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Posts

Friday, December 6, 2013

砂拉越解放同盟的诞生

目前的足迹: » 砂拉越解放同盟的诞生
-本页目录
砂拉越解放同盟的诞生
砂拉越解放同盟诞生前的国际形势概况
砂拉越解放同盟诞生前的砂拉越国情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砂拉越的传播
砂拉越解放同盟的诞生
一、早期砂拉越的革命组织
二、砂拉越解放同盟的诞生
砂拉越解放同盟中央组织
砂拉越解放同盟的诞生

砂拉越解放同盟诞生前的国际形势概况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利益的严重冲突等原因,于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9年间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内部矛盾激化,给世界人民带来的极大灾难。

然而,战争也深深的唤醒了人民和教育了人民。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人民在以列宁为首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为指导的苏联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推翻了沙皇,于1917年建立了世界第一个由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世界被压迫的民族与劳动人民,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光辉前途,得到了很大的鼓舞。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的保加利亚、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匈牙利、捷克、波兰、南斯拉夫和东德以及亚洲的蒙古、北朝鲜、北越和中国,都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政党领导下,相续推翻各自的反动统治政权,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这对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仍然被压迫、被剥削的民族和劳动人民,更是极大的欢欣鼓舞。

从此,世界各国人民,尤其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纷纷起来,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建立社会主义的革命运动,席卷全球。处在当时的反帝反殖大潮中,做为英国殖民地的砂拉越人民,要求独立,不但是天经地义的,而且是十分必然的;处在当时社会主义革命高潮中,砂拉越的革命者跟随历史潮流,向往社会主义也是自然的。

20世纪的50年代,世界出现两个明显对立的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而这两个阵营针锋相对,斗争十分激烈。社会主义阵营支持世界各国被压迫、被剥削民族和人民的反压迫、反剁削,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的正义斗争;资本主义阵营则持相反的反动立场。当年世界被压迫被剥削民族和人民更多的倾向于社会主义阵营,当年的世界政治形势展现了“东风压倒西风”之势。

砂拉越解放同盟诞生前的砂拉越国情

20世纪50年代,砂拉越是英国殖民地,是个半封建半原始的殖民地社会。当时的砂拉越经济几乎完全是做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和剩余商品销售地。砂拉越出产主要有树胶、胡椒、石油和木材等原产品,只有少数为华族经营的小型工商业,广大伊班族和少数民族虽然拥有大片土地,然而还完全处于刀耕火种阶段。当时砂拉越人口还不足百万。

当年砂拉越各主要市镇如古晋、成邦江、诗巫和美里之间的交通往来几乎全靠水路,交通十分不发达,通行汽车的公路只有靠近市镇郊区短短几条,而且多为碎石路。

一般上当时各族人民生活十分俭朴和单纯,不用说电视机,就是拥有收音机的家庭也甚少,人民生活一般还安定。

当时砂拉越各族人民除了受英殖民主义统治的民族压迫和剥削的矛盾外,人民内部的阶级矛盾一般上不尖锐,人民普通不关心政治,政治觉悟普通低落。

当年的砂拉越统治者是号称“日不落国”的英国殖民主义者,是极其老奸巨滑的。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砂拉越的传播

盛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这是世界大事。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政治舞台的风云突变必然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中国与砂拉越同属亚洲,相隔不远,而且砂拉越的华人多是从中国南来的,中国对海外的华侨影响很大。再说英国於1950年1月6日便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之建交。於是,砂拉越华人便纷纷组织起来,热烈庆祝中英建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当时古晋和诗巫两地的华人商会、社团和学校都联合起来,成立庞大的庆祝筹备会。古晋和诗巫在庆祝当天,工人休假一天,学生放假一天,街边和商店张灯结彩,还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白天燃放鞭炮,晚上烟花怒放。由各个团体组成的游行队伍沿途大扭大唱,有的队伍还高举火炬,十分壮观,沿途成千上万的观众夹道欢呼,十分热闹。庆祝会还发表宣言、出版特刊,有的团体还致电毛泽东表示致敬。一系列的庆祝活动,自然对华人倾向新中国会产生影响。

随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诞生,中国出版的革命书刊在砂拉越的不少书店公开大量的售卖,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便开始迅速传播到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去,不少青年学生都被富于新鲜感而又美好的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而向往。因此很自然的,砂拉越革命从一开始就受中国革命的影响,在加上血缘和地缘的关系就更加紧密。

英国殖民当局的反应

随着“庆祝会”的影响和中国革命书刊的传入,英国殖民当局感受到如此下去对其统治不利,因此便于1950年5月10日根据“煽动法令”第四条款,第一次颁布禁止10种中国出版的书籍入口,其中包括《论共产党员修养》、《社会发展简史》和《生活与理想》,等等。同年8月16日,第二次禁止30本,包括《大众哲学》、《毛泽东同志青少年时代》,等等书籍。此后不但禁止大批中国书刊入口,还禁止上百间中国出版社和大批香港左派出版社出版的一切革命书刊入口,同时还禁止售卖和收藏禁书。

1950年9月13日,英殖民当局更颁布限制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条例,内容包括不可举行任何形式的游行和露天集会,以及不可悬挂中国五星红旗,等等。

紧接着,一系列反动法令一个接一个纷纷出笼,什么“紧急法令”、“拘留人身法令”、“禁止出版法令”、“限制拘留法令”,等等,真可谓法令多如牛毛。於是1953年8月16日,包括诗巫中华中学校长伍禅先生等五人,被捕后即驱逐出境,遣送去中国。同年11月29日又有一批17名左派青年包括2名女生,被捕后也被遣送去中国。从此,逮捕、驱逐出境或者监禁,便不时发生。对于一个标榜“捍卫自由”、“民主”和“人权”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保护其统治利益,不断制造极端不自由、不民主、不人道的法律对付反对它的人民,这就完全暴露了它极端残暴的反动本质。

尽管英殖民主义者千万百计的阻扰,仍然阻止不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砂拉越的传播。

砂拉越解放同盟的诞生

一、早期砂拉越的革命组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害惨了砂拉越人民,然而也唤醒了人民。

日本侵袭者于1941年12月19日开始轰炸古晋,砂拉越遭到日军3年8个月(日军於1945年8月投降)的残酷迫害。为了反迫害,以伍禅为首的一批先进的华人,组织了一个名为“砂拉越反法西斯同盟”的组织,进行抗日斗争。砂拉越反法西斯同盟是秘密的地下组织,目标是抗日,随着日本的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砂拉越反法西斯同盟也就完成其历史使命而逐渐停止活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砂拉越先后出现左派进步组织活动,也有一些砂拉越青年到新加坡升学,有的学生受新加坡马共外围组织“抗英同盟”的影响,有些学生加入新加坡中共海外支部的外围组织“进步华侨青年会”。在新加坡参加“进步华侨青年会”的一些进步学生,1950年回来后,在学生中活动,同时在学生中发展,“进步华侨青年会”的会员,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因此,古晋、诗巫和美里皆有了“进步华侨青年会”的会员。由于“进步华侨青年会”主张仅仅以华侨身份协助当地革命,1951年,不赞同这种主张,而主张以主人翁姿态和当地人民一起参加砂拉越革命的会员(包括荣任等人)便脱离该组织,并在1951年10月另行组织一个名为“砂拉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革命组织。

“砂拉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诞生,无疑是砂拉越革命的一个进步。“砂拉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诞生后,除了积极在学生中开展工作,同时还开展其它的社会工作。1951年10月29日,在“砂拉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领导下,在古晋中华中学爆发了砂拉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罢课斗争。这场罢课最后虽然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而不成功,但却动员了广大学生群众,培养锻炼了一批干部,传播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由于英殖民政府在“10•29”罢课后进行一系列的镇压,“砂拉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主要干部离开砂拉越,大部分干部以及许多学生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对革命失去信心,纷纷离开砂拉越到中国去。当时虽然有一些干部欲重整组织,但占少数。“砂拉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终于在1952年末解散。少数坚持革命的干部(包括郑祝聪、文铭权和王馥英等),在“砂拉越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解散之后,重新组织了“进步教师会”和“学生自治会”,继续坚持革命斗争。“进步教师会”主要是团结和组织进步的华校老师,派他们到全砂各地农村学校执教,开展农学运工作。“学生自治会”主要是领导古晋中中学生继续学运,并推动第三、四省的学运。至到1953年“砂拉越解放同盟”诞生后,“进步教师会”和“学生自治会”才解散。

二、砂拉越解放同盟的诞生

1952年张荣任在新加坡参加马共外围组织“抗英同盟”,“抗英同盟”分配给他的主要任务是继续领导砂拉越的革命。期间张荣任经常与在砂拉越的老部下丘立本、郑祝聪和文铭权等秘密通信联络。

1953年7月,在“抗英同盟”的协助下,“砂拉越解放同盟”宣告成立。1954年3月张荣任从新加坡经印尼非法的秘密潜回砂拉越,积极开展砂盟的各项工作。

“砂拉越解放同盟”(以下简称盟)参照“抗英同盟”的章程,制定了盟的章程,借鉴马共长期地下斗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组织的“严密细则”。从此,一个目标明确,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为指导、组织更加严密而更加成熟的地下革命组织,为砂拉越的革命事业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砂拉越解放同盟”(以下简称盟),虽然还不是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政党,但盟是按照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一个有严密组织和有严格纪律的革命组织。盟组织是由工农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其它阶层人士中的最先进的革命份子所组成的。盟组织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并作为一切工作及斗争的最高指针。因此,盟严格要求每个盟员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之教育、改造与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政治觉悟与思想水平;并以之教育、改造与提高周围的同志,和培养造就新干部。

盟组织还明确规定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基本任务,就是争取砂拉越的独立、民族解放、人民民主,建立一个独立、自由、繁荣和富强的新砂拉越,并最终彻底推翻一切剥削阶级,实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这一纲领的提出,宣布了砂拉越人民的斗争从此走上了一个新的里程牌――由自发的斗争转变为更加自觉的斗争。从此,也使砂拉越人民的革命斗争同当代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国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结合一起,成为当代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国际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盟组织也规定了自己的组织原则,规定以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作为盟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就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盟要求每个成员要执行:全盟必须执行统一的纪律,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盟服从中央。处在地下而且斗争环境极端复杂、而残酷的情形下,盟只有采取集中为主的组织原则才能够生存和发展。

盟组织还规定了自己成员的权利和义务。在权利方面,规定盟员都有民主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权参加盟组织的有关会议和参与讨论及制定盟组织的政策、决议与计划;有权向组织,包括越级向上级或中央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和批评,等等。在义务方面,规定凡盟员都有义务坚决服从组织的工作分配和指导,为完成盟组织交给的革命任务努力奋斗;自觉和努力学习盟组织的文件、政策和指示,并向群众进行宣传,使之化为群众的行动;向盟组织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努力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提高群众的觉悟,等等。

盟组织还根据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宗旨与三大作风来要求自己的成员,在工作与斗争中,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我们的唯一宗旨和行动的座右铭,并要求自己努力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

砂拉越解放同盟中央组织

1954年3月,张荣任从新加坡经印尼,在文铭权协助下潜回砂拉越后,就开始盟的组织与发展工作,文铭权和王馥英等是张荣任吸收的第一批盟员,文铭权则成为张的主要助手。

1954年底,张荣任考虑到有被捕的危险,离开砂拉越去了印尼,从此与盟失去了联系。因此,领导盟的任务就完全落在文铭权身上。

由于盟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大,文铭权将与他同组的王馥英组成中央小组。随着1955年古晋中华中学“3•30”罢课的胜利影响,盟的工作又得到较大发展。1956年中,文铭权决定提拔黄纪作参加盟中央小组工作。三人分工如下:文铭权除了继续负责领导盟的全面工作外,还负责成立一个搞统战工作的领导小组;王馥英负责第一省学运和第三、四省以及第一省公开的华校教师方面的工作;黄纪作负责第一省农运和民族工作。

随着盟工作的迅速发展,为了加强领导,1957-1958年,盟中央又进一步扩大,郭伟忠、林永伦和林和贵先后被提拔到中央。之后,盟中央成立了以文铭权为核心的常务小组,成员包括黄纪作和郭伟忠。三人分工如下:文铭权负责领导盟的全局工作外,还负责领导公开合法的舆论阵地《新闻报》和开展同资产阶级的统战工作,黄纪作负责开创土著民族工作;郭伟忠负责内部宣传出版和领导古晋学运与第二省工作。另三位成员:王馥英、林永伦和林和贵另组成一个小组,负责领导盟的秘密组织和地下工作,林和贵负责第一省工运和第三省全盘工作,林永伦负责第一省农运和第五省工作,王馥英负责第一省华校教师工作、第四省以及南洋大学砂盟支部。

考虑到民族工作的特殊重要性,1958年盟中央成立了以文铭权为首,成员有黄纪作、叶存厚、雷皓莹和刘紫金的中央民族工作委员会。1959年后,为了加强公开统一战线工作,黄纪作和叶存厚参加公开统战工作,中央民族工作委员会改组,由郭伟忠领导,成员包括张本仁、雷皓莹和刘紫金。

1960年,盟中央常务委员郭伟忠和他领导下的民族工作委员会的一位成员进行宗派活动,中央发现后,郭伟忠坦白交待,并接受中央对他的批评和处分,撤销他中央常务职务,保留他中央委员职位,考虑到他坦白交待和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为了继续发挥他的才干,并进一步考察他对组织的忠诚。中央决定委派他去开展沙巴的工作,之后,郭伟忠与盟失去联系。

1962年6月22日文铭权、黄纪作和王馥英同时被捕后共同决定去中国。1962年底林永伦被捕入狱。至此,从1662年中开始,盟在砂拉越的中央领导仅剩林和贵和林永伦(永伦在狱中)、於是林和贵便将由他设立的原组织部扩大,成员包括谢嫣素、陈金美、王慧美、陈金贞、陈传淦、赖锦玉、叶存厚、杨柱中、贝文对、田云端、沈友贵等十几人,领导国内的工作至到1965年中、1965年9月17日盟中央在印尼坤甸由文铭权主持召开的盟中央扩大会议,对砂拉越革命又重新做了新的全面的部署。

从盟成立到1963年的10年间,革命属于非武装斗争时期,虽然盟中央组织几经周折,也还不够完善,在使用高级干部方面还有缺点,在对国内外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的应变准备还不够,然而这个时期盟的方针和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国际形势相当有利于革命,国内形式也是有利于革命,革命处于向上发展时期,因此盟的各方面工作成绩还是显著的。

革命向上发展时期,需要大批干部,然而革命组织还年幼,加上当时领导人尚年轻,缺乏识别干部的经验,以及当时砂拉越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局限性等原因,造成盟组织内部各级干部,包括中央级干部的吐故纳新和分化淘汰是必然而不可避免的客观规律,因此盟的干部,包括中央级干部的变换也是不可避免和必然的。同时盟在其它方面,在缺点和错误也同样不能完全避免。

(取材自《犀乡风云》)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