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h Meng@Ah beng..亚明有着千变万化的面孔,不是无脸见人,而是不顾现出户山真面目,以免使人言之面目可憎,因为世人均以虚假嘴脸相处外,背後均拥一把厉刃.
Popular Posts
-
讀「散步阮台南」 石雨 我曾是台南行色匆匆的過客,那是十几年前的舊事記憶。 如今在都門書局,無意中購得「散步阮台南」,作者黃小黛•再次勾起我對台南的記憶,不過那台南不該属於「阮」(闽南語:我)。 在印記中:台南沒台北都市的繁華,民風扑素,對外來過客總是那么彬彬有禮,言語舉扯總...
-
昨亱我們在搓湯圓,廚房鬧烘烘,充満孩提的笑聲,窗外飄著小雪•心想中國南方天空會下雪嗎? 「傻蛋,不下雪,怎麼會有冬至•」大姐往我頭上打了一下笑著說• 「唉喲!」我嘁了一聲,嚷着:「打人不可打頭,長大會變傻瓜•」 「你本來就是傻呼呼•」不知誰說了一句,引來一陣哄笑,母親卻說:「...
-
一张旧照片、一则旧事 …… 宋志明 [ARPS] 心中在寻一张旧照片、那是 50 年前 [ 学生时代 ] 首次走访石隆门 [Bau] 仙洞 [Fairly cave] 的记忆。那时我们是攀着树藤而上、到了洞口引面而来是一群掠惶...
-
(一)《异教天真》。 《异教天真》是杰夫的第一本影集,1960年在伦敦出版,内收黑白照片80幅,是砂捞越达雅族的生活摄影,由英国驻东南亚最高专员、也是杰夫的好朋友麦唐纳氏写序介绍。这是出版史上第一部这类著作,所以出版以后轰动一时,重印了好几次。在法国和瑞士出版的其它...
-
不丹, 深呼吸… 文与图:宋志明[ARPS] 选在秋末访不丹这美丽的山尘王国, 不疑有他, 只图一个[静] 字. 去不丹要有心里准备, 这里什么都没有, 除了自然景观和传统人文外, 真的什么都没有. 其实不丹的最大的卖点就是享受阳光与自然景观, 让你放下轻...
-
1956 年話別。左三师母曲慧芳女士。/左五陈一征老师.左右为陈老师公主、公子。 教育家陈一征澳洲逝世 知名教育家陈一征先生于昨日(11日)澳洲时间凌晨5时逝世,享年87岁。 陈先生在五⑻年代由中国南来,曾在新加坡南大执教,之后进入大马,先后在东马砂拉越、西马霹雳...
-
認識當年詩巫資深記者劉世久(SK.LAU),那是遠在1970年代吧,至到他2004在北京去世,算來與他也有34年的交情了,這人生中最輝煌的三十個春秋結下的友誼,我們由終保持著"君子之交淡如水"的關係,他突然"不告而去",雖然沒有"...
-
2008年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在受访时曾说: “西方文化过于突出其城市性,技术性, 妨碍了其他表现形,如地方性,技术性的发展。人类的整个不可知的部份被理性所掩盖了。正是这种认识,促 使我转向其他文明。 砂拉...
Monday, October 29, 2012
又是榴莲飘香的季节
每当榴莲飘,终引来回忆阵阵,忆及人事、风景线等等•小时候,我们被教导,那是三保公的大便,想不到我们却吃"三保公大便"长大的•当年同屋的阿伯林,生前认識于某银行,除了耍几句英语唬人外,喝醉之後高唱"阈际歌"及前苏联激进爱国歌曲外,平时都爱羞辱我们,讥讽我们,榴莲屎放不乾净,出不了拉让江囗,因为他的孩子都投奔大陆,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英殖民地時代,那是一種自我留放,永遠不得返回砂拉越;长大後才知这些当年玩伴受不了家庭爆力,趁出外读书随五十年代帰國浪潮一走了之•而他年老退休後,卻嚷嚷要回國,最後只到了香港,近尺之餘不敢誇進一步,最後病逝在這古老的英國殖民地•記得他回港前夕,有人笑說:你這副老骨頭回去幹什麼?他還很自毫說,回去還能扛槍當兵,當然那只是茶餘飯後的玩笑,有人卻在他面前竪起大姆指說聲讚!只是他那句"榴蓮屎放不乾淨"卻常在榴蓮飄香的季節引來不滅的回憶•
從前在路旁搭起亞答棚子,心中感到無意的興奮,山果大王就要來臨了•有次見到港台老師,初臨貴境,就在路旁掩著鼻子吃榴蓮,同學們就當著笑話傳開,好似山猴吃三保公大便;年少不知愁總愛成群結隊騎著腳踏車到處溜溜,而被女生稱為"榴蓮仔",也不知是怎么一回事?長大後才被告知所謂榴蓮仔,原來就是好吃懶惰,地痞流氓,這與榴蓮又有何有瓜割•也常聽大人言及榴蓮出、沙籠脫的彦語,原來甘榜姑娘為了愛吃榴蓮寧可當了沙籠的浪漫情懷:也有人說榴蓮一出飯碗跳舞,原來早年老樹榴蓮每當年底才開花結果,也是學校結業時刻,老師要四處張羅向董事部送禮,否則明年開學只好另謀高就•而家叔卻每當榴蓮一出總向父親借錢,著小本生意,結果虧欠無帳,連人也失去蹤影,家叔與我家關係就是有借無還,再借不難•就曾在一榴蓮亱市,點著油燈,擠滿人群在那出價殺價,好不熱鬧,情趣反而出在買榴蓮,而不是吃榴蓮•榴蓮上市連乾盤面也受到影響,大家都把褲袋的錢買榴蓮去也,榴蓮就這麼誘人嗎?
話說拉讓江上游有棵榴蓮老樹,結出果子奇大如面盆而被稱為榴蓮王,孩童時代就品嚐過,只要吃上果內一無核子丸就飽了大半天•每當榴蓮季節,母親一遠親阿伯萬山就從歌樂岛划了小船攜帶三五粒榴蓮,說是給阿明吃,母親回饋是白米、白糖和鉼干及鑵頭食品,真是煮的比炒的貴了許多,母親待人總是出得比入得多,每當榴蓮季節一到家人總在期待這位居於窮鄉僻壤的親戚出現,只是一連幾年都沒見到他的身影,最後得到消息老耆早已逝世,家園早被小孫子賣掉•
有次在澳門見到榴蓮,問及店家,原來從泰國原裝泊來品,價格貴得出奇,都門榴蓮都擠上超市,密封包裝,也失去原汁原味,城市人都苦於無機與老樹榴蓮著近距離接觸•据說榴蓮與酒相克,而家中每把榴蓮當桌上菜肴配钣吃,吃完榴蓮必以其殼盛水滲少許鹽喝,這是我家消散體內熱量的傳統•最令人回味的是榴蓮季節一到,深夜加帛碼頭總擠滿人群,期待來自當地載滿榴蓮的摩托船隻,現買現吃,然後把岸邊當垃圾推,讓江邊水流丟棄大量果殼,隨著潮漲,自然清理,此景此情如今再也難尋•
30•10•2012。
Sent from my iPad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