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Posts

Sunday, August 28, 2011

七里香外••• 讀席慕蓉:「以詩之名」 石雨


見過詩人席慕蓉,那是多年以前赴古晉一文藝講座會•我們第一句見面禮:「你是蒙古人?」因為她並不來自蒙古•後來在資料上讀及她袓籍蒙古,生於四川,童年在香港度過,成長于台灣•著作有詩集、散文集、爲專業畫家•只有兩岸開放過才遠赴故鄉,夢圓她的記憶:

關山夢、夢斷故園寒。塞外英豪何處去、天涯鴻雁幾時還、拭淚話陰山。

因讀了「七里香」而認識了席慕蓉,接著讀了「無怨的青春」、「時光九篇」、「邉緣光影」、「迷途詩冊」、「我摺疊著我的愛」•••。那是一套讓人不禁用心看,用心想,也用心感動的詩集。美麗詩篇、動人的畫、六集詩冊像陣陣微風拂過草原,留下不絕於耳的呼喚。
詩人以詩之名,搜尋記憶,縱使 一切成了過去的過去 在溪流的兩岸 目光迂迴之處 畢竟有人曾經深深地愛過 稍早如拓跋鮮卑 更遠如戎狄•••。

詩人於1979 年在「狂風沙」一詩中寫著:

一個從沒見過的地方竟是故鄉
所有的知識只有一個名字
在灰暗的城市裡我找不到方向
父親啊母親
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

十年後,詩人終於踏上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源故里•這一代人,生於亂世,生在年輕父母流離中的驛站,真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完全來不及為自已準備一個故鄉•台灣是避風塘,得以成長,什至爲自己早逝父母構築一處墓地•几十年後突然欣起一陣回鄉熱,回去只是父輩故鄉而已,詩人回鄉並不去確認一個地方而已,而是在蒙古高原上探尋和行走,瘋狂或詭異的原鄉之旅•

三家之言

鄉背井的人們之所以爰讀她的詩,不僅僅出於思鄉之情,其中更有著不能單純技術純熟的深刻情感•這份深刻的情感,成為席慕蓉詩的不絕的泉源,這也是她的詩吸引台灣衆多讀者的原因•以台灣族群而言,她是外省人,不過她體內流的是蒙古血統•她尋求的是想像的蒙古。(三木直大、廣島大學教授)•

不能用母語寫詩的遺憾,我們可以理解,但在事實上,席慕蓉並非在主觀上願惹「任由它\隨風而逝」。在一個翻天覆地的時代,一位出生於四川、台灣成長的蒙古孩子,註定已喪失學習母語的環境,多年以後,她以成長過程中習得的漢字,不斷地書寫蒙古草原之美及其困境,父親的蒙古已漸轉成她的了,無法使用母語寫詩的遺憾,也算有所補償了。(李瑞騰、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長久以來,我的素描中總有這樣一棵樹,原來就長在毋親的故鄉。(林文義、詩人、散文家)。

21•08•201 KLIA 6.05.am.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