飛機炸掉了(《大地的海》本已交開明書店出版,聽說在江上被炸掉了),要寫出來再看;蕭紅也要寫長篇,但他看她沒有那個氣魄;蔣錫金寫詩,一行一行的,更不像話。蔣錫金只當他是開玩笑,不作理會。蕭紅和端木蕻良卻跟他爭論起來。蕭紅的態度尤為憤激。端木忍不住替蕭紅辯護,說蕭紅不是沒有氣魄,只是那氣魄沒有充分顯現出來吧。蕭紅後來寫了《呼蘭河傳》和《馬伯樂》,證明了她的氣魄,也證明了端木的眼光。在性情上,端木蕻良與蕭紅無疑較為相投。

桃花依舊笑春風 石雨



夜宿桃花村,着了桃花夢•就有一位名叫桃花姑娘前來敘舊,我忘了在幾年前在遊玩桂林山水中,認識了的一位如花似玉姑娘,請教芳名,她說名叫桃花,家中門口擺賣的就是一種名叫桃花名茶•「沒聽說過,•••」我心中不禁在低咕•
「你可過來品嘗,我契了一壷•」見她一番熱忱,我們停下喝了一小口,說真的,品茶文化我還是門外漢,只是盛情難卻,隨手買了一小包,準備帶回當手信送給朋友,只是回到家中,卻把那小包手信給丟了,更甭想送給友人了•事隔多年,再次遠赴桂林,夜宿桃花村酒店,突然夢及一位名叫桃花姑娘前來話舊•苐二天問及酒店服務人員,他們都搖頭表示不知桃花村在那里,讓我感到異常失落。

人人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在我心目中突然感眼前山水暗淡無光,多想亱間來入夢,誏我重訪桃花村,再見桃花姑娘,卻誏我夜夜失眠到天明。
幾年不見的桂林,像中國其他城市一樣發展得飛快,只是大批逰客的到訪,自然破坏了山水的寧靜,究竟几個人到了桂林是為著山水而來,這里擺賣的桂林山水早已趨向商業化了,只是小時候看過電影「劉三姐」依然活在人間舞台上,張藝謀的「劉三姐印象」只有亱間才呈現人間,在嘹亮的劉三姐音楽組曲中。

那天顧了船家,爲拍沿途桂林山水意象,清晨四時便出發逆流而上,是為桂林日出前江上那場晨霧,小舟就在江中迷迷濛濛地行駛,確是令人精神一爽,因為我們已遠离城市的喧嘩,尋找江之源一片凈土•問及船家這是那里?船家以手一指沿岸均满盛開桃花•桃花村?突然靈機一動•「我們已經進入桃花江了,小伙子•」船家說著哈哈大笑。

待船靠岸,碼頭旁有一間簡陋茶坊門口掛著一寫著大字「茶」旗幟,隨風飄揚,「客官這邊請」店小二已出外招呼,回頭一瞧船家幾時消失也不知•入內茗茶,時光消失也不知,只是一時大意也忘了杯中熱茶是否就是桃花名茶,只是四周亮麗景色早己令人陶醉了,四處盛開桃花早把村里染成桃色。

走出店外問及桃花村庒,店家笑說:「這里就是•」「是否有一叫桃花村姑?」店家一聽:「我們這里姑娘只有一個共仝的名字、人人都叫桃花,你究竟要找那一個桃花?」•「以前賣桃花茶葉的桃花姑娘•」「你慢慢找罷•」店家説著忙去做事。

村落不大,不及一個晨早就走遍,就是找不到昔日遇見桃花的農家山荘,失望之余,只好倒回碼頭,期待船家載我返回桂林•突然眼前一亮,我尋找心中農舍就在茶坊背後,我興奮地加快腳步跑去探訪,只見木門深銷不見回應,只好盡興而歸,臨行時只好在木門上寫著: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接著黯然而別•••。
突然酒店叫早電話吵醒了我,原來剛才一切,均是南柯一夢。

退房時,櫃台小姐遞來一包裏,叫我薟收,問及來人呢?說早走了,隨後還加上一句:一位氣質不凡的姑娘•桂林山水秀,產生美女也不怪。在回程香港飛行中,心中不禁好奇打開包裹,原來是一包桃花茶叶包装,上写秀麗筆跡:請品茗、歡迎到訪•看來我確是經過一番不凡頻道探訪了桃花村•朋友聽之難於置信,在我的數碼相機內,還存著不少桃花山村的風景畫面,又怎樣解譯,自己也胡塗起來。


26•08•2011•


Sent from my iPad

老狗本性 石雨


又聽朋友在報怨,她家的狗又出走了,令我想及狗雖是人類忠誠的朋友,也有反逆的一天•難怪母親常以那些忘本的親朋戚友,比喻著無人情「狗」一樣•其實人狗世界有分,並不以人的眼光,觀看狗的世界•在西方把狗當寵物,也不因小人當道,雞狗升天之勢•只是西方貴婦若攜狗上街,就顯得風情萬種,富貴大方•在墨爾砵就見一群貴婦坐於高擋咖啡屋內,通過玻璃窗內望著街景,手中抱著名狗嘆早茶,著昔日英帝國美麗舊夢•不知幾時這些高擋咖啡屋除了嚴禁吸煙外,也謝絕寵物入內,促見人們世界價值觀也逐漸在改變•

江山易改,狗性難移,不但朋友家狗出走,連我家老狗也有樣學樣,總是感到籬芭之外世界多美好,除了在外當流浪狗外,還跑到鄰家屋簷下,當起看門狗,在世俗眼里簡值是不可思議的吃里扒外的大逆不道,只是在狗的世界又如何解讀呢?
每天都聽到鄰居在罵阿B,阿B究竟是何方神圣?是狗仔的大名,也许主人爱狗心切,打骂出自爱心,只是那隻狗仔每天被罵得傻呼呼,坐也罵,站也罵,不知如何是好,就是打開大門也不敢踏出門外半步,因爲雙腳還沒伸出,主人的叫罵聲已在背後響起,讓旁人見之也搖頭。

最好笑鄰居有女三十歲還不想嫁,再想逰戲人間三十年,氣壞老姆,只好買隻名狗當小孫子抱,自報自棄,以狗當擋箭牌,生活在冷戰中•有一天,阿濤突然發覺籬芭外一隻白色小狗在徘徊不定,還以為某家小狗又出走,仔細一瞧,原來是自家小犬幾時挖著小洞出走也不知,看來阿濤的眼鏡要再配了。

都門寵物店一縷縷,其中包括狗兒醫療、美容、曰常用品,還有短期寄托中心•不過收費卻不非,總之一切消費都超過人類水準,顯示了太平犬命運的優越性•在墨爾砵就見一個抗議示威逰行隊伍,搖旗吶喊,還有樂隊助興,加上不少參與狗隻,那是人類为了爭取狗的杈益,难道狗的杈益要靠人类来争取吗?同在上述城市曾有一段時期越南人把狗當臘物,清蒸狗宴,引來一陣惊慌,許多白人見到來自越南的亞洲面孔,都緊抱手中寵物,露出惶恐的表情,狗是人類忠誠的朋友,匪夷所思的,人類也把忠誠朋友殺掉下油鍋,東西方文化層次差唉!

朋友說如果我是一只狗一定要出生於西方世界,他並不知在英倫陋巷中,狗與醉漢流落在街頭,相依爲命,那又是狗的宿命另類•在四川成都就見一群少年手中各抱一只名狗向路人售賣,價錢一只人民幣四百•在西藏拉薩街頭就見藏人怀抱著名狗上街場,上寺廟,促見愛狗世界並不限西方世界•朋友手中就擁一隻拉薩伊索,引起旁人羨慕異常,那是拉麻養於寺院名犬,從不流出寺外,朋友神通廣大,怎么會弄到這次名犬,他說天機不可洩漏,聽說他還準備弄隻藏獒,那簡直是一項不可能的任務•

每天晨運,家中老狗總愛當開路先鋒,沿途總引來不滿的狗吠聲,引來奇異眼光,不知理的還以為扙狗欺人,狗也因主人在塲,也顯得格外威風,我想那是老狗本性,總愛倚老賣老,狗也有出風頭的時候。

27•08•2011•



Sent from my iPad

Thursday, August 25, 2011

永遠的青鳥 石雨

永遠的青鳥 石雨
讀「窗里窗外」偶感

在銀幕上知道林青霞,是她主演的黑白片「窗外」,瓊瑤作品改篇的電影,也因此我們迷上了「皇冠」追讀了瓊瑤一系例小說,話題總是撓著「几度夕陽紅」、「煙雨濛濛」、「遠山含笑」、「一簾幽夢」•••。
林青霞的初期影片「窗外」上演正值年紀青澀時期,欣起一陣熱潮的必然,築成瓊瑤式愛情價值觀,令人懷舊,只是「窗外」重拍之後時不己我,熱潮己過•
•••爲了追憶黃霑,林青霞寫了第一篇文字「滄海一聲笑」(此時許冠傑主演的笑傲江湖畫面,隨著滄海一聲笑歌聲應聲而出)刊登在明報(世紀版),明星執筆寫稿,讀者群包括了影迷、好奇文友,一發不可收拾,其實黃霑早有先見,只是作者無膽加入豆腐乾(方塊專栏)卻讓馬家輝後來登上•在黃霑追思會的前兩天,她拿出筆與稿紙下筆如神,彷彿是黃霑帶著她而寫,隔天打電話問及馬家輝,馬看過文章後立即表示:明天就登,一字不改•所從她說:「馬家輝是我的伯樂。」在書中一篇文字(華麗而溫暖的城市)P•278,即是林青霞為馬家輝博士著作:「愛戀無聲」寫的序文•她說要一個寫作圈內還是幼稚園的我,要為博士寫序文•在我們看來是否有點怪,是否林青霞的影星身份,還是英雄識英雄,星心相惜,只有馬家輝心知肚明•而林青霞在文字結尾寫著:「香港有了你,將不再是張愛玲口中(一個華麗但悲哀的城市),它將會是(一個華麗而溫暖的城市)」。
我們認識林青霞是從她演譯文藝作品,這本「窗里窗外」更令人體現她的內心世界,因為在她心態中窗里是屬於台灣世界,窗外則是誇海而過的香港,那時她認識了當地名人雅士,到達電影演藝巔峰時期•至到她息影之後才逐漸生活在回憶沉澱中,「窗里窗外」則是蘊釀中的工作產品•在序文中包括瓊瑤、蔣勳、金聖華、董桥、马家辉、都是我们熟悉的文人教授。
走进「窗外」,看盡「窗外」風景,戲里戲外都是戲,在「八百壯士」她演一小角色,游過河把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獻給謝晉元團長,那是一部愛國激情戲•實際上她到上海見到昔日四行倉庫,望著那殘舊的倉庫和狹窄的蘇州河,八百壯士和楊惠敏橫渡蘇州河情景交識而過,只是倉庫上的五星紅旗和昔日的青天白日满地紅旗幟交迭重現眼里•在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一書中才揭開歷史真相,為我們唱過「中國一定不會亡、中國一定強」潑了一盆冷水,現實世界比電影演鐸還殘酷,比戲劇還戲劇,應證了人生如戲。
在台灣大選時,林青霞投了廢票而成為趣談,爲了亮票而遭到提控,在那民族意識強烈時代中,林青霞那一代人都被視為外省人而遭到排擠,至到馬英九當選,形式才逐漸改變•如今五年一度台灣大選在即,林青霞該不會故態復萌,只有天曉得。
山東青島我家鄉、爹和娘的生長地、我問爹啊我問娘、是否化成家鄉的風、請
你輕撫我的髮梢、讓我重溫你們的愛、我問天空我問雲、可否化我為枝上鳥、
隨著那風兒遊老家。2007年9月 山東
那是一首台灣女對海峽對岸的心聲。

小花的啟示:
在吾哥窖,林青霞廢墟亂石中,發現了三朵白里透紅小花,精神奕奕開放,面對陽光,而顯示了吳哥歷經了千年變化,興盛與敗落,被人遺忘了五百年,小花依然把美麗帶到人間,吳哥佛陀無言微笑。

16•08•2011•


Sent from my iPad

虛擬與真實風景畫


讀李永平「大河盡頭」的段章取意


「荒城一鉤月」的追憶•••

荒城一鉤月所呈現婆羅洲內陸的風景畫,與三十年代的菲洲大陸景色並沒什么區別•我想與早期好來塢所拍黒暗大陸影片有關,因為作者年青時代,英殖民地統冶的北婆羅洲(砂拉越、古晉),典型的殖民地文化影响所及•因早年作者足跡涉及荷屬的北加里曼丹,文中提及的荒城(桑高鎮)即坤甸的板本,間中加入唐山原素,如七月半祭鬼節、燒紙錢、賽豬公、跳脫衣舞、款待從地獄跑出來的餓鬼們•加上來自新加坡跑碼頭的黑貓歌舞團,黑貓大楽隊首席鼔手一甩長髮,舉起捧錘子搖頭晃腦敲打出一聲采\人神公樂、廟口廣場搭起舞台。
精采就落在
七月初三夜泊 桑高鎮白骨墩紅毛城
是否夜落烏啼霜滿天,夜泊鍾聲到客船的感覚•一曲「今夕何夕」令人怀舊歌者一代妖姬的白光,和戲中「人盡可夫」的主题曲,她那底沉性感歌聲是否與婆羅洲熱帯雨林格格不入•五十年代,華語楽壇几乎是上海百代歌星天下,中國大陸變色,隨之移民香港,使香港成為時代流行歌曲咽侯,當紅流行歌星如董佩佩、姚莉、靜婷、通過百代黒白膠片,唱遍大街小巷,誰能想及在這荒城之亱,還繞著麻麻之音,正如早年我們赴拉讓江原頭,在叢林長屋中的牆壁上,除了英女皇肖象外,還掛滿了李小龍、林黛、張仲文、李麗華的日曆肖像,那是長屋伊班人前赴市鎮帯回的榮譽•在「荒城一鉤月」文中也有類似的描繪,那是作者硬將砂拉越印象強加在異地版塊上,以達小說剪接的目地。屎!中國小鬼就愛亂放爆竹;陰曆七月,莫講髒話•小心,真鬼穿旗袍梳妹妹頭的女鬼就在你身旁•七月中元節、人鬼不分,是華人習俗一成不變的生活,時至今曰我們還繼續玩著這種人間逰戲,所以一點也不感到奇怪中元節節慶發生在荒城• 今夕何夕歌聲漂眇在荒城,在亱黑風高中•••。
「啊!今夕何夕 雲淡星稀 亱色真美麗 只有我和你 我和你 才逃出了黑暗 黒暗又緊緊跟著你 啊!今夕何夕 溪水流 夜風急 只有我和你 我和你患難相依」當亱月色如水、夜黑風高,是景是情,唯有讀之才能體會•曲終人散,看熱鬧人群一哄而散,包括來自長屋的居民,划著小舟消失在野林長屋中•街上的街民也消失得無影無蹤,街頭巷尾寧靜一片,死寂是否令人感到孤獨空虛的恐佈,則是另類婆羅洲的風景畫。月光下只見一群伊班浪人,兩腮刺青,一身傴僂,怀里摟著空酒瓶,四處飄忽在檢食支那店家捨棄的祭品,那些供奉五味碗中太陽下曝曬一整天早已餿了的雞鴨魚肉,他們是現實世界的餓鬼,卻出現在煙消云散的子亱中•令人想及清明時節祭山中,人們也是把祭品丟棄山墓中,過後總有三三兩兩村童前來收拾,莫非是虛擬與真實風景畫再度呈現。

19•08•2011•


Sent from my iPad

Tuesday, August 23, 2011

三月三,长安夜话長 石雨

三月三,长安夜话長 石雨


君不见,春風得意馬蹄急
一日看遍長安花
君不見,三月三日天氣新
長安水邊多麗人
君不見、長安夜話水悠然

手執「史記」
當年秦王撗掃天下場景
歷歷在目•••

觀看兵馬俑
應從上方往下俯視
一行行、一列列
隊伍整出氣壯山河
活埋2000年歲月
沉默就是长眠
40万俘虏被活埋、與陪葬奴隸
又有什麼區別(宿命就是生命嗎?)
•••
那些肅穆平靜士兵
就是昔日劊子手
千年之後重見天日
目光色彩被毫不留情剝奪
木訥呆滯眼眸背後
是否仍流著鮮血與呼喊

西安古城牆推砌的記事
唯有在亱深時分
扣問人間、誏人夢逰

後記:以後的13個朝代、長達1100年的歷史長河中、長安就像卷軸心一樣、將不盡的事故用時光串聯起來。進入西安城、面對連綿不絕氣勢恢宏古城牆、墻上平坦寬闊、任你傲逰、尋找古城墻遺風。

*西安古代稱長安

24•08•2011•


Monday, August 22, 2011

回忆与反思

回忆与反思
——从“五一三”事件谈起

5月14日到中华总商会出席《情系五一三》新书的发布会,首先是被大约四五百人的场面镇住了,不少多年不见的朋友在这里相逢,很多人是渡尽劫波,白发苍苍。台上发言有几位是当年左翼运动响当当的人物,回忆往事时,远去的豪情今再现,讲到情绪激昂时,台下掌声一片,有如群众大会的盛况,让人不禁有时光倒流之感。我无意在这里评论那本新书,只想说说一点感想。

我不相信,古往今来有个社会运动是完美无缺的,没有一个社会运动的领袖是从来不犯错误的,也没有一个治学严谨的历史学家因为一个社会运动有缺点,犯过错误而否定整个运动。

回忆的价值与意义不仅仅是让老人心灵得到慰藉和安抚,更不是要重揭伤口,让鲜血再流。要使到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的回忆比大时代的小插曲的回忆更有价值,就得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探讨得失,让回忆升华,让后人有所启发与借鉴,这是重大历史事件经历者回忆往事最值得做、应该做的事。

回忆是每个事件经历者的权利,这个权利有人珍惜有人放弃。我希望重大历史事件的亲身经历者不要放弃回忆,最好以口述或笔录的方式将经历留下来,留给后人一笔宝贵的精神遗产。

青春岁月最珍贵,最令人难忘,这是一个人成长的时期,成长总是要经历寻找、摸索、跌倒再站起来的过程。当一个人的青春岁月跟国家、民众的命运紧紧相连,跟时代的巨轮同步前进时,这青春就会焕发光芒,足迹也会深深地印在历史前进的路上。后人如果不了解时代背景,不晓得重大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就否定社会运动的正面积极意义,轻率地说参与者浪费青春,这是很粗暴与不公平的。

常常听到一句话:历史没有假设,是的,已经发生的事情,怎么回过头假设它没发生呢?我认为这句话不能绝对化,历史研究是允许设想多种可能的,比如假设没有“5.13”事件,新加坡的历史将会如何?

约10年前本地主办的国民教育展,将50年代的学运与工运妖魔化,说学生与工人是暴徒,先拿石头攻击警察,警察才将他们逮捕驱散。事实是:当时英殖民政府的警察使用暴力将学生驱散,并逮捕了一批学生(有当年《南洋商报》摄影记者现场拍的照片为证)。办这个歪曲历史的展览的人有没有想到,当年李光耀先生是和学生工人站在同一条阵线的,是支持学生与工人向殖民统治者抗争的。把学生与工人妖魔化,岂不是说李光耀跟这些妖魔暴徒为伍吗?殖民统治已经结束几十年了,仍有人用殖民统治者的眼睛来看我们的历史,岂非咄咄怪事?

现代社会运动的普遍规律有如发射人造卫星的多节火箭,学生运动是第一节,射程短,冲力大,起的是先锋作用,紧接着的应该是工人运动、妇女运动等,那是第二、三节火箭继续往上冲,直达预定的目标。例如中国1919年的“五四运动”,爱国学生起了第一节火箭的作用,紧接着是6月初在上海兴起的工人罢工与抗议活动,有力地支援了北京学生,以后,就形成了波澜壮阔的全国群众运动。新加坡1954年的“5.13”学生运动也是如此,“5.13”之后紧接的就是工人运动的高潮,这以1955年的福利巴士工人罢工为标志。

不能简单化地理解当年的左派运动是纯华校生的运动,实际上英校生也有左派,马来亚大学的社会主义俱乐部就是以英校生为主干的左派组织。后来担任左派政党社会主义阵线领导职务的林福寿医生、傅树介医生,还有跟他们走在一起的陈仁贵律师,兀哈尔、普都遮里等,都是英文教育出身的。

上世纪50年代离我们还不太远,现在不好好整理这段历史,当那些参与者老去了,留下的又是无限的遗憾。
(上文刊于2011年6月3日联合早报副刊“四方八面”)

情系 「五一三」




「我愛我的馬來亞,馬來亜是我家鄉,過去日子不自由,如今更苦愁•誰知鬼子去了猴子來,馬來亞成苦海,兄弟們呀姐妹們不能再等待。」
那是一首五十年代唱遍了馬來亞與新加坡反英歌曲•而處於海的對岸的我們卻偷偷地唱,在地理上我們與新加坡淵原深厚均因土產出口轉運站關係,影響文化交流,當年兩大華文報章:星洲與南洋均在星加坡出版,後期新加坡出版的中學生刊物:「荒地」、「萌芽」、「人間」、在我們這里都擁有大量讀者群,五十年代反英鬥爭的「五一三」事件也備受青年學子的關注,他們反英鬥爭的黑白照片也在同學之間流傳,對英殖民當局鎮壓手無寸鐵的無辜學生引起巨大的同情與關懷,也影響了後期砂拉越反英反殖鬥爭伏線。
過了一甲子,至今分析起來,當年歌曲中的誰知鬼子去了猴子來,影射的是人民抗日軍與英軍共同抗日,把日本侵略者驅逐馬來半島,二戰結朿後,英殖民地為了自身利益與馬共反目成仇的恩怨,頒佈緊急法令是英統冶當局,使「日子不自由,苦愁、與苦海」掛鈎。
「五一三」鬥爭均由英殖民鎮壓爆動隊針對手無寸鐵的學生施爆引起的反彈,至於被誣蔑與地下組織掛鈎那是屬於另一方安排的故事,但也有许多人因此而遭到政治迫害,这些人至今还遗留人间都已老老垂矣,真是不堪回首活当年。

孫羅文、其人其事

有次赴中國西北之旅,巧遇一來自新加坡友人,他還是一位「五一三」參與者,談及「五一三」當然離不開當年中學聯靈魂人物孫羅文,他說孫現己改變信仰成為虔誠的基督徒•
孫羅文曾是一個具有魅力的學生領,與「工人之星」林清祥有著同工異曲,廣泛受到群眾韵爰載•他們都先後走入歷史•孫羅文在公安法令下未經審訊長期扣留受害者,他曾是在左派行動黨草創時期扮演重要角色,1959 年該黨民選勝利後並沒立即釋放了他,讓他痛苦失望,他被扣留一直拖廷到 1964年,他獲鍀釋放條件是公開與昔日同路人決列,如果答應只能在人民協會認职,因那时政治气候已改变,尽管如此,孙罗文並不珍借同僚情誼,他變成虔誠基督徒,他被現實拋棄,還是他拋棄現實,使他淪為一個孤獨寡言人•孫羅文出生於典型峇峇家庭,家里講的是馬來語和英語,小學畢業後就讀華僑中學,在 1950 年學運中當上學生領袖,他生於一个政治变革年代,受到了感染•孫羅文的一生寫盡了政治圏內的復雜世界。
最後消息:孫羅文(羅拔)於 15•8•2010 逝世,只有少數前中學聯同僚前去告別,守亱均是他的教友,總之在五十年代新加坡學運歷史上,他還是一位不可抹殺的人物•當年政府鎮爆隊強入學生集中的中正中學,驅逐學生時搜出準備勝利逰行的大量旗幟佈條,其中包括了巨型孫羅文畫像,可見羅當年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

關於「沈郁蘭同學」這篇小說

小說分兩集發表於當時「耕耘」雜誌(第12期、第13期 分别于1•11•1954•及15•11•1954•)。作者:贺巾(林金泉 1953- )•学生时代己是新加坡马共成員,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出現激進的青年形象,參與改革社会浪潮•在学生群中,他是一位杰出学生领导,在文学创作方面,他是一位被看好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其長篇小說「巨浪] The Mighty Wave 被 譯爲英文版,于2004年出版。
小说「沈郁蘭同學」圍撓着中學生學習、活動、情感課題•••。
小說作者於五一三後即離校,成爲政治部所盯住的對象,後轉入地下,在馬泰和談馬共解散武裝之際,並不能反回新加坡,因新加坡並沒參與馬泰和谈,所以回不了家而被困马泰边界,但並不影響其文學創作。
「沈郁蘭同學」是賀巾的學生時代作品,因故事情節與「五一三」事件有關,卻發表五個月後的「耕耘」雜誌,發表後立即引起巨大的反響,也引起巨大討論熱潮•賀巾的創作方針是沿著毛澤東「��安文藝座談會」方向走,因此「沈郁蘭同學」,強烈批判小資產階級革命不澈底的現象,工農階級是我們學習的對象,覺悟我們的袓國就在自已出生的土地,強調不同膚色種族團結;雖然他們強調五一三事件是學生自發性,與馬共組織無關,但在官方那是一頂最佳的帽子。

如果你是一把火
那么你就燃燒吧!
那是小說「沈郁蘭同學」開首啟示言•那是來自古希臘神話:普羅米修士與火的傳說,是五十年代年青人追求光明、民主的象徵。
小說也批判小資產階級的劣根性,那是受到延安文藝方針的局限•
沈郁蘭在一次檢討中自我批評,而顯示思小資者自我改造;和她所愛的李桑分手只因「我不屬於你•••」。因李的愛情觀是資產階級愛情觀與當今世界格格不入•當政府一宣佈國民服役法令,她那帥哥的詩人朋友立即想返回剛解放的中國参加社会主义建没,他离开了有许多事要做的國家,而顯示當代面對祖先來自唐山、自己落腳土地的矛盾• 513 當天,沈郁蘭不畏警棍保護同學而被視為英雄形象 •作者寫這篇小說時才19歲,正值青春年華年齡,小說深受廣大讀者群歡迎與他們熟悉歷史事件有關•
小說中提及诗篇(馬耶夫斯基)
青春这样说:
活着爲別人•
如果你是青春,
你就為別人吧!
•••••
如果你一把火
那麽你就燃燒吧!

五月詩篇
杜紅:五月
杜紅的詩歌「五月」,在五十年代曾被廣泛閱讀朗誦,瘋狂一時,只因:
五月是一個敏感的季節•因為五月使人想及工人領袖顧正紅•五月使人想及「五四」運動•五月使人想及古代長城角下翻身的古龍•那麼在這多難的五月詩人想寫下怎樣的詩篇。
詩人寫著:
五月
這多難的五月
炎夏的太陽使人難受
親愛的
到黒暗的牆角下去
讓我們也講一個自已的
五月的故事

詩寫於1954 年 5月。


苗芒、也是一位傑出的散文能手,是否有結集出版?也沒資料可尋•不過在方修「新馬華文新文學60年」還可尋之:「祖國」一文,在我記憶中作者另一篇作品「熱愛」,文字充滿真執熱忱顯示當年年青學子熱愛的呼喚。

後記:上述資料部份取自「情系五一三」一書(策略資訊研究中心出版)


13•08•2011•



Sent from my iPad

Sunday, August 21, 2011

夜讀「桃花源記」、夢逰桃花源 石雨



夜讀「桃花源記」、夢逰桃花源
石雨

夾岸數百步
中無雜樹
芳草鮮美
落英濱紛••••

淡泊處世
是你的典範
回帰自然
種下你的人生哲理
落筆寫成「桃花源記」
讓我以小舟逆流而上
尋找遺失的故土
傳說中挑花源
體會「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錯、雞犬相聞•••」
進而築起





ps:畫家夫妻擋尹芳(Yvonne Gibert)、纳诺(Danny Nanos)绘本「桃花源记」将陶渊明的梦幻世界畫得絲絲入扣,不入夢待何時。

15•08•2011•


Sent from my iPad

夜讀「桃花源記」、夢逰桃花源 石雨



夜讀「桃花源記」、夢逰桃花源
石雨

夾岸數百步
中無雜樹
芳草鮮美
落英濱紛••••

淡泊處世
是你的典範
回帰自然
種下你的人生哲理
落筆寫成「桃花源記」
讓我以小舟逆流而上
尋找遺失的故土
傳說中挑花源
體會「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阡陌交錯、雞犬相聞•••」
進而築起





ps:畫家夫妻擋尹芳(Yvonne Gibert)、纳诺(Danny Nanos)绘本「桃花源记」将陶渊明的梦幻世界畫得絲絲入扣,不入夢待何時。

15•08•2011•

Friday, August 5, 2011

喜雨 石雨

在睡梦中,窗外突然的的搭搭响起雨声,由远而近,夜来風雨声,心中喜雨由天而降,空气突然凉爽起来。
已经一个多月,皓热天气带来乾燥,加上烧芭季節,到處煙霾一片,能見度逐漸在縮短,若沒特別事故,也減少出外,有人卻趁此到海邊吹海風曬太陽•在都門冷氣餐廳與冷飲就特別受到青睞,大型購物中心,顧客如云,並不一定引來商機,與夏末大出血唱反調,只不過來此走走看看,享受大廈冷氣。

電視熒幕播報天氣預告,免不了•氣候的改變也帯來自然天災,這廂大火,那廂水災,湖北乾旱、湖南洪水,老友才搭出家門前赴台灣省親,那边就响起颱風警告,還是在家千日好•我們這里乾旱也引來火犯,那是民間缺少妨火意識引起,天天都聽到天氣熱要多喝水,而忽略了火燭小心,最近一長屋失火圴是小孩玩火引起,木制整排長屋在乾旱中,不小心一觸即發,引來火神光臨,只是長屋居民並不在事件中取得經驗與教訓,而觀注了災後救濟的依籟。

只是在乾旱季節中,我們還有一個熱帶雨林,協調了空氣帶來涼風習習,只是大量伐木是否引來氣候變化,自然災害,引來浩劫•環保教育並不在青少年間引起極積作用,在咖啡店內就見一群青少年吞云吐霧,挑戰與我們見慣的壁上嚴禁抽煙廣告,就見咖啡店出售香煙給這些未滿十八歲的青少年,在古晉就見附近女中學生沿街抽煙而過,姪女說吾人少見多怪,在她執教的中學,學生吸毒已是司前空見•在都門一Cafe 就見年青人在極響音楽中,在啤酒與煙霧中,享受快楽時光,燒盡青春歲月,與強烈陽光形成兩極化•隔天早上,亱店前面留下大量煙蒂,那是不能見光一族留下的尿屎,那是城市的另類層面,正如某個英國作家所謂揭開倫敦屋頂,有見不盡的愁人嗅事一樣•也許我們這里把關嚴,市民還能執行冷氣環境下不抽煙義務,若在抽煙區內則另當別論•中國大陸之行,煙民何其多,我們曾在火車上與中國人相擠在一車廂內,見他們一上車便吞雲吐霧,把車廂弄到烏云瘴氣,來了服務人員也不解决,那亱我們買了火車票唯有坐在走廊的長椅渡過漫長的亱晚•面對這些曾受害「鴉片戰爭」的子民而言,林則徐在歷史上真是白活了•我們的年青一代沒有經過戰爭經驗,說死了煙草引來環境的污染,他們怎麼也不能入耳•前天就在銀行則門見到其職員在那煙瘾發作,是工作壓力大?借故小抽片刻,瞧在客顧眼中又是一個怎樣的形象•那年上西藏,就見 一煙客上不了關,那里空气稀缺,高原气候溶纳不了你•那里长年不雨,只下冰泡,当然也没有喜雨的心情。

早年在一经典畫面上,見到一香港攝影家黑白作品「喜雨」,畫面上一三輪車夫在鬧市中喜悅仰望來自天空雨點的神情,給人印象深刻,久旱逢甘雨的感覺並不是每人的際遇,而在畫面上卻表現得淋漓盡至。

第二天,太陽依然高照,氣象局報告過了九月天氣才會轉涼,天涼好個秋,使我想及小學課本讀及:南洋好、南洋好、長年都是夏、一雨變成秋•至今南洋只是外人對我們這里的稱呼,來自國外遊客都喜愛我們的夏天胜過秋天。


05•08•2011•凌晨

Thursday, August 4, 2011

肉鬆與榴槤糕 石雨

虎姑婆每次從加帛回來,總是㩦帶大批山豬肉、榴槤和山竹•令人涎垂三尺,她也不理旁邊小孩的表情,吃盡山竹,把帶來多餘的榴槤,逐粒剝開去核,不分好壞往滾熱鼎內一丟,在那邊炯火慢煮,不久之後引來香氣噴人的榴槤味道,待冷卻中以雙手捏塑成便便褐色的榴槤糕,還有一種叫榴槤茄的醬料可配飯入食,有臭酸澀味,就可吃飯一大盤,非常開胃•

講起山豬肉雖沒厝腳豬油多,但赤肉奇美香甜•尤其山果盛產季節,山豬肥美,伊班人臘殺一頭山豬才換一升米,不買卻是對不起自家,於是虎姑婆買了一隻去頭去尾山豬十塊還有得找•扛回後再去骨頭,往沸騰的大鼎一丟,烈火煮熟,小火再燜數小時把肉燜到潰瀾形成細幼肉絲,那就是早年Home cooking 的肉鬆了•你以爲虎姑婆做了自家吃,她才捨不得,經過細心包裝,坐了「紅米」貨輪帶著當手信到石叻坡走親戚•人人都知道虎姑婆有女遠嫁石叻坡最風光不過,只是每當回來的時候總是帶回一些人家丟棄的飯鍋蓋子、木屐、石椿、說虎姑婆去石叻坡檢破舊,一點都沒錯,人棄我取,有什么过錯,石叻坡人太浪費,隨用隨丟的惡習,會受到天譴•至今想起虎姑婆還是早知覺醒愛惜地球的環保份子,早年嘰笑她的人應感到汗顏•

只是她心中最大的遣撼就是她心目中的一粒胡椒粒,那不肖的儿子,每当喝得醉熏熏,回家对妻女拳打脚踢,连年迈老姆也不放过•有人说虎姑婆平日把活宝贝给宠环了,因他是独生子,老姆心目中唯一胡椒粒,在外工作不顺利时,唯有借酒消愁,家中老少成為發洩工具•只是家中兒女長大後,趁往新加坡就讀逃往中國大陸,參加祖囯杜會主義建設,最後在大女兒策画之下,連家中老姆也逃之香港,家里唯留下那粒胡椒粘和虎姑婆,母女相處如火,虎姑婆實在受不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唯有出走投靠親戚。
虎姑婆依旧穿行加帛、诗巫、石叻坡之间,这次她帶的再也不是肉鬆與榴槤,而是於加帛頂从拉仔买来刚剖自母鹿肚中的鹿兒,浸於色酒,经一年半截,酒乾一半形成乾枯「鹿仔」,是一种难得药材補品•此種葯材深受石叻坡人青睞,要預先訂購安排,因為腹中鹿兒不易找,一年難得碰上一回,還要不時派人到長屋與伊班臘者接洽。

說及肉鬆、榴槤糕、鹿仔、令人想及虎姑婆•因她屬虎名姑,姓捨?也忘了•幹勁十足,形同男人婆,女中强者,就是一把年紀還生龍活虎,她做的肉鬆和榴槤糕,都是十分可口,肉鬆下粥,榴槤糕当甜品配茶,則是我們孩提時代的夢中食品•每次她從加帛下來手中总是攜帶這批物品,令人羡慕不已,但她絕對不會與旁人分享,因為她心目中只有她寶貝兒孫•偶而心血來潮也會分給在場圍觀的小孩,叫他們靠邊站,不要妨礙忙碌中的大人工作。
日治時期,有次她到加帛碼頭準備去上港採購貨品,恰好遇上聯軍飛機轟炸詩巫,眼見碼頭哀聲四起,炸彈夾以机關槍掃射聲撲面而來,人人跳下江水逃難•虎姑婆也跟众人往江一跳,躲在摩多船下 ,待飞机飞远後,才匆忙跑回家中淋了一身濕漉漉,狼狽不堪•事後提及那次死里逃生,她總愛連說帯唱似的說了一遍又一遍,小孩聽之都會背了。•••

隨著歲月流逝,晚年虎姑婆獨居古晉古厝,那寶貝胡椒粒兒子依舊吊兒郎當,醉貓一隻•虎姑婆在一次觀嘗電視中,逝世於安楽椅上,生前一點病痛都沒有,走得安祥•虎姑婆时代结束後,我们再也見不到肉鬆與榴槤糕,因为後继無人而失傳。


17•07•2011•
04.08.2011.重修.

肉鬆與榴槤糕 石雨

肉鬆與榴槤糕 石雨


虎姑婆每次從加帛回來,總是㩦帶大批山豬肉、榴槤和山竹•令人涎垂三尺,她也不理旁邊小孩的表情,吃盡山竹,把帶來多餘的榴槤,逐粒剝開去核,不分好壞往滾熱鼎內一丟,在那邊炯火慢煮,不久之後引來香氣噴人的榴槤味道,待冷卻中以雙手捏塑成便便褐色的榴槤糕,還有一種叫榴槤茄的醬料可配飯入食,有臭酸澀味,就可吃飯一大盤,非常開胃•

講起山豬肉雖沒厝腳豬油多,但赤肉奇美香甜•尤其山果盛產季節,山豬肥美,伊班人臘殺一頭山豬才換一升米,不買卻是對不起自家,於是虎姑婆買了一隻去頭去尾山豬十塊還有得找•扛回後再去骨頭,往沸騰的大鼎一丟,烈火煮熟,小火再燜數小時把肉燜到潰瀾形成細幼肉絲,那就是早年Home cooking 的肉鬆了•你以爲虎姑婆做了自家吃,她才捨不得,經過細心包裝,坐了「紅米」貨輪帶著當手信到石叻坡走親戚•人人都知道虎姑婆有女遠嫁石叻坡最風光不過,只是每當回來的時候總是帶回一些人家丟棄的飯鍋蓋子、木屐、石椿、說虎姑婆去石叻坡檢破舊,一點都沒錯,人棄我取,有什么过錯,石叻坡人太浪費,隨用隨丟的惡習,會受到天譴•至今想起虎姑婆還是早知覺醒愛惜地球的環保份子,早年嘰笑她的人應感到汗顏•

只是她心中最大的遣撼就是她心目中的一粒胡椒粒,那不肖的儿子,每当喝得醉熏熏,回家对妻女拳打脚踢,连年迈老姆也不放过•有人说虎姑婆平日把活宝贝给宠环了,因他是独生子,老姆心目中唯一胡椒粒,在外工作不顺利时,唯有借酒消愁,家中老少成為發洩工具•只是家中��女長大後,趁往新加坡就讀逃往中國大陸,參加祖囯杜會主義建設,最後在大女兒策画之下,連家中老姆也逃之香港,家里唯留下那粒胡椒粘和虎姑婆,母女相處如火,虎姑婆實在受不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唯有出走投靠親戚。
虎姑婆依旧穿行加帛、诗巫、石叻坡之间,这次她帶的再也不是肉鬆與榴槤,而是於加帛頂从拉仔买来刚剖自母鹿肚中的鹿兒,浸於色酒,经一年半截,酒乾一半形成乾枯「鹿仔」,是一种难得药材補品•此種葯材深受石叻坡人青睞,要預先訂購安排,因為腹中鹿兒不易找,一年難得碰上一回,還要不時派人到長屋與伊班臘者接洽。

說及肉鬆、榴槤糕、鹿仔、令人想及虎姑婆•因她屬虎名姑,姓捨?也忘了•幹勁十足,形同男人婆,女中强者,就是一把年紀還生龍活虎,她做的肉鬆和榴槤糕,都是十分可口,肉鬆下粥,榴槤糕当甜品配茶,則是我們孩提時代的夢中食品•每次她從加帛下來手中总是攜帶這批物品,令人羡慕不已,但她絕對不會與旁人分享,因為她心目中只有她寶貝兒孫•偶而心血來潮也會分給在場圍觀的小孩,叫他們靠邊站,不要妨礙忙碌中的大人工作。
日治時期,有次她到加帛碼頭準備去上港採購貨品,恰好遇上聯軍飛機轟炸詩巫,眼見碼頭哀聲四起,炸彈夾以机關槍掃射聲撲面而來,人人跳下江水逃難•虎姑婆也跟众人往江一跳,躲在摩多船下 ,待飞机飞远後,才匆忙跑回家中淋了一身濕漉漉,狼狽不堪•事後提及那次死里逃生,她總愛連說帯唱似的說了一遍又一遍,小孩聽之都會背了。•••

隨著歲月流逝,晚年虎姑婆獨居古晉古厝,那寶貝胡椒粒兒子依舊吊兒郎當,醉貓一隻•虎姑婆在一次觀嘗電視中,逝世於安楽椅上,生前一點病痛都沒有,走得安祥•虎姑婆时代结束後,我们再也見不到肉鬆與榴槤糕,因为後继無人而失傳。


17•07•2011•
04.08.2011重修.

Tuesday, August 2, 2011

八月纪事 石雨

八月纪事 石雨


撕下最後一张日曆,八月鞏音匆匆到了•
早上讀報,讀及砂拉越人在新加坡就業張頁,人在異鄉,情系家鄉卻是令人唏噓不己•總之離鄉背景,並不一定處處適應,反事都要經過一段時間協調•令我想起妻舅一家人•他早年畢業台灣、娶了台灣太太,回來後不適應當地生活,因此前赴鄰國工作,就在那里埋葬了自已青春歲月•他從來沒有返鄉省親,下一代己是 Made in Singapore.只是家鄉親朋戚友到星加坡走親戚非他莫屬了,經過生活的歷練,他早己形成都市人的冷膜與現實,只是那些到訪親朋戚友非富則貴,對他又何奈?記得早年他托人帯回一糖果空瓶子給家人見識,著為鄉巴佬的家人還空歡喜一陣子,只有岳父大人逝世,才見他回鄉奔喪,不過沿途費用圴由喪家埋單•岳母百年歸老,也是二次回鄉奔丧以盡孝道,那時他己退休,犯上老人痴呆症,長期生活於都市专业症後群。
其實很多馬來西亞人愛星幣,那里治安又好,因此在新加坡随时都能見到他們蹤跡;反而在都門,每當週末圴見新加坡客講Singlish 花马幣,只是聖誕節一來,大批人潮都湧到獅城,因為那里最有气氛,张灯结彩,載歌載舞,精彩萬分•所以你到柔彿就知那里商家愛星幣多於马幣,若搭的士經長堤赴星,只收星幣,的士司機雖是馬來西亞人,對自已國家貨幣的抗拒,也是一種奇怪的現象•在柔彿馬來亞火車站步入新加坡,形仝兩極風景,一邊是古老殖民地舊風采,一邊是興新時尚世界,難怪對岸一切那么引人入勝。
在新加坡一酒店認識一來自砂拉越酒店員工,夫妻都在酒店工作多年,問他想不想回砂拉越,他説想回,只不過回去就面臨失業,因為他唸的是酒店管理,那里酒店还用不到这样人材•不久後听说他已入藉星加坡,看来已回不了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妻子早己辭掉高职在一大食坊開么么挡,介绍怡保美食,因她来自怡保熟知家鄉口感,問她幾時做人,她說生活壓力大,力不從心,這也是城市人的另類悲哀。
黃家長老百年歸西,平日兒子為爭奪家產上演類似電視劇情的豪門恩怒,只有這一天冶喪期間能讓兒孫相聚,差只差一在美國小孫女,由於行程遙遠,只好延期出殯日期,小孫女姗姍來遲,只是出殯時辰一到卻不見蹤影,難免引起眾人怨言,為了她大家把機票改期又改期,不但浪費了時間還浪費了金錢,其實大家不知情,她原移居國外,長途的飛行行程把她給累壞了,出殯之日,正是她病倒時刻,繁文辱節的習俗能免則免,何苦斤斤在意,只是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01•08•2011•


Sent from my iPad

加帛一日行

加帛一日行


拉讓江上游,包括加帛周遭範圍,曾是我攝影夢幻天堂•六十年代年代欲赴加帛上游之旅,還得前往當地 Rascom 伸请准证,因為沿江都駐扎著野戰部隊,那里曾是砂共出沒地區,是國外逰客禁區•那時我與發燒友在加帛隔了一夜,苐二天趁快艇直上布拉甲,再顧伊班人長舟,沿著拉誏江水之源到印尼邉畀最後一座印尼人聚居村落,沿途三天兩亱不見人煙,至今想起也不知什么神力,誏我們爬山涉水逺赴這么遙不可及的地方。
學生時代,最愛上加帛逰玩,趁長舟撗渡對岸再步行到附近瀑布,那里水流湍急,是戲水的天堂,十幾年後再度重遊,江水依舊,只是缺乏原汁原味•這次舊地重逰,只能在新鎮中尋找昔日舊影,據一位新加坡親友回憶,早年他每次赴加帛走親戚,市區總是擺著冂字形二層樓木制店屋,中間擁著一大廣場,親友說那就是永遠的加帛了•在一文友的作品中,提及福州谚語:「鹹到加帛頂」可見加帛在他們眼中是何等的遙不可及•當年欲上加帛得在桑鎮過亱才能前往。
上加帛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日益濁黃拉誏江水,那是沿岸伐木破壞天然景致的代價,再說上加帛唯一水路也誏沿岸泥土脫落,满目蒼痍•••。上不了布拉甲,因水位低,快艇早不行駛,上不了峇功水霸站,民都魯另有陸路前往,所以加帛成了拉誏江上游孤獨的終点站,不见逰客蹤影,也間接影響詩巫,只見赴內陸逰輪默默停泊岸边,欣赏拉誏江日落。
到了加帛才知昔日圍在冂字形己代替鋼固水泥石林,車水馬龍,這是一個沒有的士的城鎮,難怪逰客止步,不過對途步背包客则另当别论•这里有一条机場路,有一沒飛機降落,種滿玉蜀箸的機場•
我們抵達加帛正是伊班人燒芭種殖時刻,到處煙霾一片,加上天氣皓熱,卻是有處於人間地獄的感受,由於河水受到污然,一般商店住家都装有过瀘器,山城發展顯示了環保课题被忽视,最熱鬧區域在碼頭一帶,搭客如云,忙壞了來往快艇,在船上遇見了十多位來自柬埔塞年青學子,原來他們是前來交流,體驗長屋生涯•內陸搭客也趁周末之便前往詩巫一遊•加帛一般日用品奇貴,因為這租金昂貴惊人,加上货运载位,許多土著都把當地野菜帶往詩巫,圖個好價錢,這里也難得見到野味,因為當局為了保護野生動物嚴禁臘殺•近日一部3D 以砂拉越取景電影也怱略了山水見稱的加帛山城•
中午在姪女家作客,顯示小地方人的熱忱好客,桌上佳肴顯示了加帛特色,許久沒見到咖哩煮亞詩瑪魚,唵制玉粟箸葉都上桌了,回程之際還送了一小包鹿骨,那是此行的最大收穫了。小姪女在一家土著中學任教,校風奇差,她的兩位兒子早就送到國外就讀,另一女兒唸完中學也跟著前往•早年加帛親戚多已不在人世,加帛大姨婆一塊地被政府徵收賠償,買了一架電視機,沒有節制天天看連續劇最後犯上了青光眼,現己歸西,表姐得了乳腺癌,养病在家、昔日的阿團哥、阿來哥早已成為記憶中的人物了。
加帛一日行,來去匆匆,尋找昔日舊憶,只不過是一廂情愿而已,回程被罰站三小時,只因快艇客滿,還好間中柬埔塞青年學子好心誏位誏我休息片刻,體驗另類的感覺。


03•08•2011•


Sent from my 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