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Posts

Saturday, October 29, 2011

雨季不再來 石雨






悶熱午後、無風、多想雨季來臨,那怕樹梢動一動•
雨季來臨前奏,總是天邊烏云密佈,氣壓降低,誏人悶不透氣,也許一切還不成氣候,天邊黑雲悄然徹退,換來是烈日當空,晒乾了大地,乾旱大地開始裂開了嘴,走在田野上,飄來焦土的味道,那是農耕季節的到來,也是榴槤飄香的季節。
每天清晨,晨霧總是濃罩着拉讓江,整條江消失在迷濛一片中,偶而聽到江上行駛的快艇叫囂聲,打破江上的寂寞•待破曉時分,還不能分辨江邊和岸上•岸上聽不見人聲繪影,一切依然在沉睡中,顯得懶洋洋,是否雨季不再來。
老天也有變臉的時刻,在悶熱午後突然幾滴小雨來訪,過後又消失無影無蹤,乾旱土地依然乾旱,再難聽到小河淌水,潺潺輕唱,只是小雨乘興而來掃瞄而過,帶來人們心情三起三落 。
只是在一深亱中,窗外突然雷電交加,演繹一陣亱來風雨聲序冪,接着三天三夜下着不斷長命雨,苦了泥漥地帶居民,河水范瀾,接着河道阻塞,到處汪洋一片,錢財損失不在話下,留下满目瘡痍背後•
有人說我們這里氣候,終年都是夏、一雨變成秋那么富有詩意,只是為了那「一雨」成災,我們卻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大雨過後,菜市蔬果短缺,農民缺乏防災措施,這里雖有防災組織,形同虛設,防不勝防•雨季到來,到處积水,濕漉一片,就是擁有雨具,身上依然被討厭雨點點着,出外心情被打了折扣,戶外活動被扣住,駕車也格外小心,粗心大意不是沒有,反而交通意外卻增多了•
下雨天留客天、天留人不留•是咖啡店的最佳寫照,來了眾多客人,生意雖好,苦惱的是桌椅卻不夠坐,送客不也把生意給送走了,客戶與顧主的愛昧,一向如此•
下雨天,是雨傘之話語,在美國之旅,又有不仝的體驗•雨來了,只要在大廈樓閣站一下,期待雨停,这里的雨並不長命•雨來了,就在街頭立即出現賣雨具的奇景,雨中行人,形色匆匆,過街之後就把手中雨傘一丟,都市人生活節奏不一樣,誰也沒雨中行之閒情,只有在四季情的溫帶才有春雨綿綿的感覚,在一副墨水畫就見到「灕江春雨」,那是畫家詩人筆下的感觸,真想隨着畫筆,尋訪春雨,在那春眠不覺醒的時刻遍遇上夏日淡淡正好眠,春天不是读書天已過的青春期•
夏日期待雨季到來•
雨天盼望日出東方紅•
就在雨亱之後,突見破曉時分,晨光怱然來扣自窗外,天藍藍天,就是不一樣心情,這就叫:雨停了。

#三毛年青時寫過「雨季不再來」散文是我的最愛,提及雨季自然想及不再來,怕的是毛毛雨把人淋出病來。

28•10•2010。凌晨•窗外雨停•



Sent from my iPad

假如那是一樁兇殺案 葉痕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兇殺案發生在邊緣小村落,一木屋內一家四口被滅絕,兇手在逃亡•第二天報載警方已逮捕二人。•••

小路旁立着毫不起眼的「桃園」木牌,是一塊擁有果園及樹膠園農耕地帶,內顧用了將近四十個印尼非法外勞,從事隔膠及果園工作,就居於園內自搭簡陋帳篷內,永遠過着無水無電的黑暗日子,一向平安無事,誰會想及當天黃昏•••。
芭主一家人在用餐,門外來了三個印尼外勞,說是問路,實在強劫,在爭扎中殺了人,包括芭主夫婦,剛完婚的兒子媳婦四人,只是芭主老婆受傷倒地裝死,逃過死神,家中財物被搜一空,那是版本一,一切經過事後由芭主老婆事後提供警方•
隔天事件有些改變,呈兇者即芭主員工,非法印尼外勞,三人欲返印尼前來欲討工資,與芭主引起爭吵,在爭吵中本性剛烈的芭主以椅子丟向工人,引起殺機,兒子為了拯救老爸以身子擋住前來一刀,雙雙死於刀下,兇手為了滅口索信把在旁媳婦和家婆一起殺之,搜刮家中財物,冷血殺手,逃之夭夭•
消息來原除了來自報章外,也加入街坊添油加醬,宛如電視連續劇劇情,緊緊相扣,高潮接着高潮,就在被捕兩位兇手是否是元兇?成了一個大謎團,也許驚嚇過度的家婆認錯了人,身上被搜小刀,現錢是否能當呈堂証据,各說一話•也不能一條竹干打翻一船人•
總之,白花河也因此案件名聲大作,只是滲與血腥的恐佈,害得大家緊閉門戶深恐事件重新上演,發生在誰家,也無從選擇,一時對治安也失去信心,也誏警方 惊惶失措,只見關切民生議員在尋求與芭民對話,因為大選茿音就到了,就是一沙一石都不能放过,若是不表态如何關切民生,搶於在野黨前當父母官呢?
只是民間對轟動一時的兇殺案衝擊太大了,在大家腦海中不時搬演上述事件時陰影,詢問逃出鬼門關的家婆:「是否還回去舊家園?」
「不了,至多回去看看•」一夜之間的變革,現實真的太殘皓了•只是昔日留下的血汗,卻不能一亱之間丟棄•
「回去看看•••。」多心酸的語言•回到故園,一草一木均能鈎起昔日的記憶,要不是老公性格鋼烈,要不是粗語對峙,也許不會演變今日的結局•總之一切來得太快,來不及思考的變革•最怕的夢魘來自深夜,元兇魅影重新出現在家園,見不清的面孔,續約未完成的任務,連夜重現在夢中,弄到亱間睡眠不足,神經兮兮,每當日落西山,心中總在禱告祈求:黑亱不耍來。

事隔多年,人老了居於老人厝、過着殘余的下輩子,家園荒撫了,昔日園工,樹倒猢猻散,那地帶早已被人遺忘,當年被捕兇手因證據不足被釋放驅逐出境,也許有一天改名換姓重登故土另尋生計也說不定•
•••提及挑園路風景線,那是一條不易尋找的鄉間小路,沒有路燈,只適於摩多車行駛,只有幾戶人家,平日寂靜可怕,卻是非法外勞出沒天堂三不管地帶•••。
人生變化無窮,無從預知,因為我們不是神。神能預知未來,只是站於神壇上人說的神話而已。


#「這是一篇虚构創作文字,其中情節若有雷同,請勿對號入座」
26•10•2011。


Sent from my iPad

葬身之嘆十四行 石雨



區區七尺之軀
曾在你稱霸四十二載之後
旣然成為葬身之嘆
嗚呼
勝者為王、敗者為寇
沙漠爲之哀鳴、風在哭泣
梟雄安在
二十年後好漢又一條
呼風喚雨
唯靠歷史還魂
利比亞
為你動蕩不安
六十天爭奪生靈塗炭在陪葬
只拱來你名字的响亮


24•10•2011。


Sent from my iPad

Thursday, October 27, 2011

那家老店 -- 令狐黑









对街的那家老店曾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这是阿牛伯说的。对着小辈特别是狗仔他愈是这么说。有时谈及
这老店愈是久远的往事,他会说得口沫横飞显得激动非常。可是提及经历半个世纪後这老店的没落,他却是
摇头叹息不已,甚至有时嘴里禁不住吐出三字经,让狗仔觉得惊异。

狗仔先是不解谈起这老店,阿牛伯的内心感受竟会是如此。不过耐心聆听他娓娓道来,狗仔终于懂得了阿牛
伯和这老店有过难为外人道的世纪情。

“三轮车”是这间店的老字号。提起这老字号,阿牛伯更是不禁摇头感慨万千,“五十年了!这老店的败家
子,快将它给葬送了”。

吸口烟,呼一口吞一口的阿牛伯似是难忘往事:

当年这老字号生意兴隆,也是全镇生意最旺的店铺,原因是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左邻右里眼中大当家与二当
家古道热肠德高望重人缘极佳,大家都赞他们是好人一个。说他们是好人非但常襄助排纠解纷外,还聚合乡
里纵谈天下大事。正因如此久而久之,那老店楼上人进人出热闹起来了。想当年我是后生小子才十九岁。

其时那可是红毛人管的地方。凡是替红毛人做事的管叫“财库”。不管是大“财库”或小“财库”,都显得
威风凛凛,有的更仗势欺人。这些人中有的还把红毛人的来源地称“祖家”。红毛人更不用说了,这些“财
库”得对他们必恭必敬。因为他们说是主人高人一等,你们只是子民。惟其时许多人都说我们生于斯长于斯
,才是这里的真正主人,这块土地是属于我们。正是因为这样,那老字号的楼上愈是热闹起来了,人来人往
聚谈国是甚至经常振臂高呼“默迪卡”。(狗仔,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就是当年最流行的马来话,意思就
是独立)。这老店的大当家与二当家更是身在其中,尚且一呼百应。众多的人因此风里来雨里去。红毛人当
然为此不高兴啦。

时隔不久,那边厢油城的一声枪响,从此改变了那老店的命运。红毛人一声令下,常出入与上下那老店楼上
的许多人因此锒铛入狱;有的更远走他乡或丛林深处。其中不少走上了不归路。这些人敢叫日月换青天,名
留千古在富贵山庄。

记得当年“默迪卡”的呼声响彻云霄,惊动了那个环球组织前来调查一番。只见通往机场的公路两旁,尽是
各处涌来表达意愿的密密人群。他们有的举着标语,有的高举着拳头;有的声嘶力歇地呼喊口号。而打“马
打”翻警车的最终那一幕,令人毕生难忘。谈起这些往事阿牛伯显得神采飞扬。

风云色变世事难料不久这一切犹如过眼云烟,过去的许多人逐渐将它淡忘。那老店仍在,只是那老字号从此
就像虫蛀了的朽木褪了色变了样。廿年前两位当家体衰退休不久也相继归天。老店留给了第二代,但少人问
津家道从此没落。因新当家的孤僻清高 邻里疏远,老店二楼再也没有往日的人气沸腾,而显得孤伶寂寞。
老字号也从此生意中落。

五十年可是半个轮转眨眼间的事,现下那老店的当家可是第三代。 “富不过三代”我们的先人早有这么一
句令人足诫的话。两位当家继承了上一代人胼手胝足含辛茹苦得来的偌大祖业。但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他们
染上执跨子弟的恶习。在邻里口中都说这是败家子和不孝子,大的贪婪无度纵情色欲,小的有样学样,只是
不像大的不知廉耻为何物。小当家尽会将自己装扮成君子,大庭广众中说些佛家的佛心和爱心。虽然如此,
左右邻里仍是不耻其所为。

当年那老字号的老店是有口皆碑;今天即使有人门前走过也不屑一顾。

这就是历史,看那老字号,看那老店和那三代人起落,终究还是印验先人的那句老话。阿牛伯是非常的感叹。

“你是当年的时代中人吗?”阿牛伯没回应,只是吸口烟嘘口气。

13/3/2009

Tuesday, October 25, 2011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倾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御宇】统治
  【耿耿】明亮
  【鸳鸯瓦】屋瓦一俯一仰扣合在一起
  【扃】门闩

Monday, October 24, 2011

走一趟“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 田思

巡礼之宗旨



“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是由砂拉越星座诗社所主办的一项文学展览与推广活动,由2011年9月1日至10月2日,在古晋皇冠广场的“艺术空间”举行。后者是此项活动的协办单位,提供了幽雅而舒适的场所,使这一系列活动能在充满艺术气氛的环境中进行,可谓相得益彰。



砂拉越星座诗社是砂州最早成立的文学团体,于1970年获得注册。为庆祝该社成立41周年而举行的“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其宗旨是肯定砂拉越,沙巴及汶莱华文文学之成就,整合文学资料,宣扬乡土意识,促进公众对文学活动之关注与兴趣。



星座之路



砂 拉越星座诗社最早是以提倡“现代诗”及“现代主义文学”为标榜的群体,主张“完全忠实于自己”,并且“为艺术而艺术”。评论者谓“他们推崇创作应发掘人的 内心深处和无意识领域,强调艺术和想像的创造性,并坚持认为只有提供想像空间的作品才有价值。”(1)该社早期的成员包括刘贵德。吕朝景,谢永就,陈焕 旸,李木香,陈从耀等。在同好者的努力下,该社历年来曾有过辉煌的表现。除了主编文艺副刊提供发表创作的园地之外,他们还举办过诗画展,艺术品展,盆栽 展,现代诗朗诵比赛,诗的“立体化”演绎(包括舞台表演与歌唱,舞蹈,书法等结合),华国双语朗诵等,为砂州华文文学的推广作出不少的贡献。



该 社在八十年代以后,虽仍以推崇“现代派”文学为依归,但在创作内容上注入了不少“关心社会”的元素,手法上也锐意求新,评论者认为是星座诗社的转型期 (2) 诗社的资深诗人谢永就曾表示:“一个作家,他不只要走离自己年少的天地,去关怀家国,它更应该走向更远更广阔的大自然及全人类,去表达自己对一切生命的关 怀。”(3)曾任星座诗社主席的林武聪在2010年6月3日接受新纪元学院讲师的访问时也说:“星座诗社的重要性在于它曾经大力推介现代文学,为当时的砂 华文学拉开一扇大门。。。到了1980年代,诗社的活动与社员的创作,不再只是标榜现代义文学,反而趋向多样化,注重文学的推广。然而,诗社社员的作品, 包括诗,散文,小说,一般而言都比较注重艺术表现手法,仍然有一种敢于创新的现代文学精神。”(4)这时期的主要成员有黄泽荣,林武聪,林离(林国水), 叶谁,李谨光,沈庆旺,蓝波,鞠药如等。



到了九十年代,该社于沉寂一段时间后,开始向“年轻化”发展,如梦扬,刘贵 梦,刘善伟,黄曦,蔡羽,贝克等,陆续成为该社的骨干。他们推行了许多“文学走入社会”的活动,如族魂晚会,文学下乡活动,诗句重组比赛,填诗比赛,动地 吟(与西马诗人合作),北斗星文学奖,文学讲习班等,取得了卓著的成绩。社员中的梦扬,蔡羽,李海丰,楚天(江泽鼎),杨锦扬,贝克,菡萏(李裕娟)等, 更在创作上时有佳绩,令人注目。



“巡礼”两大特征



砂 拉越星座诗社现任执委们所举办的“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基本上有两个最大的特征。第一是消除门户之见与山头主义,让其他文学团体也能一起参与。第二是将 本土文学的范围扩大,以婆罗洲书写为重点,增加空间与时间的厚度,使乡土文学的内涵更加充实。这一切从“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这个名称就反映了出来。

“巡 礼”是以展览会为中心,参展单位除了砂拉越星座社外,还包括砂拉越华文作家协会,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诗巫中华文艺社,美里笔会,中区友谊协会等。这些都 是目前砂州相当活跃的文学或文化团体。展出内容包括1960年代至今砂州各家报章的文艺副刊,文艺杂志,各团体所出版的丛书与纪念特刊,以及其他个人著作 等。现场还展出星座诗社的创设宗旨与成立概况,会员名单与历年主要活动,文学团体分布地图,副刊合订本,创刊号招贴,文学作者群像(共介绍砂,沙,汶三地 61位作者),以及书写婆罗洲文学特辑等。



展出书籍与副刊类别



1. 砂拉越华文作家协会“犀鸟丛书”56本。

2. 砂拉越星座诗社“星座丛书”12本及纪念特刊8册。

3.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丛书50本。

4. 诗巫中华文艺社“拉让盆地丛书”27本及社员著作6本。

5. 美里笔会丛书33本。

6. 中区友谊协会14本,纪念特刊1册。

7. 婆罗洲文化局38本。

8. 砂拉越留台同学会“留台人丛书”8本。

9. 砂拉越师范学院华文学会“涟漪丛书”17本。

10.古晋第一中学华文学会出版学生合集4本。

11.砂拉越华人学术研究会丛书2本。

12.其他个人著作约100本。

13.沙巴与汶莱写作人著作十多本,收集到的数量不多,但知名作家如冯学

良,陈文龙,元子,一凡,林下风,林岸松等的著作或作品都可见到。



至于本州出版的文学与综合性杂志,各有若干期数亮相的计有:海豚,学生月刊,学生之光,拉让江,马华文学(砂作协),国际周刊,梦田,笔汇,文海。

为鼓励参观者支持本地作家的著作。展览会负责人也在会场中央设立“书籍售卖”的长台,让作家们展卖他们的作品,反映不俗。





以下是“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中所展出的各种文艺副刊,大多刊载于砂拉越各主要省份所出版的报纸上(有者为全州性报纸),虽非全貌,但已见梗概。



1965-1969文艺副刊



椰风(中华日报)

文艺阵地(中华日报)

绿网诗踪(中华日报)

激流(国际时报)

圆圈圈(前锋日报)

悲喜(砂拉越晚报)

原野(砂罗越商报)

路(砂罗越商报)



1970-1979文艺副刊



热风(国际时报)

教与学(国际时报)

新激流(国际时报)

黎明(国际时报)

青年园地(前锋日报)

星座(前锋日报)

田(砂拉越晚报)

烈火(诗华日报)

竹原(美里日报)



1980-1989文艺副刊



星期文艺(国际时报)

新激流(国际时报)

一中园地(国际时报)

星座(砂拉越晚报)

长虹文艺(诗华日报美里版)

油城文艺(诗华日报美里版)



1990-1999文艺副刊



人世间(国际时报)

风起(中华日报)

星座(砂拉越晚报)

烟火(新华报)

生活坊(诗华日报)

新月(诗华日报)

田(世界早报)

小黄花青草地(世界早报)

文苑(马来西亚日报)

艺盾(马来西亚日报)

文协园地(美里日报)

竹原文艺(美里日报)



2000-2011文艺副刊



新激流(国际时报)

世纪风(国际时报)

笔汇(国际时报)

文艺村(星洲日报)

星座(星洲日报)

文风林(诗华日报)

新月(诗华日报)

峇南河(联合日报)

钻油台(联合日报)

文苑(联合日报)

文艺梦(联合日报)



“书写婆罗洲”理念



把 婆罗洲华文文学当作一个区域文学的书写策略,始于田思在2002年于诗巫中华文艺社所主办的文学讲座会上所发表的主题演讲<书写婆罗洲>。2003年砂拉 越星座诗社也邀请田思作一场类似的演讲,对这个理念有了基本的共识。此后田思又发表了<再谈书写婆罗洲>(2007年电台访谈录音记录)、〈书写婆罗洲是 乡土文学吗?〉(2008年)、〈共饮一江水、畅抒大地情〉(2008年)与〈砂华文学的本土特质〉(2009年)等相关论文。“书写婆罗洲”的概念渐渐 受到国内外文坛的重视,如陈大为、钟怡雯、李瑞腾、莊华兴、孙福盛等学者,都曾经撰文评论。2008年西马佛教教刊物《普门》的编辑到砂州组稿,并于该年 11月出了《畅抒大地情--书写婆罗洲》专写。新纪元学院中文系所出版的《中文人》期刊,也于2010年6月刊出《书写婆罗洲专号》。该院讲师伍燕翎、苏 燕婷访问砂拉越星座诗社前主席林武聪与前秘书林国水的专访文章,用的题目正是〈走一趟婆罗洲文学的现代之旅〉。这篇访问稿也谈到了星座诗社的成立与发展经 过,其创作表现与“转型”的问题。





在这里顺便解释一下什么是“书写婆罗洲”的理念。我们不妨引用一 下《普门》杂志中〈记录一座雨林〉的一段文字:“婆罗洲的特色,就是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多元生态,多元景观。它是世界第二大的雨林,仅次于亚马逊河流 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空背景低下,我们如果能够以婆罗洲为重点,进行我们的文学创作的话,它可以形成中文阅读世界里,一个很受瞩目的亮点………从不同层 面去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其中包括历史掌故,乡镇,风俗,生态,街巷历史,图片等等”。(5)至于“书写婆罗洲”是不是一种乡土文学,在下一页的“婆罗洲 笔记”中有一段话:“书写婆罗洲拥有乡土文学的本质,但却与乡土文学有不同之处。乡土文学,属于文学题材的范畴,而书写婆罗洲则属于多层面的文化建构,所 涉及的范围包括:奇山异水,壮美河山的探险与描绘,各族风俗习惯的采风记录,各族关系的探讨,古迹考察与维护,环境关怀与保护,地方志,人物志等。” (6)至于书写的态度,书写婆罗洲拒绝哗众取宠的扭曲,而是建立在包容和尊重上。



潜在议题



总之,“书写婆罗洲”的提出不外是一种文化策略,它具有以下几个潜在议题:

1. 以多元文化的发扬来制衡单元文化政策的霸权。

2. 以传统本质文化的维护来抵抗全球化的市俗侵蚀。

3. 以“在地书写”来善用丰富多彩的本土资源并表达真实感受,以“场所精神”来表现雨林奥秘和乡镇风光。

4. 以环保精神和中庸思想(包括爱护大自然)来节制盲目发展与功利主义。

5. 以“慢活”和“自然纯朴来对比焦虑紧张,虚伪装作与过度透支的生活方式。”



文学展览/文艺表演/演讲/简讯诗比赛



砂 拉越星座诗社这次主办“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可说是“书写婆罗洲”理念的一次检验。它通过文学展览,几乎涵盖了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近半个世纪在 砂,沙,汶三地华文文学作者的创作总成绩以及文学活动的轨迹,真正达到了“肯定文学成就,整合文学资料,宣传乡土意识”的意愿。



为 了贯彻“促进公众对文学活动之关注与兴趣”这项宗旨,主办当局除了在展览布置与设计方面精益求精之外,也安排了几项精彩的活动。例如古琴伴奏艺术歌曲的演 唱(由陈建造与杨万豪呈献)。而同为五脚基表演艺术坊导师的林世伶,更作了一场生动的“童诗朗诵现场教学与表演”,吸引了许多儿童和家长参与。这对推广文 学,争取年轻一代的文学爱好者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文学必须有传承,否则便是孤芳自赏。因此,“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的筹划者特别安排独中老师带领学生们在 放学后前来参观展览会,边听讲解边作笔记,并设有“有奖文学常识问答”,以资鼓励。



随着社会的演变与科技的发达,文学 也要与时并进。这项“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被带入商业广场来举行,是“文学走入社会,走入人群”的另一次尝试。而在讲座会上,更特别邀请了文学网站主持人 石问亭作一场有关〈谈网络文学〉的演讲。另外两场文学演讲是由林离主讲〈散文略谈—从文学角度重现当下政治生态〉,以及田思主讲〈雨林谈诗〉。三位主讲人 在演讲过程中都用了电脑幻灯片(powerpoint)的呈现方式,听众踊跃发言讨论,形成良好的互动。在为期一个月的文学展览中,星座诗社也趁便举行了 一项“简讯城市诗”创作比赛,即以手机简讯传递有关城市生活主题的短诗创作。这项别开生面的比赛,在我国可说是第一次举办,反映非常热烈。



在“婆罗洲华文文学巡礼”行将落幕之际,笔者作了以上这番总结,期待在下一趟心灵旅程中,我们以满载的背包,再次徜徉在这片雨林沃土。



注释:

1. 周翠娟《砂华文学团体简介》,诗巫中华文艺社,2006

,页24。

2. 黄裕斌《砂华现代文学的滥觞与转型:星座诗社考察》,《犀鸟天地》网站,2010。

3. 《国际时报》1991年12月28日。

4. 《中文人》第9期,新纪元学院中文系,2010年6月,页6。

5. 《普门》106期,普门杂志社,2008年11月,页10。

6. 同上,页11。

Friday, October 21, 2011

客家小妹 葉痕

客家小妹與家人經營一家咖啡店,也是我經常小坐看報聊天的地方•只要我一入座就會端上一杯熱騰騰咖啡,十年如一日,風雨不改•只是近日市景較差,坐咖啡店閒聊的人少了,顯得冷清,店內少了一個小攤位,只剩下一個馬來菜館、及干盤攤。
「小妹,你是客家人有沒吃過客家雷茶和亮豆腐?」有天偶而聊及客家傳統美食•
「聽都沒聽過,別說吃過•」
「你還算是客家人嗎?」
「我老媽是福州人•」
小妹老爸還在金店打過工,因此她們姐妹還憧得打金技朮,只是老的過逝後,只好靠姐妹在家打金過活,賺點小利•後來小弟標得政府學校食堂伙食供應,至今還開了咖啡店,經營家庭式飲食一站。
看他們一家任勞任怨,不求什麼只求一家溫飽,在日常生活交談中才知他們是來自客家家庭•令人感到好奇那七老八十的母親卻以老父家鄉方言與兒女交談,因爲福州人一向對自家方言非常執着•
「嫁雞隨雞啦••」有次客家妹提及毋親•整天吵着兒女用車載她去醫院拿藥、走親戚,只是店里沒人手走不開,引來一陣失控的爭吵•
吵的是客家方言,過後問及小妹:「你們吵的是那家客屬方言?」
「廣寧客•」小妹回應,也就是我們平日所謂的廣寧人•他們早年多居於拉誏江上逰一帶,過着割膠種殖樹膠為生,我中學同班同學不少來自上述地區,偶而也聊及他們的生活點點滴滴•鄉下人閒來沒事就是聚賭,每當把膠片胡椒賣完就在回程船上聚賭,到岸時把錢輸得精光,苦了在家等候的鄉親父老•
不過我的一位客藉學長常愛嘲笑我們這批居於市區閩南學弟,稱我們為福建蠻夷之邦後裔•
他說:「反清覆明的農民革命首領洪秀全就是咱客家人•」他常以洪秀全抬高自家身份,沾沾自喜,在他眼中我們只是蠻夷之後的次等貨•50年代北歸參加社會主義建設,歷經三反五反,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浪潮,最後逃到美國去,幾年前還回鄉探親,只有留下昨日桃花的遺憾•
今日見到客屬新生代,多數不會講客家話,因為方言難於進入華社,就見一嘉應同鄉會會長就是不會講客家話的嘉應人,他與兒女的交流只靠華語以示不忘本•
問及客家小妹可知鄧公叔這號人物?她搖頭表示:「我的父輩提都沒提過••」聽來有點責備口氣•
「附近有條鄧公叔路••」她忽然提及:「就是不知鄧公叔是誰?」有點失落的感覚,然後問及:「是否每一條路都要以我們不知道的人名命名?」把我問得尷尬異常•
我突然感到我們的新生代對歷史的忘劫已陷入深沉的谷底•也許大家生活於不同的空間,對歷史價值觀有不同概念,像只求三餐溫飽的客家小妹,歷史對她也不見顯得什么意義•
「鄧公叔是誰?」
「不知道•」他是你們的港主啊•
附近就有一個紀念港主公園,誏後代子孫緬懷先人當年登陸之祭,平時寂靜無人,只有流浪漢在那里會周公,附近有一間華小,師生都不知港主當年於那里登陸開荒,後返回唐山埋名埋姓,只留下追隨者,流落於拉讓江流域•只是客屬後人於60年代大起大落,參與當年武裝反殖鬥爭,也有參與殖民政府剿共形動,只是歷史上的是非,至今還沒有定奪•
鄧公叔若是泉下有知不知着何感想。

21•10•2011。


Sent from my iPad

Thursday, October 20, 2011

《试写天堂鸟》自剖记 石雨


拙作《试写天堂鸟》,用<试写>两字是有原因的。因为天堂鸟虽是长
於热带雨林的一种花卉,但在见到它时,早被人们移植在酒店花园,或是一
般公园,当着一种绿化的点缀。总之,经过一番翻种的天堂鸟, <野花>
总有一些区别。因此在写天堂鸟的感受,就受到<试写>的束缚意象。

写<天堂鸟>的冲动,是在旅澳期间。於悉尼,见到一串串来自家乡的
花 ,待售的天堂鸟,因此引起乡愁。而当地卖花小贩则告诉我,澳洲北部
虽有种植天堂鸟,但大部份却来自国外的印尼,和马来西亚,而我却表示来
自马来西亚,客居贵国。想不到这麽简单的表白,却引起了他巨大 慕和响
往。他 慕的是:我们的热带雨林的山川大河,森林里的千 种昆虫植物,
在国外,当人们提及你的国家,你的国情,那是一种十分敏感的微妙感觉,
至少可以令人感到一种生在马来西亚的荣誉。在这一段时日,也偶遇一些来
自我国,<为了下一代>教育而落户在此,过着一种对自己国家资讯封闭的
困顿和无知,而深感遗憾。想及天堂鸟,因此我写及<困顿了展翅欲飞/在
那里/无法听到啼春喜悦/唤偶急却/ 物身影/多有造物者戏 的笔触…
…>。
在墨尔本一战争纪念碑见到:<BORNEO WAR 1962>字样, 令人想起家
乡的天堂鸟。所谓<1962婆罗战争战>,大略指六十年代,我国争取独
立斗争,引爆一阵动乱的历史事件。不论历史是非功过,在洋人印象中,那
一场森林战役,殖民主义者总是那时代的赢家。天堂鸟是否是像徵那时理想
主义者困境的意象。於是我写着:<争脱不了千年的咒章/被诅为一只永不
起飞鸟/修长姿采/即是一根栅栏/困顿了展翅欲飞>。 理想主义者的困
境,在恶劣环境中,於是、<天堂之路/是每朵天堂鸟的诉说>。当然,在
那风雨年代,<偶而被采/包以人间一道符/运往花 途中……>。
那是花(人)间浩劫的直接描述。写的是花,想的是人的不幸 心酸。若你
是一朵天堂鸟,你是否 我一样<多想在绳困/奋然而去/一阵风/了断心
愿>。
《试写天堂鸟》写於96年,旅居於澳,回来後搁置一旁。两年後在整

Wednesday, October 19, 2011

璀璨年代文学的沧桑--拉让文学活动的回顾与探讨 阿沙曼



砂华文学是马华文学的一个重要部分。砂拉越加入马来西亚之前,它的播种,成
长与茁壮,均有它特殊的环境,包括人文社会,与独特的发展过程,尤其是在某
个发展阶段,所表现的突出时代感与强烈的思想性,即是砂华文学的独特性,尽
管这样的历史时期是断暂的。

尽管砂华文学在马华文学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也尽管有它独特的发展过程,惟长
期至今未见砂华文学的完整史料,纵有局部片段的叙述文章,也不免以偏盖全,
颇具浓厚主观成分,欠缺完善。它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有关早期作者,若非
已经作古,也因时移势易而物非人非,加上其他种种因素,已对砂华文艺兴趣索
然,聊表关注而已。而目前有关砂华文学史料的工作者,都碍於有关资料的匮
缺,无从着手而心有馀力不足。

整理砂华文学史料的重要性


以时间而言,砂华文学的发展历史不算很长,惟却有它的发展环境,一定的发展
规律与本身的独特性。尤其是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期的这个历史阶段,许
多文学工作者都通过文学与社会运动相结合,而突出砂华文学的特点。他们的充
满热情洋溢,激情与深沉浓厚的感情,透过各种文学形式,反映了在当时谁都无
可避免的大时代的社会冲击下的现实,与残酷现实中的各种最真实的感受;而现
实主义文学即成了当代文学路线的自然产品。因为正当反殖争取独立的民族主义
运动,激发各族人民的政治意识而掀起高潮的时後,凡有信仰理想与正义良知的
年青文学工作者,是不能对此现实无动於衷而置身事外的。当然,也因其时的年
青文学工作者遂後横遭变故,与叵测的人生际迂,致使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得已放
弃文学活动,而异常无奈地告别文坛。即使今日能够挚着文学而有所成就饮誉文
坛的著名诗人吴岸(丘立基),与社会学者田农(田英成),也不过是绝无仅有的异
数。

谈及砂华文学,大家都肯定有它的独特性。惟这独特性究竟为何呢?事实上,除
了多元化民族而构成的特殊人文社会外,经受长期的殖民主义统治,直至民族主
义思潮产生巨大冲击,最终导至社会经由量变(抗日,反让渡,反人头税,反麦
米伦教育白皮书,反大马)至质变地方议会直接选举,加入大马)之社会变革的整
个历史蜕变过程,应该是这个独特性的重要方面。

岁月无情,这些历史的沧桑转眼间即逾三十年,到今日时移势易而人非物也非!

以上这些不是目前新一代的文学工作者所能理解和体会的。因为所处的时代不
同,钜大的社会变化的情况下,所接触到的人与物,与所看见的社会景像,都与
当代的一切截然不同。可是砂华文学要得到承前启後的发展,却需要新一代的文
学工作者,对砂华文学的发展历史,有所了解与认识。对待砂华文学的正确态度
应该是,除了目前的认真写作之外,也应该对过去的情况有所了解与认识。换句
话说,不应该割断历史的脐带,而仅看眼前的砂华文学及其成就。这是另一个方
面。

另一方面,许多人或有同感,此即大马文坛一提及马华文学,往往即将西马的文
学,及其历史背景,目前的发展情况,当为整个马华文学。换句话说,西马文学
代表东马文学(包括砂拉越),也等於马华文学。此种现像,尤其是对一些马来西
亚以外,兴趣并从事研究马华文学的学者或作家而言,可能会因此产生错觉。此
种错觉的可能性是只知道西马的文学状况,错误地认为这些就已代表了一切,砂
华文学因此被忽略,而失去它在马华文学中的地位。对於砂华的文学工作者而
言,这是颇令人遗憾的。

惟从另一个角度而言,这是他们对砂华文学,尤其是它的发展历史炔乏了解。事
实上,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因为多方面的因素而显得非常贫乏。尽管目前资讯传
媒设备已臻完善,可是西马华文报章与国家电视台尚且会将砂拉越误当沙巴,更
何况是文学的一般呢?

因此我们不只要目前年轻一带的文学工作者,明了本身文学发展的历史,也要让
真正的马华文学工作者,与外来有志於马华文学研究的学者,真正,正确与较全
面的了解构成马华文学的砂华文学,则从各方面收集材料,以整理砂华文学的史
料,不仅有它的积极意义,而且有其重要性与迫切性。

观点与态度的商椎


兹悉,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已着手这方面的计划,这是令人欣慰的。砂拉越华族
文化协会於三月十一日在马来西亚日报,刊出其文学组专刊第一期,题为“六十
年代拉让盆地文艺慨述(作者田纪行),“应该是它所认可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对于砂华文学中“拉让盆地“文艺活动的历史观点与态度。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直从成立以来,是一个备受重视并在华族中颇具代表性的文
化团体。这是它在推动华族文化活动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例如:举行历史
文物展览,主催有关砂华文学的专题讲座,资助出版丛书;现在又策划整理有关
砂华文学史料。这些都是颇令人赞赏的文化活动,而对砂华文学史料的整理,尤
令人关注与重视。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对文化活动的良好出发点与积极性,应该获得肯定。惟对於
整理砂华文学史料过程中,所涉及的历史观,政治观点与文学观点,却是有待商
椎的必要。

有关砂华文学史料的整理,应该持着严肃,认真与尽可能全面深入的态度,否则
草率与主观片面可能带来历史的後遗症,以致後来者以讹传讹,以错误当为史
实,则其後过所导致的不良深远影响,实是不容忽视的。这也是对历史与後来学
者负责任的态度,即使研究与整理马华文学史料,也应该持着同样的态度。因
此,对待砂华文学史料的观点与态度,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

社会的演变与发展,有它的一定的规律,因此看历史必须客观。所谓客观即是在
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与社会情况下,看当是的人和物和一切社会现像,而非在今日
的历史条件与社会情况下所持有的标准及眼光,去看昨日的历史现像。正如处於
尖端科技高速发展的今日,当人们普遍享用微波炉的时候,你不能也不应该认为
人类原始社会发展时期的钻木取火,是幼稚可笑的!因为在社会的一切都处於原
始的历史条件下与情况下,懂得钻木取火已经是人类的一大发展,与智慧的重大
进展;方法虽然简单,惟影响从此深远。

看砂华文学的历史与整理,有关的史料也一样,切勿以九十年代的社会眼光,来
否定五十与六十年代砂话文学作品的某些方面;尤其是当时的历史与社会条件
下,这些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时代感与强烈的思想性。有监於此,作为砂华族文化
协会文学组成员的田纪行先生,在他的“六十年代拉让盆地文艺活动概述“一文
中,形容在诗巫出版的民众报文艺副刊“赤道文艺“:‘在拉让盆地文坛上并不
能形成气候’,并谓‘今天看来,反殖时期的坚持现实主义的文学创作手法的文
艺作品是有些幼稚肤浅’,这些观点是值得商椎的。

“赤道文艺“的‘不能形成气候’,所指为何?而反殖时期的六十年代的‘文艺
作品有些幼嫩肤浅’,所指的不知是内容或是创作技巧?我认为田纪行先生的这
些文字有欠恰当。

赤道文艺与民众报


提及“赤道文艺“不得不提及民众报之创刊,及当是时的历史背景与社会情况。
五十年代末期,是亚非拉民族主义运动最篷勃的时期,尤其是邻近地区声势浩大
的左翼运动,直接刺激了当时作为英国殖民地的砂拉越激进民族主义思潮的迅速
扩散与发展。学生运动,职工运动与农民运动因此应运而生。砂拉越殖民地的第
一个标榜社会主义的左翼政党,便是如此背景下的产物。六十年代开始,左翼政
党的公开引导,加之左翼统战势力的公开配合,遂使当时反殖运动犹如星火燎
原,推向了高潮。在这样的殖民地社会情况下,一九六一年民众报在诗巫创刊
了,(它的直排报头提字,还是特请当时任工会座办的庐镜川老先生书写的)。它
的董事长为政坛红人兼职工运动领袖赵松胜,主编陈景益,编辑张宗利,刘增
勤,副编辑邓裕强,记者李岩水,林如化,丁家詹,而经理先後为刘本文与吴庆
利。这是政党,工运与知识分子为公同理想的结合。

民众报与第一省古晋新闻报及翌年稍後在第四省美里创刊之砂民日报一样,报纸
立场鲜明:为殖民地人民伸张正义,与唤醒殖民地人民的自治独立意识。因为这
样的立场与报章大胆言论,遂使它畅销拉让江流域,尽管其时不论陆上交通抑或
内河运输非常落候。“赤道文艺“也是遵循着同样的立场和目标而创刊(事隔
三十三年创刊确实日期无法记忆,手头又缺乏当年报纸资料可考)。“赤道文
艺“是周刊性质,每周一期,本人负责主编。自它创刊至一九六二年十二月九日
汶莱事变,而後遭殖民地政府引用有关法令加以封闭,前後出版逾百期。民众报
较後也出版周刊性质的另一个文艺副刊“新旗手“。与“赤道文艺“比较,“新
旗手“水准较低,顾名思义是供初学写作者的园地。在拉让江流域,这些文艺副
刊是普遍受到欢迎的。尤其是“赤道文艺“所刊载的作品内容多能反映当时的社
会现实,与存有强烈的思想性。

璀璨的年代反殖运动已达高潮,处於那个时代的社会情况下,凡有理想的人,不
会对社会现实视若无睹,而许多年青作者在此种情况下,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
抒发他们的内心感受与“母亲的土地“共脉搏与共呼吸,并且强调文艺应反映社
会现实,与作为社会上层建筑之一的文艺,应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是完全可以理
解的。

主编“赤道文艺“时,曾经有人批评它的水准不及古晋“新闻报“的“拉让文
艺“,其时我认为“拉让文艺“创刊已有年,它能维持水准与它在推动砂华文学
所扮演的积极角色乃可肯定,惟欲将草创时期的“赤道文艺“与它作个比较,则
是有欠客观与恰当。而我也认为,文艺创作的水平应该而且可以通过作者本身不
断体验生活,与不断进行文学创作来逐步提高。同时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实比
技巧的应用更为重要,这是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方面。因此,我始终认为,
“赤道文艺“的水准问题并不重要,而重要的是“赤道文艺“中的作品,能否反
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使读者从中得到共鸣。同时通过这些作品的思想性,配合社
会运动的需求,“赤道文艺“,“拉让文艺“与砂民日报的“赤道风“,都负有
同样的历史使命与任务。

这也是当时的文艺创作方针。“赤道文艺“生存期间,它所发表的小说,散文,
杂文与诗歌,均反映了这方面的文学特点。它们描绘农村的生活,工人的愿望,
及巧妙的反映反殖运动。这些作品严格来说尚为能臻至成熟,惟基本上仍能生动
反映当说的社会现实,比失它的感染力。其中不少作品,也获“拉让文艺“的转
载。

“赤道文艺“的作者多来自第三省(拉让江流域)。诸多作者中,写得相当勤快的
有砂海(孙春德医生),他写小说,也写诗歌。一九六二年“赤道文艺“的文艺总
结,乃由他执笔;目前这些资料皆荡然无存,殊为撼事,否则可令人窥探六十年
代初期拉让文艺活动的一班。田石,另笔名雨田,山(扬艺雄),也是其中一个,
他擅常写风格近似中国著名诗人闻一多唯美主义的诗歌。作者中甚至还有一位远
自毛里求斯岛的梅先生(梅先生的名字与笔名无法记起。其时毛里求斯岛是英国
的殖民地,现已独立,梅先生为该岛国一家华文报的总编辑。我曾有通过信,後
因时局突变而联络中断)。这些作者与我一样,皆因客观的原因均无存稿,或发
表过的作品剪报。虽然如此,田石兄仍珍藏着他写於那个年代而又从未发表过的
仅有手稿。这里仅引述其中两首:

苏醒的土地
人声沸腾
但海洋热烈翻浪
一声比一声拥起得更紧
在这块经过抑郁的土地

为盼望一个新的明天
为明朝一个美丽的太阳
再暴出一阵震空的朗笑

这是作者於一九六二年八月份写於美里的一个群众大集会後,题为“独立之
声“。

以下是另一首题为“当我要离开你,土地!“的诗:

这样不平凡的日子
一切都像激动的海面
我应了这个号召
离开了你
别了故乡
来到这个遥远的祖国边疆

一切回忆会带给我们无限幸福
而空虚和惆怅
有时紧紧依着我们的心坎
尤其在这样静静的晚上

但这一切会渐渐消失在我们的心间
痛苦将会被理想与战斗的热情戟散
一切都变得很正常

又是一个静静的夜晚
乌云满天狂风大作
忧郁的祖国沉重地走着

遥远遥远的地方
已经传来了战斗的声音
随着空气在震荡
它使我的心头又一次掀起波涛

我怀念我生长的地方
当我须要去向更遥远的地方
呵,故乡啊
可爱的地方

我渴望并且热烈盼望
这里美丽的春天
让我兴奋把痛苦甩开
让幸福和理想占有我心怀

田石的诗足以反映那个不平凡时代许多满怀理想的青年的激情与忧郁。惟这
些也只有经历过那样年代的人,才能理解与体会。今日要欣赏类似田石这样
的诗,就要让时光倒流三十年,去回顾那不平凡,而又令人苦涩的年代。了
解其时的历史背景,社会情况与身怀远大理想抱负的热忱激情,以及结果在
残酷现实的重重挫折下,无语问苍天的闷郁心情。倘论年龄,当时许多年青
作者与田石一样均於十七至十九之间,而他们作品所抒发的思想感情,无疑
近乎早熟,惟如此现实主义作品又何其自然!

“赤道文艺““拉让文艺““赤道风“的文艺统一战线


第一省古晋新闻报创刊於一九五六年八月一日。
第三省诗巫的民众报创刊於一九六零年四月二十五日。
第四省美里的砂民日报创刊於一九六一年二月十一日。

六十年代开始,英属殖民地砂拉越的反殖运动进入高潮之际,这三家华文报
章即在共同的目标与社会道义喜爱,形成文化上的共同阵线。它们所属的文
艺副刊即新闻报由吴岸(丘立基)负责主编之“拉让文艺“,民众报由阿沙曼
(邓裕强)主编之“赤道文艺“,及砂民日报先後由余明光与田石(杨艺雄)所
主持之“赤道风“,也自然形成了统一阵线,经常互相转载有份量的作品。
倘若说这些作品,能即时通过文学的形式,而生动地描绘出当时的社会运动
情景或反映作者对社会现状的强烈爱憎思想感情,则不能不说这些思想性强
烈的作品,有它当时的典型性与代表性。一九六一年民众报曾经发表的一篇
有关砂拉越人民联合党成立二周年庆典盛大文娱晚会及大集会的报导文学,
及“赤道文艺“中一篇沉痛非洲大民族主义者刚果共和国总理鲁孟巴遭受杀
害的诗篇;另有一首反映在寒夜中张贴反殖标语的短诗,(这些作品的标
题,因手中没有资料而忘了),应该被视为这类作品。

英殖民地政府并不喜欢这三家华文报章的左倾与反殖言论,当然也不喜欢这
三家报章文艺副刊中所发表的内容现实,思想性强烈与主题鲜明,极易令人
产生共鸣的一些文学作品。一九六二年殖民地总督亚历山大。华德尔发表声
明警告华文报章遭“渗透颠复“,被利用鼓吹暴力的工具,其中他引述了
“赤道文艺“发表过的一首题为“我是诗“的短诗,这首诗好像只有两段,
开始的一段好像是:

我是诗,
我是子弹
我知道在那里开花
射向敌人的心脏

那段期间,文艺的统一阵线致使我们联系密切,互相鼓舞与遥相呼应。一九
六一年中旬,监於当时承印新闻报的婆罗洲印务公司将购置铸字机铸造铅
字。於是吴岸提了个建议,此即第一省方面由他整理其作品,第三省由我整
理我的作品,以及第四省由雷皓明整理其作品,并交由婆罗洲印务公司印刷
出版(吴岸,阿砂曼,砂耶)三本诗集。我赞同此项计划,且即刻着手整理自
己发表过与未发表过的诗稿;同时也协助荟集与整理了雷皓明发表过的作
品。砂耶为雷皓明常用的笔名,作品散见当时新加坡出版的南阳商报,星洲
日报,新报,“耕耘“,“人间“杂志,只是世事变幻叵测,天难从人愿,
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八日古晋新闻报与诗巫民众报皆因刊载一篇评论“反殖
火炬,永扑不灭“,而遭控煽动罪;与遂後颇为动荡的时局,以致上述出版
诗集的计划突告夭折。吴岸事後将他的作品,寄往新加坡的杏影(南洋商报
主笔)处理,历经相当长的时期了无下文,却又不只为何展转带至香港,由
香港某一个出版社负责出版。这本诗集即为令人重视与激赏,也是六十年
代,现实主义砂华文学的第一本诗集“盾上的诗篇“。而我经整理好的诗集
及一九六三至六四年中在比安定的日子所写的,而又未发表的另两本诗集,
连同代为整理的砂耶诗集,也因时局关系托友人代为收藏,却也遂一过手不
知它归何处,以致最后不知所终了。

此外,砂玲(沈泽枝)也受鼓励,将她的作品整理成集,交由上述印刷公司出
版,因同样的原因出书计划作罢。而已整理妥当的手稿,在当时的白色恐怖
时局下难以保存而无奈烧毁。我们这一代的文学工作者命运特殊,谁料竟连
手稿也这么沧桑,今日想来造化弄人,难免感慨万千。


砂耶与拉让文学活动


目前年青的写作人,可能对砂耶(雷皓明)相当陌生,惟在五十年代至六十年
代,却为拉让江文学工作者所熟悉。因为他不只是一勤於写作的文学工作
者,而且拉让江流域的文学活动,由他的推动而产生深远的影响。他原为美
里人,祖籍湖南,一九五一年前往诗巫中华中学升学,稍後转校敦化,并在
卫理中学高中毕业。

中学时期,雷皓明即已投稿香港之“华侨学生“杂志,与新加坡之南洋商
报,星洲日报,新报,“荒地“,“耕耘“,“人间“月刊。他与拉让江文
学有过直接渊源关系的两件事是:

(一)五十年代初期至中期,他主持过诗巫诗华日报的文艺副刊“学生园
地“,(其时主笔为已故的许来夫先生)。这文艺副刊对当时的拉让江文学的
推动,确实起了极积的作用。同时,这文艺副刊也涌现了一些令人瞩目的作
者;诸如诗写得不错的日南(原名丘长逢,他当时就读於天主教会的圣心英
校,曾服务於教育部),及全应(原名陈全应)等等,是这时期写作极积的作
者。

(二)同个时期,他创办与主编过一份未经注册的地下刊物“草根“,这是一
份以原始的印刷技术,即以手工刻蜡纸,然後用手推滚筒印在八开纸上,虽
然粗糙,却是当时拉让江流域普罗大众文学的启蒙刊物,内容以反英殖民主
义为主;当时,许多激进的学生与知识分子,皆看过这份地下刊物且深受其
影响。

雷皓明於一九五五年返回美里,曾往汶莱执教华校,稍後返回美里在美里日
报担任记者。一九六二年砂民日报创刊,他出任总编辑。一九六二年中,他
开始遭到英殖民主义的种种对付,这是後话。砂耶写小说,散文,杂文,评
论,尤其擅写长诗。他曾在“耕耘“作月刊发表过两首诗:“给一位马来兄
弟“,与“砂拉越,我回来啦!“,感情丰富真诚。(“荒地“,“耕耘
“与“人间“是当时深受欢迎的刊物。)显然的,六十年代的拉让江文学活
动中,砂耶(蕾皓明)是一个影响颇广的重要文学工作者。深受其影响者中,
包括沈辛(张宗利),其作品多数发表於新加坡新报“心园“,及诗华日报
“野草“。还有使用笔名蚯蚓与了二的丘道惠,其作品散见於新加坡华文报
刊,如“荒地“,“耕耘“,“人间“等刊物。另外,笔名苗夫与阿然的徐
源福(曾任诗华日报,砂拉越商报之主编),其诗歌常发表於新加坡新报“心
园“,及“拉让文艺“,其中一首“胡椒之歌“颇具现实意义。以上三人於
一九五七及五八年间,曾组成编辑小组负责诗华日报的文艺副刊“野草“。
(其时该报主编为已故刘杏村先生)。

同时期的尚有拾一老(谢国文),其小说常见南洋商报;沉思(蔡诸城),擅长
写短篇小说,后期在新闻报,与另一作者林明(林广民)一样,发表了许多有
关达雅族历史与民俗介绍的翻译文章。

此外,颇值一提的作者尚有:

史武,另笔名史洁(蔡存堆),文章多发表於新加坡新报“心园“,古晋新闻
报“拉让文艺“,也是民众报的基本作者。

舒平,预声,舒然(蔡存荣),擅常写散文,曾任诗华日报,砂罗越商报编
辑。砂玲(沈泽枝),在新闻报“拉让文艺“发表过不少小说与诗歌,曾有一
首旅行布拉威感怀而作的诗歌,感情丰富予人深刻印象。她对文学理论,尤
其对中国文学理论家巴金的“文学概论“颇有研究心得。

于宁(宋志明),擅写诗歌与小说,作品多发表於“拉让文艺“。九十年代的
读者对他的笔名“桑木“,“黑岩“并不陌生。

以上大多数作者,后来皆因现实环境或不幸的人生遭遇而告停笔。

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可谓拉让江文学的活动中,现实主义文学最为活跃
与思想性最强烈最突出的时期,这是由于社会形势所使然。新闻报,民众报
与砂民日报被封闭後即呈现空间。自七十年代开始,现实主义文学获得填补
空间而发展起来。

拉让文艺活动的活跃时期,应该是在一九五七年至一九六二年间,因为许多
作者除了拥有机会向外地报章投稿之外,本地报章的文艺副刊,也是他们的
天地,这些报章之中,除了诗华日报,尚有越华商报(主编徐源发,文艺副
刊“萤光“),及民众报。尤其是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二年间,此种文化活
动与当时的职工运动,农民运动,维护华教运动及政治运动等社会运动所形
成的形势息息相关的。一九六二年砂拉越殖民地社会的民族主义运动达至了
最高潮而现实主义的整个砂华文学活动也随之达致最篷勃的时期。

拉让文学从启蒙至发展,有它本身的基础和动力。所谓基础即是长期来报人
皆能提供有限的空间,种植文学的幼苗,以致文学活动能够不间断地进行。
而动力即是这些对拉让江存有浓厚感情,与有着强烈乡土意识的文学工作
者,他们曾经以理想和抱负,所发挥的热忱与冲动,辛劳地默默耕耘。虽然
他们曾经迫於无奈而抛笔转行,毕竟在拉让文艺的土壤里,有他们流过的
汗,滴过的血,与他们踏过的沉重足迹。文学原本就是社会的上层建筑,因
此在那不平凡的时代,它反映社会的现实极其自然。

回顾历史,田纪行先生所称的“拉让江“三大诗人,“与提及有关人物,肯
定是史料上的错误。因为所提的有关人物,除吴岸(丘立基)及雷皓明外,其
馀均与拉让文艺根本沾不到边,扯不上任何关系。而将并不全面的第一省文
学活动与拉让江文学活动划上等号,尤其错误。同时,将田柯,鲁钝及其作
品,列为这时期的“代表作家与作品“,实属不当。

文学史料整理的一些建议


整理拉让文学具有极积的意义与它的迫切性,这是可以肯定的,因为以上说
过它是构成砂华文学的重要部分。它的正确史料,也给砂华文学提供了重要
的基础。没有它,砂华文学的历史是不够完整与全面的;没有正确与全面的
砂华文学史料,马华文学史一样是残缺不全的。有监於此,仅向有志拉让文
学活动与砂华文学历史研究的文学工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循正确的轨道,寻找史料远头。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什至追朔得更
早,砂拉越社会一切均告落后,本土文学活动的唯一依赖媒体即是华文报
章。因此,不同历史时期华文报章的文艺副刊,实是拉让文学什至砂华文学
的第一手资料的正确来源与根据。既然如此,它即为史料源头铺设了明确的
轨道。换言之,这些媒体是:五十年代在诗巫前後出版与发行的侨声报
(9。8。1950--1。8。1952),诗华日报(1。4。1952),大同日报,新民报
(17。11。1956--5。8。1957),民众报(25。4。1950--12。12。1962),越
华商报(1958),古晋出版的新闻报(1。8。1956)。

这些文学媒体中,创刊迄今已有四十年的诗华日报对研究与整理拉让文学是
颇为重要的。它的文艺副刊,从开始至目前,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文学内容,
与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学流向。

二。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的拉让文学,甚至砂华文学史料的搜集与整理,不
应该只限一方面而是全面。此即除了现实主义作品之外,尚应包括现代派的
创作与传统旧体诗。

社会演进已改变了人的思想意识,目前意识形态斗争尚且已过去,更遑论文
学流派之争。事实上,今日砂华文学甚至马华文学的作品中,现代主义与现
实主义已经自然融合,无以分别,惟此种趋势并不阻碍文学的发展,与水准
的提升。这是好的健康的现象。李笙,风子,蓝波的作品,足以反映两者的
结合,兼具时代感与民族感情。即使有现代派大师余光中的诗,何赏不令人
有同样的感觉。

“诗宗“旧体诗一直是拉让江儒雅文人坚持已久的文学特色,在拉让江本土
文学活动中,他们承前启後,数十年如一日,比现代诗尤具延续力与持久
性。即使是目前它的诗风仍方兴未衰,和对有声,自成一个文化圈。

拉让文学甚至砂华文学的整体,应来自以上三个方面。万宗归源,它们来自
中华文学,应该是无可争议的。也因此,史料的搜集,整理与归纳,应能扩
大至更大的层面。

三。对待史料的态度,应该客观严肃与谨慎,切忌主观偏见与道听途说。有
两个问题颇值得探讨与重新定位的是:

(一)砂华文学中是否真有“侨民文学“?“侨民文学“可予肯定,可是,对
“侨民文学“迄今无任何史料可予佐证,因早期并无文人著书立说,或可短
暂反映侨民意识的痕迹,仅见於五十年代初期的报章言论,却未得如此的文
学作品。

(二)北归中国是一九五一年至五三年的思潮,过后,“北归“与“留下“的
方位问题,有了更广泛,更深入的思索与探讨,并获得了明确的定位。在五
十年代中期开始,我们的诗人称呼砂拉越为“母亲的土地“,即是定位後文
学意识的转捩点。

四。“拉让盆地“是指诗巫的地理名词,把拉让江流域的文学活动局限於诗
巫的地理范畴内,未必恰当。而以“拉让盆地“来概括所有的文学活动也未
必适合。

拉让江的文学活动渊远流长,倘以“拉让“更能衬托出它的意义与特征。
“拉让文学“实比“拉让盆地文学“更有代表性。

小结

砂华文学的历史发展经已逾半个世纪,因此,发掘整理总结这方面的史料是
时候了。当“犀鸟之乡“的诗人吴岸与田思(陈应桐)已经登上国际诗坛之
际,我们仍未能有完整的甚至最简单的砂华文学发展史,这是何其尴尬的
事!发掘史料与编写历史,却是一项要动用人力与资力的文学工程。因此,
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现在担负着推动文化的使命,而毅然负责这项深具意义
的工程,这是值得关注,支持与给予实际协助的。

转载自马来西亚日报“文苑”。24。6。93。

Tuesday, October 18, 2011

唐山媳婦 葉痕

大嫂來自解放後中國,參加過土改鬥地主的南方農村婦女•南來後嫁到我家當大嫂才二十出頭花樣少女,因為在父親守舊的腦里,娶媳婦過門一定要來自唐山,因爲唐山媳婦賢婌,克苦耐勞,不象南洋蕃婆粗俗又不守婦道,形同拉子婆。
通過媒妁之言,名媒正娶我家總算另添一唐山媳婦,老爸笑得見牙不見眼,她與大哥素不相識,只是在新婚之夜才開始培養夫妻感情•那年大哥新婚之喜,在我家是天大喜事,還專人從詩巫請了大廚,屋外搭起臨時帳篷設宴三天三夜,亱間還請來甘榜「萬沙彎」清歌妙舞娛嬪鬧通宵,整整鬧了七天七亱 ,才煙消人散。
唐山媳婦就是唐山媳婦,嫁過門來,正如鄧麗君歌中唱道:
「做人媳婦的墨道理、晚晚困、早早起,起來疏頭抹粉擦姻脂•••
「做人媳婦的煩惱、煩惱鴨無蛋•••

除了做家務外,還得雇店前生意,唐山大嫂真是用盡了一天廿小时还不嫌够,家家户户都誇曾家風水好,娶得好媳婦,只是曾家重男輕女則是最大的斃病•
「曾家大少整天只懂得抱着公雞,到處跑不服正業•」有人在背後閒言閒語•不過在老爸看來男孩吃喝玩楽卻是天經地義•反正小鎮地方小,只有一條街,十幾間木排店屋,都是家庭生意,生活簡單,只要赤裸上身,穿着一條內褲,整天從街頭走到街尾,毫無目的,只在打發無聊時間,也沒人非議•
在街尾有間碼頭工友俱楽部,那是碼工娶睹的地方•
「不是碼工也照樣睹,有人睹到整亱沒有回家,也有人傾家蕩產•••。」
「男人嘛,放工閒着頂無聊,不到樓上聚賭幹什麼?」有人持相反意見•
「別怪睹館,人家又沒強迫,看好自家男人就好••」街坊與論紛陳•
只有曾家大少不賭,也沒上樓觀賭,大家都感好奇尋問•
倒是曾家二少奶奶上了賭館把正在賭得興高彩烈的丈夫拉回家,哭哭啼啼鬧場,並牽動了天天熟睡的馬打厝,轟動了全鎮,爲此賭館休業了一陣子,老板躲到下港詩巫避風,小鎮再沒聽到來自賭館喊打喊殺的叫罵聲•只是不久之後又死灰復燃,更變本加厲,還請几個妖艷女郎在後房着另類服務,瘋魔了小鎮男人。
「妖壽呵!一個婦道人家跑到男人聚賭的地方,晃搖着雙乳,圍了一條欲落的沙龍,拉拉址址•••」後巷女人都誇張的描訴•
「只差沒那遮羞黑色沙龍沒落下,嘻嘻•••」說話的阿廣口水幾乎流下,誏聽者傻了眼•這些一言一語都聽在唐山媳婦耳中,一點都不怪,因為在唐山鄉下,農閒時村民依舊聚賭,賭到天昏地暗,尤其在農曆正月初一賭到十五•來了共产党再難見到這些賭棍,因為聚賭被捕都要舉着賭桌逰街示眾,男人都是愛靣子的動物,經不起批鬥勞改•那檢舉帶頭干部的順子則是她的昔日夢中情人,也不知為何想起他心中就如小鹿亂闖,瞼紅耳赤,那是她心中的痛,永遠的密秘,還準備一輩子帶到棺材中•當她投奔南洋時刻,順子與村里年青人都響應號召,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遠赴朝鮮前線,「保家衛國」痛打美帝國主義。
都過了一甲子,唐山媳婦依舊忘不了順子,「兒女都已成群,怎麽還是那麼長不大」•心中總是那么自責,「要是那年我不赴南洋,就不會當曾家苦命媳婦,托了半輩子,托出一身疲憊、病痛、爲的是什麽?」説不定嫁給順子,想到這里烏黑眼眶一亮,還不是脫離不了鄉村的貧困•
「那堆豬糞是我的•••」孩提時代總是提着破籃沿途跟着母豬屁股走,與她相爭的孩子中,一個就是順子•
中國開放後,那時曾家大佬已不在人世,唐山媳婦永遠記隹他老人家的话:「做人要归宗认主,要回唐山过四季•」就因这句话她带了丈夫回到唐山乡下祖屋祭祖拜山,到處走走看看•只是她心中最忘不了童年玩伴阿順,問及當地人都說不知,到了鄉公所一查,才知阿順家人已遷移到城市當農民工,令人感到震憾阿順已着了烈士,戰死沙場•
回來後不久,丈夫坐在安楽椅上看電視毫無跡象也走了,失去了依靠,失落惆悵一時湧上心頭,趟在病床,醫生也看不出什么病症,有一天忽然找不到身影,待找到時只見她朗朗自語,一直叫順子的名字。

16•10•2011。凌晨時分


Sent from my iPad

Monday, October 17, 2011

老狗訃文 石雨




老狗失踪三天, 肯定遭到惡运.
不见屍首, 不是遭到老饕捕之, 煎之, 就是遇上市议会補狗車. 打入人为黑牢, 或卖给餐館着为桌上佳肴, 呜呼哀哉!
狗本是人类忠僕, 平日相處和諧,誰知世风日下, 人类对狗颁布内安法令, 不只对付同類, 也对付异类, 只是老狗不知门外世界多险惡, 以为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走在路上遇上囚車, 算你倒了霉运, 休想学习阿Q精神高喊:[ 二十年後又一条好汉!]. 也妄想你那些昔日绿林好汉前來劫起囚车, 因为他们在法令之下, 自身难保.
因为你是狗, 在人类强權之下, 你沒有狗的权益和訴求, 除非你是两隻脚的[走狗], 那得等待小人当道鸡狗升天。
前不久刘某升天, 狗道之间拍手称幸, 以为从此天下太平, 誰知天依然不变, 囚車到處横行, 專门对付手无寸铁之狗群, 大家只好各自逃命, 令人想及宁做太平犬, 不做乱世人的一天. 乱世人到了这步田地, 才想起太平狗, 真是呜呼哀哉!
听过[虎落平阳被犬欺] 那是狗最风光的时刻, 虎都不怕况且是人. 别在拿武松打虎來唬狗, 那种嚇人的年代已过时了, 别再玩这号不成熟的遊戏了, 别再欺人自欺了.
因为你是狗, 有礙市容, 所以把你趕尽杀绝, 可是身为垃圾虫的人类, 虽有反垃圾法令, 如仝虚设, 几时見到有人丢棄垃圾被提控法庭, 再说群衆集会之後, 丢棄垃圾堆积如山, 也不见有人报怨, 我们只在街头巷尾, 大小解, 就会被当污染环境的遣责. 狗也有狗的文化, 当街大小便也应受到尊重, 况且狗也有三急, 像人一样也有各别就地解决的情况.
再说人类当家的时刻见人说人話, 見鬼说鬼话的权力, 试问你们几时见到鬼, 只是見到人扮鬼自言其说, 反正这是一个人鬼不分的世界. 不像狗的世界, 狗永远是狗.
只是人狗世界永遠存在暧昧关系, 狗依赖人类照顧而生存, 人类也依赖狗敏感性寻找天災人禍遇难人群, 只是人狗也有反脸的时刻, 不是有人说, 反脸像隻狗, 就是沒提及反脸像个人, 因为人性善变, 就沒狗性那么直截了当, 这是狗性一大败笔, 因为它缺乏了人性的笑里藏刀那一招.
人狗矛盾难於言尽, 有所谓人咬狗是新闻狗咬人却是天经地义.在人间,人类不也天天扮演狗咬狗的活剧, 狗可以为了一根骨头大打出手, 人也不是为了自生利己主义, 大开杀戒, 人狗世界还不是一样的, 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

18.10.2011。

Saturday, October 15, 2011


桃花一事
·黑岩

(一)

《他看桃花去了》是诗人秋雨的最後诗集。我提及最後诗集是有原因的,
推展酒会那天,前去捧场,不为什么,只因他是我好友,因他性情豪放热
忱,广结天下好友。到会场详细一看,出席人物除了商场应酬宾客外,
亦有一般三教九流诗友,就不知他们在杯盘狼藉中,聊些什么?偶而大声
让叫,偶而也细细私语,连那私窝子也来了,好似穿花蝴蝶,在宾客间引
起一阵骚乱。

在这样的一个场合,我只是宾客之间小卒子,即无卖弄诗文,也不得意商
场,难得遇上知已干杯。说实话,有点寂寞与失落,我不是诗人的诗友,
只是他的渔友。我们认识,只是彼此深爱大自然,喜欢垂钧而已,根本无
法了解今夜的语言,是诗的语言难解吗?一点也不,不过有点肯定那语言
绝对与诗的美学无关。

印像中的渔人秋雨,还出版诗集,确是异类,看他满脸含笑,应酬与宾客
之间,他们举杯,畅饮、高呼、难道这是一片秋诗的季节吗?不,这几天,
我们这里正闹霾雾,闹着股灾,马币哀退。外面天气迷蒙闷热一片,那天
空气指数已达八百之多,超过大撤退水平,却不见大家在收拾包袱,而我
们却在这里醉生梦死。酒後,馀下只是一片沉静,在杯碟凌乱中,偶而也
留下多本宾客忘记带回多本《他看桃花去了》叁与菜肴馀。在众多宾客逐
渐离去後,我听到诗人的私语。

明天,他将到神州大陆,去看盛开桃花。“桃花”我心中不禁一惊,他是
对我说的吗?“是看桃花,在那秋高气爽的季节,是最过瘾。”他双眼直
视着我,有点醉意,看我夹於客人留下碟杯中,在翻阅他的诗集。

“桃花,桃花有几种颜色?”我心中不禁疑惑。
“我听说桃花很美。”我期待他的答覆。
“桃花有白,有粉红,有大红...”。他似有点异能,看透了我的心意。
“只有她最爱看桃花...”
“阿玉最爱看桃花”,他眼眸中充满痴情。阿玉就是他的最爱,我虽与阿
玉相熟,也看过他们婚後,从零的开始,并肩奋斗,至到今天,以为人生
可歇一歇脚,她却预先提早走了。

我心中感到有阵悲痛,也不敢冒然刻意去慰问他,怕重提旧日陈年往事。
因为以他坚强的性格,时间会一一冲淡这不幸。几次最後见到常玉,在邮
政局走廊上,一定时间内,她一定前去开信箱。那时她已从神州动过手术,
病情已好转,已能帮秋雨料理轻微工作,看她脸上欢颜,我知道,生命对
她多坚强。我们几次相见,她总是那么热忱地先呼喊我的名字,因为她知
道我是秋雨的朋友,在明郎的谈笑中,我知道她对生活充满一片信心。

谁知过了不久,她的乳癌病症覆发,去了...。 这是我去国一个月回
来後,在家人替我留下旧报章读到讣闻,我对医学一向无知,偶而也在街
坊遇见秋雨,他仍然活着如常,依旧谈笑风生,但我看出他心中的悲痛。
着为他的渔友我能说些什么呢?只有一次,我见过他发脾气,那是私窝子
推波助浪地问他。

“你晚上想你老婆吗?”

在梦魔惊悸的子夜,我彷佛见到他与常玉的背影,如常在晨光的行人中走
动。

(二)

六十年代,反殖高潮在这土地蕴酿着。

昏沉的萤光幕上,的的塔塔出现这样的字眼,接着:群众高举反大马计划
旗帜,与警察冲突,招贴标语,大逮捕镇暴车到处横行的画面相叠而出。
在一条小巷街头,我找到了昔日留下的一片小小山水境界。几个年轻姑娘
在梳洗。只有常玉坐在河边岩石上,细心读着秋雨给她的诗,那是夹在托
人寄来的信中。

那时候寄一封信多幸苦,总之,不能公然通过邮政,因为要避过当年殖民
主义者线眼,无处不在严监中,也不因一封信而泄漏了大夥的行踪。而秋
雨那封信,却是通过可靠的民运线人,从遥远的油城,托三转四、三个月
後才传递到阿玉手中。

这封信,其实是一首诗,流露了秋雨的真执崇高爱情,至今收集在秋的诗
集,听说在常玉病重时刻,有人读之曾留下熟泪,也因这首诗而使到秋雨
诗集受到垂青,而引起<秋雨诗歌研讨会>,不过那逝去的昔日情景,如
今映在眼前,却使人心中感到惘然一片。

砂罗越的风暴,终於刮起,昔日常玉她们相聚的河畔已不知去向。而秋雨工作
的报馆早已封闭,白色恐布迷漫在油城,到虚在揪人,老编已被警车带走,整个
报社被搜到凌乱异常,留下秋雨何去何从。打从那天风云涌起午后,秋雨早已
不敢回去报社宿社。
浪迹在油城另一小镇,唯一的念头,就是跑回老家去。故乡在拉让江上游一小
镇正召换他。但回去也不能明目张誊,因为他也知道自身早已陷入一尾漏网之鱼
,到处都是期待的钓钩。
在一黑色风高,刚好有一艘<哥达渔船>经过,他就坐它回到昔日胶林故居小屋
。趁天未亮跳下水游到岸上,不知怎样的,胶园四周就亮起闪烁红灯,百多个武
装佩备,身穿绿色军人已包围了胶林小屋。
“就这样,我被带到七里集中营......”那是我们出海垂钧,唱丰收之夜
,秋雨喝下两杯浊酒话当年。
来到集中营,许多营友均以警奇的眼光看着他。
“怎么秋雨这个家伙也进来了”。在他们印象里,秋雨不是一个革命者,只是一
个漫不经心的游离份子。
“反正乱乱抓,交差算了,乱世人还不如太平犬呵......。”好像是谁,
醉了,这么地说了一句。结果大家呼呼入睡。
见到秋雨的时候,他们都已结婚并有了爱情结晶。
他们,正是秋雨和阿玉。这中间的过程我很不详细,再加上我生性不喜欢打破锅
底那么八卦。不过,有天我们出外垂钓,正遇上雨天,被困於路中小店,显得百
般无聊。
“为什么不叫瓶白啤?”秋雨感到有点无奈,一呼百应,打破那沉闷而漫长的雨
天。
几碟花生,一扫而光,几瓶白啤也喝得七七八八,雨丝已遂渐在收缩,已到了中
午,大家显得有点奇冷,今天的垂钓,准是泡汤了。
大家都走了,馀下秋雨与我。
“那时,我回来,心中确是怀念阿玉......。”
据我所知,秋雨任职那是一间左倾与殖民主义者针锋相对的报社,也因为这样使
到秋雨在黑名单上落名。
“因为大逮捕,阿玉他们一夥人,也不知移到那里,却是令人担心。”
以我的看法,秋雨始终是一个自然主义者,他心里埋着是深山大自然飞禽走兽,
水中游鱼。“结果不但找不到阿玉一夥人,却自身投入罗网。那时我与其他人一
上手铐,连双脚也不能例外,趁着婆罗其昌被押到古晋去......。”沿途
出了拉袭江囗,正遇上狂风暴浪,愤怒的南中海把船摇得巅波不定,雨点猛烈打
在他们脸上,大家淋得一身湿洒。秋雨在想,万一遇上不幸船覆,唯有眼看把生
命喂鲨鱼。生命诚可贵,去他娘。
在旁的几个难友,却在暴风雨中唱起:“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
钢......。”
秋雨,虽不是歌者,但也随着歌声哼下去,至少在生命最微弱的时刻找到扶持的
力量。
经过各方细心的调查,证宾秋雨无辜;但他却在牢里浪费了三年时光。还好凭着
他那放荡不羁的个性,他当过了派报员,印刷工人、推销员、电讯员.....
.。
在这之前,他曾试图再度浪迹天涯,无奈,他摆脱不了对常玉的怀念,他不能再离
开在这曾诞生,养育着他的拉让江,不过自监牢出来後,他对政治热忱已冷,昔日
追求的理想是一场大病痛。他见到昔日势不两立的人马,在相拥畅饮,出卖良知
而欢笑。
“唉,人真是一群离奇的动物,掌背是黑,掌心是白,黑白随意翻转,昔日诅人叛
徒嘴脸,如今却成了出头私窝子”。有次他在饮酒後感概直言。昔日为了一个激
情理想而 歌,至今却把它轻易放弃,也因这样,他背弃了昔日战支,他结婚,他
生孩子,好似这世界与他无关。他赚钱,他饮酒作乐,当然他也到台湾风流快活过
。不过,他心中对常玉的,真执却一成不变。
为争取民族独立,一个拥有各民族基层的政党诞生了。而常玉也曾是党的民族干部
,因为他自小诞生在伊班村落,所以她精通当地语言和民俗,当年到长屋打天下,
也须要她引路。在那一段不凡的风雨时日,他们一夥人翻山越岭,沿着拉让江上游
拜访一座座长屋,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那一夜,他们冒着微风细雨到了某座长屋,因为长屋有人过世,怎么也不开门接见
客人到访。他们说服失败之後,唯有再趁着长舟,冒着风雨,沿着小河延进。当时
常玉是唯一女性干部,但她为了坚持自己的理想抱负,毫不感到气馁地鼓励了大家
的土气。
随着政治的微妙,党加入联合政府,有人感到不 当前气候,隐退江湖,也有人趁
机填上了空缺,而常玉,一个平凡的女人,从战斗线上脱掉战衣,做一个真正平凡
的女人,嫁给秋雨,他们赶不上新的时光坠道,隐没於平凡生活圈内。
(三)
在那一昏沉的午后,常玉显得异常兴奋,对大夥说:“秋雨,带着挑花来看我了.
.....。”
拉让江,在她眼眸中,不正是挑花盛开,秋高气爽的时刻。在遥远的迷蒙对岸里,
确是一株株盛开桃树,婉紫嫣红,点尽落叶中。
“当着那天边染着晨蕴,当那溪边开遍了桃花,当我痴情化成了火焰,我便悄悄
地走向山林小河,我说,姑娘呵,你正初眠,你的情怀是否感到厌倦,只因你听
了我昨夜歌声落了泪,那为什么不抬头问我,你是谁?”
秋雨心中在饮泣,手握着一株拆下刚开的桃花,踏着 落黄叶,遥 漫山遍野怒
放的花绽。山空乌寂,天籁似 传着隐时恿现巩音,来自六十年代的心境。听,拼
住了呼吸,在秋雨耳中细细向起。前有秋云来后有秋风,吹过了山河万万重,把大
地杀声抖动。黄叶纷纷的辞家,花花,我寻着她,潜然泊下,风卷起来,下去!
━━沙沙沙。......
过了几天,在港版新闻,刊载一则不引人注目的花边新闻标题:<农民发现一手
持桃花浮尸,於某地山谷。>读之心中不禁一沉。
一个月後早晨,带着患得患失心情上班,突然在传真机上读之:
<今日最後班机MHXXX,抵巫,请接机。别忘了,带你的鱼杆。秋雨>。

Thursday, October 13, 2011

收集舊報 石雨




收集舊報與收集舊報紙有別,同工異曲的都像拾破爛•在都門就有收拾舊報紙貨車揚着刺叭,發着異樣的聲音,接着發出嘶啞聲音,沿途叫喊:收報紙,收報紙•••連「舊」字也省了•在共管公寓把看完舊報、雜誌放在門外,Auntie 就会收拾一乾二净,这是历年来共寓住戶與清潔女工的默契,拉圾則有另外空間,每隔兩天都有人前來收拾清理,那是公寓管理層之事•
回到诗巫老家,就有收报车沿着家门而过,车上寫着手机號碼方便連系,說是收舊報紙,連瓶瓶鑵鑵也包括在內,收報車也逐漸專業化,只是近日經濟蕭條,能省則省,許多家庭消費陷入底谷,少了拉圾廢物,也誏這些收集舊報車逐漸消失在街坊•過去擁有印尼女傭家庭,用盡勞力,把家里看过旧报整理得整齊異常,等待舊報車經過•也許經濟關係舊報已失去其市場,過去也見過有人在魚市、菜市以舊報換取一些肉類蔬菜,如今已不多見,物價膨漲,市場萎縮,也影响舊報的實用價值•早年看過舊報當着垃圾丟棄,令我想及二戰之後,50 年代期間來自歐美進口舊報,就被父輩折成紙袋包裝運到市場•孩提時代,這些印刷精美舊報形成我們剪貼的夢幻,女生在那里找到先進的服鉓,男生在那里找到超人、蜘蛛俠漫化,我最大的發現就是在那里發現肯達基(KFC)廣告,多響往肯達基上校的美食,多年後到新加坡我一直吵着妻舅帶我去KFC,卻遭來自台灣舅媽從中着梗,她怕老公化費•後來塑膠袋出現代替了紙袋,紙袋自動淘汰消失•幾十年後爲了環保,人們又以環保袋代替了塑料袋•早年在紐西蘭超市人們早已覺悟塑料物對環境的污染,一個塑料要多付兩角紐幣,我們還在責怪怎么紐西蘭這樣的「落後」•
60年代反殖反帝鬥爭中,當局嚴禁了32家中國大陸、香港出版社出版的書籍,封閉三家進步報杜,和職工文化團體,亱間宵禁,人心慌亂,表弟就把這些禁書報紙埋在屋簷下的土坑中,歷經歲月腐濕,改日挖掘形同爛泥,有些焚書抗儒的感覺•依稀記得當年的「新聞報」、「民衆報」每月圴有合定本出售,只是在動亂時期散落於煙消雲失中,如今已難尋之•
最後消息來自古晉慱物院還保留「新聞報」合訂本,文壇先輩蔡某那本60年代經典文學著作「青春在歡笑」就在那里尋之結集出版,因為早年這篇小說曾在該報文藝副刊「拉誏文藝」連載•本州史學家劉子政當年資料就依據剪報,篇輯成文,當時報章資料均靠官方新聞處提供,是否客觀也得值疑,因此並不受到左傾人士的信籟,在那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年代,也別無選擇•歷經歲月考驗,其諸多歷史著作也受到肯定、是歷史選擇了劉氏,還是劉氏選擇了歷史,各有其說•在詩華文庫中也有人發現了當年少許的「民衆報」,大家如獲至寶,非常興奮覆印傳閱•後來聽說某兄昔日膠林亜答舊厝天花版上藏有大量昔日禁報書籍,費盡心思到了那里,亜答屋早被叢草圍之,吞之•除了螞蟻、蟑蟲之外,什么都沒有誏大家失望而歸•
收集舊報負有史命感,因為我們在舊報中尋找史料供以反思•收集舊報紙,在於資原回饋的環保,同工異曲,各有千秋。


13•10•2011。



Sent from my iPad

Tuesday, October 11, 2011

武松殺嫂 葉痕





先知道有「武松殺嫂」後才知有「水滸傳」•原因孩提時候隨大人到「戲園」看戲,看的正是「武松殺嫂」劇目,在孩子心目中那是真人真事充滿血腥打鬥,發生在眼前的舞台,在我幼小的心靈引起巨大的震憾。
有次我們聊起武松話提總離不開「打虎」、「殺嫂」•
「我喜歡三碗不過崗,武松醉酒打死吊眼虎」阿輝說•令我想及演武松那瘦如柴骨的小生,在過崗時打虎與老虎演出的互動•
「只有過了幾招,就見那老虎氣喘如牛坐在台上•」有人插了一句•
「反正是死定了,早死晚死還不是一樣•」我回應「看了一點都不過隱•」
只是不知怎樣很少人提及「殺嫂」一事,因為在我們心目中它涉及不守婦道的藩金蓮與西門慶偷情幽會一節•偏偏我們之中就有人名叫金蓮的女生,每次有人提及總引來一陣哄笑,「我又不姓潘,笑笑笑,笑什么?笑你娘!」每次有人提及「金蓮」總是引來抱着桃戰的金蓮、金蘭姐妹的眼神•也不知為什么我家附近就有「金連咖啡室」生意可好,是我們放學歇腳的地方•
「還好那個連字缺了草頭•」阿輝敏感的回應•而我卻夢幻在不遠處迷濛見到三碗不過崗酒旗引風招展,再過去就是一個小山崗,沿途只是一條少人走過的山路,雙邊都是未開發的山林地帶,每次路過那里我們總是加快腳步,深怕吊眼虎出現•
可見武松殺嫂劇情對我們心靈影響之深,而且我們是在唬嚇中長大,亱間啼哭不眠,大人總是在旁唬人,再哭虎姑婆要上門抓小孩了•印象中的虎姑婆是一位人身虎頭穿着古裝服飾的老太婆,專門前來抓夜間不愛睡的小孩•
有次阿輝路過山崗,故意放慢腳步,他說期待奇跡出現,因為有人言傳在那里發現了山君的腳印,甘榜羊隻無故消失,大人敏感莫非是山君的傑作•
「聽說吃完了羊群,就開始吃小孩了•」山君的代言人的一番話引起村里母親的恐謊•
「阿引,放學不要在街上溜踏趕快回家,那東西只待曰落時分才出來吃人」母親每當上學總是嘮叨的分咐,只有阿輝卻在夢幻當武松期待吊眼虎的出現•
第二天,大家都圍着阿輝好奇地問着:「怎樣?怎樣?•••」。因為沒有吊眼虎的出現,阿輝當不上了武松,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有次我們聊起兒時趣事,阿輝才揭露:「你以為我真的在那里等死,等吊眼虎的出現?」原來待無人時,他也快馬加鞭跑回家去,「只有你們這些傻瓜才相信•」說着引來一陣哄笑,不知自笑還是嘲笑他人是傻瓜•不過吊眼虎只是山中的傳說,誰都沒見過它的蹤影•
提及「武松殺嫂」最初印象來自舞台演譯,只是舞台演譯過份強調「殺嫂」部份,突出武松亱守靈堂,武大鬼魂出現申冤的恐佈,最後武嫂殺嫂的血腥強調•長大後在戲院看過七日鮮黒白廣東片子「血溅獅子樓」,武松尋仇與西門慶武打場面真是好過隱,後看邵氏出品一系例片子,其中亦有渉及「武松」故事情節,可見不同板本的演譯永遠受到影迷的歡迎,也似懞懂讀過「水滸傳」章回小說•近日在網絡追讀(看)「新水滸傳」(連續劇)讓我對這部中國古典名著進一分的了解,在知訊發達的今天,究竟有几人再囘頭追讀章回小說,但在一書展卻意外發現這些中囯古典名著珍袖本,在我沉醉於翻閱中,突然聽及有人呼喊我的名字,回頭一望,「你不是那個不姓藩的金蓮嗎?」
「多年不見你還是老樣子」
金蓮突然出現在我視線中,背後站著一位身裁肥短的一男士•
「我姓丁,叫我小丁好了•」喲三寸丁,莫非是現代版的武大郎出現,想起武大郎自然提及阿輝•
「阿輝死了,死在一交通意外•」金蓮眼光突然失去光彩,淡淡地•我的心臟突停了半秒鐘,彷如世界一切圴處於停頓中,待我恢復知覺,依舊人山人海看書的人群,只是不見金蓮與小丁的蹤影•他們的出現是否在暗示阿輝逝世的跡象•
阿輝年幼的夢幻就是想當打虎的武松,想不到長大後卻斃命於鬧市市虎咬嚼下,是否是命運造化,不禁令人感嘆不己•我和阿輝都不喜歡西門慶,因他生性風流,作犯奸科,奸滛人妻•有次路過金連咖啡店前他突然心血來潮找我决鬥,把我當着西門慶假想敵,上演一拙血濺獅子樓,遭我拒絕,耿耿於懷,也形成在他死後,我今日對他的虧歉• 有人說生命過程,就是一本寫好的人生日誌,無論如何都不能更改,除非在來世中•••。

12•10•2011。
武松殺嫂 葉痕



先知道有「武松殺嫂」後才知有「水滸傳」•原因孩提時候隨大人到「戲園」看戲,看的正是「武松殺嫂」劇目,在孩子心目中那是真人真事充滿血腥打鬥,發生在眼前的舞台,在我幼小的心靈引起巨大的震憾。
有次我們聊起武松話提總離不開「打虎」、「殺嫂」•
「我喜歡三碗不過崗,武松醉酒打死吊眼虎」阿輝說•令我想及演武松那瘦如柴骨的小生,在過崗時打虎與老虎演出的互動•
「只有過了幾招,就見那老虎氣喘如牛坐在台上•」有人插了一句•
「反正是死定了,早死晚死還不是一樣•」我回應「看了一點都不過隱•」
只是不知怎樣很少人提及「殺嫂」一事,因為在我們心目中它涉及不守婦道的藩金蓮與西門慶偷情幽會一節•偏偏我們之中就有人名叫金蓮的女生,每次有人提及總引來一陣哄笑,「我又不姓潘,笑笑笑,笑什么?笑你娘!」每次有人提及「金蓮」總是引來抱着桃戰的金蓮、金蘭姐妹的眼神•也不知為什么我家附近就有「金連咖啡室」生意可好,是我們放學歇腳的地方•
「還好那個連字缺了草頭•」阿輝敏感的回應•而我卻夢幻在不遠處迷濛見到三碗不過崗酒旗引風招展,再過去就是一個小山崗,沿途只是一條少人走過的山路,雙邊都是未開發的山林地帶,每次路過那里我們總是加快腳步,深怕吊眼虎出現•
可見武松殺嫂劇情對我們心靈影響之深,而且我們是在唬嚇中長大,亱間啼哭不眠,大人總是在旁唬人,再哭虎姑婆要上門抓小孩了•印象中的虎姑婆是一位人身虎頭穿着古裝服飾的老太婆,專門前來抓夜間不愛睡的小孩•
有次阿輝路過山崗,故意放慢腳步,他說期待奇跡出現,因為有人言傳在那里發現了山君的腳印,甘榜羊隻無故消失,大人敏感莫非是山君的傑作•
「聽說吃完了羊群,就開始吃小孩了•」山君的代言人的一番話引起村里母親的恐謊•
「阿引,放學不要在街上溜踏趕快回家,那東西只待曰落時分才出來吃人」母親每當上學總是嘮叨的分咐,只有阿輝卻在夢幻當武松期待吊眼虎的出現•
第二天,大家都圍着阿輝好奇地問着:「怎樣?怎樣?•••」。因為沒有吊眼虎的出現,阿輝當不上了武松,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遺憾•
有次我們聊起兒時趣事,阿輝才揭露:「你以為我真的在那里等死,等吊眼虎的出現?」原來待無人時,他也快馬加鞭跑回家去,「只有你們這些傻瓜才相信•」說着引來一陣哄笑,不知自笑還是嘲笑他人是傻瓜•不過吊眼虎只是山中的傳說,誰都沒見過它的蹤影•
提及「武松殺嫂」最初印象來自舞台演譯,只是舞台演譯過份強調「殺嫂」部份,突出武松亱守靈堂,武大鬼魂出現申冤的恐佈,最後武嫂殺嫂的血腥強調•長大後在戲院看過七日鮮黒白廣東片子「血溅獅子樓」,武松尋仇與西門慶武打場面真是好過隱,後看邵氏出品一系例片子,其中亦有渉及「武松」故事情節,可見不同板本的演譯永遠受到影迷的歡迎,也似懞懂讀過「水滸傳」章回小說•近日在網絡追讀(看)「新水滸傳」(連續劇)讓我對這部中國古典名著進一分的了解,在知訊發達的今天,究竟有几人再囘頭追讀章回小說,但在一書展卻意外發現這些中囯古典名著珍袖本,在我沉醉於翻閱中,突然聽及有人呼喊我的名字,回頭一望,「你不是那個不姓藩的金蓮嗎?」
「多年不見你還是老樣子」
金蓮突然出現在我視線中,背後站著一位身裁肥短的一男士•
「我姓丁,叫我小丁好了•」喲三寸丁,莫非是現代版的武大郎出現,想起武大郎自然提及阿輝•
「阿輝死了,死在一交通意外•」金蓮眼光突然失去光彩,淡淡地•我的心臟突停了半秒鐘,彷如世界一切圴處於停頓中,待我恢復知覺,依舊人山人海看書的人群,只是不見金蓮與小丁的蹤影•他們的出現是否在暗示阿輝逝世的跡象•
阿輝年幼的夢幻就是想當打虎的武松,想不到長大後卻斃命於鬧市市虎咬嚼下,是否是命運造化,不禁令人感嘆不己•我和阿輝都不喜歡西門慶,因他生性風流,作犯奸科,奸滛人妻•有次路過金連咖啡店前他突然心血來潮找我决鬥,把我當着西門慶假想敵,上演一拙血濺獅子樓,遭我拒絕,耿耿於懷,也形成在他死後,我今日對他的虧歉• 有人說生命過程,就是一本寫好的人生日誌,無論如何都不能更改,除非在來世中•••。

12•10•2011。


Sent from my iPad

Friday, October 7, 2011

话旧123 石雨

前日赴银行,遇見昔日同事話舊,有說不完的話題,最誏我惊讶的是報上所登近日駕著私人小型飛機,於空中漫逰卻不辛墮機身亡竟是我的昔日經理伯•
提及經理伯,我特別懐念他,因為他一來就把公司業務上的繁文缛節,一一消除,懂得人際關系,善玩辦公室政治逰戲•只是他那種處世人生態度有利也有斃,順得哥情逆嫂意•突然經理伯决定舉家移民到加拿大去,因爲他感到當地杜會福利好,適合人類居住的地,爲了孩子們的前途,他信心百陪下了决定,手續也辦好,離別前夕我們在酒樓着了最後的相聚,有人依依不捨,也有人抱着詭異心情在觀望,就在他走後遂向客戶散播謠言說他捲了銀行巨款逃到海外,聽來似笑話,其實別有居心散播蠻毒的惡言•就在他去國不及一月,受不了當地嚴寒的冬季,抱病回到古晉,重新復識,嚇坏了那些心术不正的造事者,後來又聽個性不安的他離職到一家車行當經理,不久又聽說他轉行,再也沒聽到他的消息•••。
我在银行工作32 年,历经行行色色经理,也见过不同嘴睑行色,真是三天三亱讲不完,你见过目不识丁的经理吗?提及似乎是怪谈,说来他只不过是东家的亲信,雇来的管家,银行业务全由属下處理,最後送往他辦公室裡畫押,當時民風撲素,總沒岀現差錯,最後銀行改組,總算掛冠而去,印象中昔日甘榜首長前來貸款五百老虎借豬,一去不回頭,被列為壞帳,幾年之後,來了查帳員問起,聽到對方官運祥通,連升三級,也不了了之•最誇張在這之前的經理辦公時間泡在瓊枝洒樓傾听來自石叻坡歌女賣唱,欲薟文件還得派小斯遞送到洒樓,那時大爺意氣奮發不知羨慕了多少人。
後來西馬總行轉來消息,因貸款部某經理與副理在辦公室引起劇烈的沖突,在失控下,副理以護身手槍把經理幹掉,轟動全國,不過隔天見報只是一筆代過,對分行各別經理都在通風報訊,拍手稱快,可見死者人際關係奇差。
後來也不知什麼原因,這些經理像走馬燈似,來來去去,那是行政問題,不得過問,促見坐上經理寶座不易,就知某經理因貸款手續未被批準前,自作主張預支款項而遭到總行調職着了降職的處份,聽說退修不久犯上了老人痴怠症,昔日風光不再,豬狗酒肉朋友一轟而散,深爲遺憾。
在同事中,也出現告密之流,放下正事不幹,整天在經理伯耳言,身為經理伯最欣賞這等貨色的忠誠,可靠則看情況而言•那年詩巫漲大水,水深十分嚴重,各行各業都不能營業,銀行建築只差半吋便進水,而這位仁兄卻十分賣力,一早指揮若定,到處打電話叫職員如期上班,因為今天不是公共假期,我因家居泥漥地帶,為水所困,又沒交通工具,第二天水退上班就被經理训了一顿,背後搞鬼就是他,後来升职当了副理,更是嚣張,到處整人,最後還是被調職到其他分行,因為他無意中踩到上司的腳,辧公室政治逰戲規則就是這般如此,有天讀報突然見到他的尊容與訃文,不禁令人感嘆人生的唏噓•昔日舊同事提起他,就有人感嘆這等貨色還是早日歸西得好,以免禍害人間,促見還有人心中放不下昔日這口怨氣。

08•10•2011。


Sent from my iPad

Thursday, October 6, 2011

重陽登高 石雨

今天是農曆九月初九,在中國正是秋高氣爽登山的時刻•那年我在福建一景點,忽然遇見大批登山人群,來往於山路間,原來當天是登山季節,怪不得公園內菊花盛開,到處充滿春花秋菊的氣份,只是想及昔日共逰的友人也不知去向,確有天下沒有不散宴席的愁緒•有次路過香港訪友,與友人共赴獅子山一逰,那天正是重陽節,香港是公共假期,是市民接近大自然的良機,只是自此之後,遺憾的是友人早已移居加拿大,只有聖誕節偶而寄來聖誕卡,後來爲了環保也把卡片省了,就在重陽節那天電郵給他,祝他與家人重陽節快楽,只期待他還沒忘了我這遙遠的砂拉越友人的節日問候•也曾參加過一冬眠文藝社,早年文友還选在重阳节不登高却相聚於酒樓吟詩作詞,如今激情己過、依稀留下記憶的唏噓•
在我國知道重陽節的人並不多,早上要不是撕下日曆提醒了我,今天是重陽節,我还蒙在鼓里,因爲我們這里終年都是夏,一雨變成秋,試想在多雨的季節,登山不易,當然難遇國外登山客到訪,重陽自然而然遠離春節、清明、中秋,無形中脫離華人習俗的節慶•
重阳在故國秋收之後,秋色映山紅,出遊之人如過江之鯽•古人過重陽是求長壽、戴茱萸、釀菊酒、賞菊,後又添加敬老、登高吟詩•
賞菊,只因菊花在重陽節盛開怒放,成爲習俗,古書「金瓶梅」、「浮生六記」等書亦有記載,清代賞菊,如「燕京歲時記」:"九花者,菊花也。每屆重陽,富貴之家,以九花數百盆,架度廣厦中前軒後輕,望之若山,曰'九花塔'。"
登高、重陽節又叫登高節,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早在西漢就有漢代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逰玩觀景之記載•人們登高不單是攀登而已,還要觀賞山上的紅葉野花,並飲酒吃肉,使登高與野宴結合起來•古人記載'重陽日,必以看酒登高遠眺,爲時宴之游賞,以暢秋志。酒必采茱萸,菊以泛之,即醉而歸。
古代文人對自然界的敬昂正如賈島詩中所云: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因此登高飲酒賦詩早就有之,唐代王勃于重陽時在閣上寫出千古名文「滕王閣序」,更聞名天下。重陽節有佩茱萸、簪菊花之說,因此重陽亦稱茱萸節,菊花也是長壽名花,在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促見其玍命力强•在屈原筆下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即服食菊花瓣•漢代已有了菊花酒•
古代墨人雅客於重陽也在飲酒賦詩中,留下不少墨跡•
李白在「九月十日即事」一詩中輕吟:昨日登高罷,今朝再舉鶊,秋花何太苦,䢮此兩重陽。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女詞人李清照的「醉花陽」詞云: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玉枕紗廚,半亱凉初透•東離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黄花瘦。
清代詩人李士英的「重陽偕友登玩河樓」千秋落葉隨風走,万里長江貼地流,村圃雨余鴉噪晚,關山霜冷雁鳴秋。
近人毛潤之的「釆桑子•重陽」詞云: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戰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郭江天万里霜。

这些古诗词写景写情,憂國憂民,百讀不厭。

05•10•2011。






Sent from my iPad

登山二十一行 石雨

又是重陽節
想及古人古詩中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登山遠眺
指指點點
尋找心中含笑远山
只是登山客的後現代
早有缆車配備
"無限風光在險峰"
卻道黃山回來不看岳
只因巔峯上
雲霧點在污然中
電桿電線橫行霸道
桃夫在旁耳言
客官
上山嗎
在峨嵋山道上
只見綠色環保車
忙着載客上上下下
不見提着拐丈登山客
誏山色失去光采

後記:美國登山友人告訢我卻看山水,必到中國大陸,那里山中有仙则灵,水中有鱼则清•••。
06•10•2011。


Sent from my iPad

Monday, October 3, 2011

榴槤飄香的季節 石雨

榴槤出、沙籠脫的浪漫情懷已不在,因為街上的時尚潮流早已隨着時代在改變•而且氣候改變早已使水果季節亂了陣腳•後代子孩早已忘了水果之王是早年三實公便便之說,在榴槤飄香的季節,這個飄字用的恰到好處,充満誘惑性,說它美容壯陽,時下男女誰不趨之若鷥•
那天聽說姨丈一連吃了六粒芬芳山中水果之王,再與朋友吃八珍鴨進補,結果差點鬧出人命,往他瞼上一瞧、哟!黑脸關公一個,我說:「姨丈,你的建康亮紅燈了•」他說:「我才從鬼門關逃岀來•」
逃出一刼,姨丈說怕死了,要不然每天清晨總是駕車到三里外買榴槤,几乎到瘋狂地步•姨媽有血壓,自創「苦心蓮配榴槤」吃,她說姨丈是瘋人,買榴槤自家吃不完還到處送人,我家也沾了光,佔了便宜•山里土著售賣榴槤都是來自深山老樹品種,沒有化肥,原味十全,誰不垂青•而且土著經不起殺價,只好便宜賣,早點再進深山拾榴槤,反正深山無國界,先到先拾,誰都不在意,因為是上天所給•
母親早年在烏丫路擁有一果子園,種植大片接種紅毛丹、榴槤,龍眼•也有豐收的時刻,只是好景不長,間中也遇上六十年代農村戒嚴時期,附近駐扎了大批軍隊,沿途設立了檢查站,十分嚴格,村民都逃離家園,椒園荒撫,當然我們也顧不了果子園誏它自生自滅•動亂平靜之後,農村治安並沒改善,榴槤唱豐收,也是山賊出沒的時刻,他們選在清晨時刻,比你早到果園把跌落滿地榴槤檢拾一空 ,所以我們經常自嘲我家果園是與土著合夥經營,我們只顧耕耘不顧收獲,對方卻顧收獲不問耕耘•歷經母親逝世後,再也沒人提及那片果園,誏它再度陷入荒橅地帶,不過它曾經是母親與家人流過血汗的地方,孩子們也曾在那里留过足跡歡笑的童年。
我家後院也曾種過從不開花結果的榴槤樹,據老一輩人的經驗它只適種植於應空壙郊外山區,令我想及早年遠赴江之源內陸,就見高大的榴槤老樹結滿果實,在流水中也能檢到半浮沉榴槤,在這季節里山豬肥美不在話下,至今嚴禁臘殺山豬,它只能當着桌上佳肴的回味•那時我們隨載満榴槤摩多逢逢(早年行駛拉誏江木船),那時船上榴槤任你品嘗,在那三不管地帯,只要吃過榴槤殼往江中一丟,便毀屍滅跡地享受免費榴槤盛宴•
早年榴槤盛產季節,晚間加帛碼頭總是擠滿榴槤老饕,現買現吃,江邊留下大批江水流不去的榴槤殼,污染了江河•榴槤衝擊之大,連市場也暗淡無光,大家都把鈔票澈在果中之王的市場中,提及拉讓江果中之王大家都舉着大姆指說聲讚!只是近日內陸通車,再難見到加帛碼頭人潮洶湧的榴槤老饕了。
那年山中行我在民宿中遇到[警長]一伙人,他們白天入山黃昏歸來小舟總是載滿肥美山豬臘物,民宿主人立即大展身手,煮出一頓豐盛的晚宴,誏我們這批疲憊的旅人大快朵頤•在深山檢榴槤,品嘗肥美豬肉,是我一生中婆羅洲熱帶雨林之行的另類經驗•至到內陸大量伐木,江河日益濁黃,也是在下告別山水的時刻,幾時山中檢榴槤、品嘗肥美山豬盛宴,只有夢迴在深亱。

04•10•2011。

好山好水是一切的詮釋 石雨

好山好水是一切的詮釋 石雨

~亱讀 鄭愁予:寂寞的人坐着看花






最近"無聊才讀書",在舊書廚找到1993年3月在逰檳城時買的鄭愁「寂寞 的人坐著看花」,同年9月詩人出席詩巫一講座會,我帶詩集出席並請詩人薟名留念,他感嘆詩巫、詩的女巫!給人留下印記,似在昨日。
詩人在後記曾這么寫着:
這本詩集是以「寂寞的人坐着看花」一輯詩爲書名,雖有些山水意味,毋庸說是宣示「山水」又將到我的詩中作客,且將是儒道二家的客人,亦將是對抗那「漠視山水者和凟染山水者」的俠客•
寂寞的人、什么人? 坐着看花、什麼花?

擁懷天地的人 有簡單的寂寞 山巔之月 矜持坐姿


雪花合歡在稜線
花蓮立霧于溪口•••
坐看峰峦尽是花


「簡單」可解爲"單純"。

詩篇雖是「東台灣小品」、但寫盡詩人山水情,是否是儒道二家客人的到訪,讀盡詩篇、台灣山水「則整列的中央山脈\是粗枝大葉的」壯觀,錦繡山河盡歷歷在目。在寂寞的人坐着看花詩輯中,誏人讀及:

經秋猶未落成的\山寺胸懷清清寂寂\尚無鐘鼓安置(夜宿谷關一未落成的寺內)
想思林逐漸稀落\說是鐘聲整天迴響\谷中容不下風呼雷鳴(上佛山遇雨)
在「北迴歸線」一詩中,詩人感嘆:我熏酒畫一道北迴歸線\不覺落筆太重 驚起了窗鳥\一路唱着曲子飛逝:「好山好水是一切的詮釋。」

風在溪中揉搓花樹\又扯來雲絮在溪中洗\是花的紅還是霞的紅(洗紅溪與女孩)
昨日絕早去看山\採了一相機的形狀回來\用記憶印印\卻怎麼也拚不成風景(群的
風景)

詩中提及「紅溪」應是地名、女孩是意象、與紅扯上關係•「拼不成風景」、是詩人失落心情、詩中平淡無奇,卻領悟儒道二家山水之說,禪之道,那是逰山玩水的另類,(群的風景、應詮釋群山的風景、因拼不成風景而刪掉山也)詩寫於台灣封閉年代,知識份子苦悶心情,唯有寄托山水,想不到也出現與五四新文學斷奶之後文風各異的好作品。

01•10•2011。




Sent from my 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