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Posts

Thursday, September 20, 2012

靜秋與老三的二三事





很久沒有讀過純純的愛,令人感嘆的悲劇,讓人懷舊的年代,那就是艾米的小说"山楂树之恋",根据艾米小說改篇的電影,連續劇,各有千秋,讓人回到七十年代的中國文化大革命,卻以另類角度探討那個時代的真誠的愛,純純的情•
實際上文革時代,人們的思想意識形同封建社會,人人眼中的毛主席就是皇上,聽毛主席的話,做毛主席做的事就是當年的道德依帰,靜秋與老三的愛情要突破那人為的綱談何容易,首先要突破階級觀念,著為高乾子弟的老三與被眨爲黑五類家庭出生的靜秋根本不能譜出愛情的神話,最後老三得了絕症而畫上了休止符,你說那是文藝悲情的調調,卻是真人真事的版本•故事由小說真人(靜秋)移居加拿大,把它交給旅美作家艾米而写成文学作品,作品中的人物对白都是真执的原汁原味,結局雖然是悲憫情天,但卻令人感到老三臨終前的遺言"活著、真好"•
靜秋擦乾悲痛的眼淚,終於勇敢地活下來,她進了大學,遠離那悲哀的時代,她移民到西半球,尋找另類的春天,多年之後,她攜著小儿的手來到山楂樹下,告訢小兒在那逝去的年代,曾發生過一場真摯的愛情,永恆的愛•
從小說到電影、連續劇,昔日流逝的畫面,如今已經成為經典,令人懷念,當然我不是指那些被批判為"牛鬼蛇神"遭到惡鬥街頭的記憶,只是滿街的革命的懐舊歌曲,到處張貼了毛像,勵人的標語,上演板樣戲,只是那時封閉的年代,人性被紐屈,人人自危,階級鬥爭分明,一邊是擁有杈勢的革命家庭,一邊是家庭背景有問題的黑五類,大家都小心翼翼,而靜秋與老三的愛情情節就穿梭其间,引來種種的矛盾和衝突,靜秋那年十九歲,當愛撞進純樸的心靈,讓她亂了陣腳,性情剛烈的她,從不接受旁人的憐憫和幫助,尤其是來自高幹子弟的老三;老三也不因出身有著高幹子弟的敞病,相反他在勘察隊深山扎營,腳踏大地,把青春獻給袓國,總之在作者筆下沒有反派的角色,都是純樸的農民,工人,知識份子形象,"山楂樹之戀"避過大時代氣候,穿梭於人間溫情、親情、愛情之間,消除人際關係矛盾兩極化,而不流入世俗化•
#看完"山楂樹之戀",先由電影開始,總覺得故事被濃縮在90分鐘之內不過隱,看了35 集連續劇,也感到被故事情節炸得稀巴爛,回流到小說中,因為知道小說的結局不外生離死別,難道那就是人生嗎?我們雖然遠離文革時代,那裡卻有我們青春憧憬、淚水和血汗•
21•09•2012。
重修

附~ 才開放後的中國,在北京一紅衛兵所開的小店,販賣都是文革時代的情結,宣傳畫、宣布條、毛微章,當時也沒什麼感覺,只是在一古老寺廟小書攤上買到"毛語錄",老友在旁勸說那是一本違禁品,過不了關卡,我卻懵懂地過了關,在"山楂樹之戀"的畫面中,老三所用的印有毛像吊背包,不正是老友在香港所買的紅色經典品牌,還有六十年代"海鷗"雙鏡頭相機,就是今日發燒友所愛的珍藏,形同德國所產古老的相機,爲此我不只一次走訪北京古老跳蚤市場,慶幸在十多年前在上海火車站向一老行家以人民幣五塊錢買到了一枚微章"大海航行靠舵手"是真材实料的真品,事隔多年,重游故土,多是复制品,路过香江,文革時代的產品如今已登上時尚潮流•
附2 ~
老三既是平凡的,也是伟大的。他对静秋的爱既是情人之爱,也含有兄长之爱,是那种纯纯的爱,他爱得彻底,爱得毫无保留。在许多细节的描写中,我们看得出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生活和身体,他为了见自己的爱人一面,常常一个人孤独地在那个冰冷的亭子里一坐就是一整夜,而他却把静秋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面对静秋的年少懵懂无知和她母亲不尽人情的冷淡,老三从没怨言,他始终默默无私地付出自己的关爱却从来没想要回报,这样的男人世间少有,这样的男子才是真正的情圣啊!愿世间所有的男人们都能看看这本书,都能像老三那样爱自己的女人。
真希望静秋能嫁给老三,哪怕只有几天,也把最宝贵的情感在婚姻中升华,让他们彼此拥有,老三去了,静秋以妻子的身份替老三活着,死后与老三合葬在山楂树下,这样两个人的人生才会完整。如果老三可以活得更长一些,她们婚后再有一个孩子,静秋在老三走后把孩子抚养长大,一个极度像老三,一样懂得心疼静秋的孩子,让老三和静秋的血脉得以延续,是何等的另人期待又是何等的完美。
[热帖]发表评论:
[静秋,请您回答]
静秋,相信你也在看贴吧,老三是不是浙江人,叫唐汝良,是恩施二队的,是我爸爸的同班同学,去世前我父亲曾找过我三爷爷,当时的湖北卫生厅付厅长兼湖北中医学院院长,希望 中西医结合有好的疗效,但没来得及,你当时所在医院为解放军767医院吧,现为三峡医院.祝老三在天之灵能得到安慰!那年唐山地震前地质队因为白血病走了几个人,祖国的地 质尖兵,安息吧!



第120节:静秋的代后记(1)


静秋的代后记

套黄颜的话,<<山楂树之恋>>不是我写的,我越俎代庖写后记,是为代。

艾米很早就“威胁”我说:“网友想看你的故事,我要把你的故事码出来。”

但我是个没故事的人,因为我一贯活得谨小慎微,勤勤恳恳地“平凡-LIZE”自己的生活。灾难还没到来,已预先在心中作了最坏的准备,那份恐惧和痛苦已经分散到灾难来临之前的那些日子里去了。当灾难真正到来的时候,内心已经不能感受那份冲击和震动。同样,当幸福来临的时候,我总是警告自己:福兮祸所伏,不要太高兴,欢喜必有愁来到。于是对幸福的感受又被对灾难的预悸冲淡了。

这样活着,不至于被突如其来的灾难击倒,但同时也剥夺了自己大喜大悲的权利,终于将生活兑成了一杯温开水,蜷缩在27度的恒温之中,昏昏欲睡。

最终想到让艾米把老三的故事写出来,是因为今年恰逢老三逝世三十周年,我准备回国看望老三,于是想当然地认为把他的故事写出来贴在网上也是一种纪念。艾米看了老三的故事,欣然答应,于是有了47集的<<山楂树之恋>>。

我首先要感谢艾米的生花妙笔,那是我无法企及的。我给她的,仅仅是一个20岁的女孩在一个非常粗糙的本子上写下的非常粗糙的东西。我那时所有的文学知识都来自于我看过的那几本书。故事发生在文革后期,我生活在那个年代,所以写的时候没有交代当时的背景。我那时的思想也受很多条条框框束缚,写出来的东西摆脱不了当时独霸文坛的那种“党八股”风格。

艾米就以这样一个幼稚、粗糙而且僵化的东西为蓝本,写出了一个引众多网友竞相泪下的故事,这应该归功于艾米独特的文笔、文眼与文心。

艾米的文笔之好,有目共睹。有人曾批评她写的<<致命的温柔>>,说她“这么好的文笔,为什么不写点有意义的题材”。一个题材有没有意义,要看是对谁而言,在此我无意探讨<<致命的温柔>>究竟有没有意义,我只想以这个例子来证明,即便那些批评她的人,对她的文笔也是赞不绝口的。

在我看来,艾米的文笔好就好在朴实无华,生动活泼,亦庄亦谐。她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或者结构的复杂。她写的东西,词汇很通俗,读过几年中学的人就能认全。她写的句子都不长,很少有长得转行的句子。但她刻画的人物却不仅生动,而且深刻,使人过目不忘。

听艾米说曾有人给她发悄悄话,说她写的男性都是一类人,女性也是一类人。也许说这话的人对“一类”有她独到的见解,但我们知道艾米刻画出了多类男性和女性,每个人物---包括次要人物----都是那么鲜明生动,几乎都成为某类人物的代名词。我们在生活中或别的小说中看到某个人,会情不自禁地想:“这个人跟小昆一样”或者“这个人不如黄颜”或者“这句话怎么像是唐小琳说的?”

这说明艾米笔下的人物已经“活起来”了,不再是“人物”,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仿佛就在我们身边。她写的每个故事,都有一众男性与女性,但我们绝对不会张冠李戴,不会把小白当成何塞,也不会把周建新当成孙建新。

当我们情不自禁地把老三拿来跟黄颜比较的时候,就证明艾米刻画人物非常成功,因为黄颜已经成了某类男性的代名词。称不称得上伟大的请人,先跟黄颜比试比试,比不过的,就干脆一边歇着。老三在跟黄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中赢得了一批粉丝,以他的“酸”战胜了黄颜,但又以他的过早离去输给了黄颜。

我在这里开这个不合时宜的玩笑,是想说明即便是两个非常类似的人物,艾米写出来也能让大家清楚地感到谁是谁。写两类不同的人写得让人看出谁是张三谁是李四,是很简单的。写同一类人,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的不同,才需要一点功夫。

艾米能把人物写得这样活灵活现,是因为她有一双敏锐的文眼。鲁迅曾说过,要最节省地画出一个人,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艾米不管写什么人,都能最直接最简要地画出那对“眼睛”。<<山楂树之恋>>里面的一些配角,如“弟媳妇”,张一,“铜婆婆”之类,我曾花大量篇幅写在我那篇回忆录中,加了很多评语来区别这些人,但艾米抓住几个侧面,寥寥数句,就把这些人物活生生地摆到了我们面前。

很多时候,同一个人物,同一个事件,我们大家都看见了,听见了,甚至经历了,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写出来,感动人的程度却是不同的。像我们著名的“憨包子”弟弟,我是看着他长大的,知道他小时候很多趣事,但我无法用极短的篇幅,写出一个让众多网人痴迷的弟弟。是经艾米的妙笔点拨,才让我发现弟弟的可爱就可爱在他的憨。




第55章:爱在那个年代——《山楂树之恋》
中秋前一天,带上妈妈到影院看了妈妈中意的《山楂树之恋》。和妈妈最近的一起看电影已经是“铁达尼号”年代了。这次才是第二次,实在有些惭愧。由于当天只有一场,而且是4点50分,寥寥的10来个人就成了VIP包场。
知道《山楂树之恋》是帮妈妈网购图书的,妈妈看完了好久后电影才开始拍摄。自己没有看,因为不用说,是那个年代的事儿吸引了妈妈,只是耳闻的我没多大兴趣。电影在似曾熟悉的6、70年代车站开始,质朴的生产队长领了下乡编写革命教材的8中师生,在山路上兜转着,老师在山楂树下的激昂的革命演说和老队长被打断话头后抽着的烟成了鲜明的对比。关于山楂树开红花的革命论调在当今科学发达的21世纪可以说是不可理喻,在那年代却是被正儿八经地记录在笔记本上的。
静秋和老三的爱情就在欢欢领静秋找三叔回家吃饭的那一刻开始了。爱,静悄悄的、裹着革命同志互相帮助的外衣降临到了他们身上。一切都是那么的涓涓细流,小心翼翼。
小心翼翼,是那个年代的标志。出身不好的家庭子女更是小心翼翼再加上小心翼翼。过桥时,老三拉着树枝头,静秋拉着树枝尾。过后大手悄悄地往下滑,拉住了小手,轻微的退缩后,紧紧地合在一起。瘦弱的静秋为求表现拉上大泥板车,老三站在电灯柱下装作等人,看见四下无人才帮着静秋拉车。在渡船上两人一个站船头、一个站船尾,下船后才到小亭子下挨着坐。静秋到校门外捡球,发现偷看多时的老三,甜蜜地笑着嘱咐不要被老师看见了。
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小心翼翼,可小心翼翼无法遮掩热恋,两人在经典的自行车爱恋场景下碰到了路上走的妈妈。妈妈的表态毋庸置疑,老三在离开前给静秋包扎好腿,在敲打声中,在干净的钢琴声中,哽咽了。电影末场在静秋反复说着:“我是静秋,我是静秋”中,又响起了他们俩第一次见面时的音乐,形容槁枯的老三望着贴在天花板的他们俩的甜甜傻笑的革命合照,他再也无法听见静秋叫他了,叫和别人叫不一样的,静秋也再无法知道自己会叫他什么了,叫和别人叫不一样的。他们俩再也不能来到那棵革命树下,看看到底花儿开的是什么颜色了。泪,滑落了。


山楂树之恋经典台词

2010-11-08 17:29:33来自: 来看评网看电影(http://www.kanping.net)
山楂树之恋经典台词 之 用最清纯的话语调最高境界的情。
一个“追求”把静秋听得一惊,从来没听人直接用这个词,最多就说某某跟某某建立了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
静秋听得心乱如麻,以前只知道跟男的“同房”“睡觉”是危险的,现在又弄出一个“上身”,不知道被老三抱过是不是就算让他“上身”了。
骗人的人,品质不好;被骗的人, 脑筋不好。从来人们笑话的,都是被骗的人。
静秋搞不太懂为什么那些人都把“情书”叫“情信”,可能是因为薄薄的几张纸算不上“书”吧。
她见过的比较高水平的“情信”多半是引用毛主席语录或诗词的。那时最流行的就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
落款倒是省掉了“孙”,只剩下“建新”,读着有点肉麻麻的,但还不算太肉麻麻,因为三个字的名字省掉一个姓还是比较普遍的,大家平时也能这么叫,但如果再省掉一个字,那就是“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了。
她帮他们计数,看谁投进的球多,最后发现老三投进的最多。考虑到他是穿着皮鞋的,她对他的仰慕之情真是犹如滔滔江水再加上滚滚河水了,真恨不得他就住在篮球场,从早到晚打球给她看。
吃完饭,静秋跟老三一前一后往亭子那里走。她想,拿了人家的手软,吃了人家的嘴软,今天又拿了他的,又吃了他的,不是到处都软了?
静秋觉得鸡皮疙瘩一冒,这种话也说得出口?一下就把他的形像搞坏了,又从“湿裤”公子变回“纨绔”公子了。试想,一个正派人会当着别人面说人家漂亮吗?而且他这是不是算得上自由主义了?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这不是毛主席批评过的自由主义倾向吗?

山楂树之恋经典台词 之 最浪漫的语句。
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
我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
但我会等你一辈子…………
很多时候,一个人发现自己爱上一个人,都是在跟他分别的时候,突然一下见不到那个人了,才知道自己已经不知不觉地对那个人产生了很强的依恋。
我——其实不怕死,我只是——不想死,想天天跟你在一起——
你活着,我就不会死;但是如果你——死了,我就——真正地——死了。
听到这个名字,即便我一只脚踏入了坟墓,我也会拔回脚来看看你.
让她知道世界上曾经有一个人倾其身心的爱过她,让她相信世界上是有永远的爱的.

注:
以上台词有些是在电影中听不到的,由于电影篇幅对白少的限制,电影无法表达出那种感染肺腑的爱情的,因为让人流泪的高潮是需要长时间的累计的,而电影就那短短90分钟很难做到这一点。原著小说也建议看下。更多>>
山楂树之恋 - 幕后花絮

拍摄景地
  2010年5月,电视剧《山楂树之恋》第三次来宜昌采风,最终敲定全程在宜昌拍摄。两年前,导演李路曾两度来宜昌考察采风。制片主任贾力维介绍,主创曾去长白山、凤凰等地考察,长白山主动邀约,并表示愿意出钱出力,无奈故事原发地的“地气”不可复制。谈及两年后宜昌的变化,李路说:“两年前,《山楂树之恋》在宜昌很热,现在全世界都热了,宜昌的‘山楂树’也变成了整个华人‘山楂树’。”
  据李路透露,目前剧组已确定了好几个重点场景,如静秋上学的学校“八中”,选在了宜昌一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废弃的老学校,灰砖灰瓦,跟故事发生的年代特别像。最得意的是,“老三”与“静秋”爱情见证的“山楂树”也已敲定,“比张艺谋那棵还要大!”
签约发行
  2011年8月26日,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在本届国际影视节目展上与电视剧《山楂树之恋》制片方举办了合作签约仪式及媒体见面会,正式买断该剧发行权。电视剧版《山楂树之恋》导演李路携主演李光洁等到场。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电视剧《山楂树之恋》制片方举办了签约仪式。中视传媒副总经理周利明和电视剧《山楂树之恋》的导演、制片人李路作为双方代表签字,中视传媒将正式作为剧版《山楂树之恋》的发行方面向全球发行该剧,并预计该剧将于今年年底与观众朋友们见面。
卫视开播
  电视剧版《山楂树之恋》的导演李路表示,该剧不是电影的翻拍版,35集的剧长将细腻展示原著中的爱情故事。
  李路说:“这部剧的筹备远远不止3年,剧本一次次推翻重写,早在2009年主创就前往拍摄地宜昌实地考察、选景,这些工作比同名电影的启动要早很多。”他认为不能因为时间在后,就说《山楂树之恋》是翻拍剧。李导还透露,电视剧《山楂树之恋》采用了电影手法拍摄,每一个镜头都再三斟酌,保证画面质感符合故事情节的需要。
  电影版《山楂树之恋》上映时,不少观众反映影片未能将小说原著的情节完全展开,对这部经典爱情故事的诠释严重不足。李路表示,电视剧版《山楂树之恋》运用35集的篇幅将这个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故事”细致入微地娓娓道来,各种经典桥段的真实再现很值得小说迷们期待。该剧将于3月中旬在江苏卫视开播。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