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Posts

Thursday, June 17, 2010

端午节二三事




今天是中国端午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端午节,今年也是国家确定端午节为法定假日的第三年。或因此,与端午节有关的庆祝活动也比往年更具规模,6月15日这天,2010年第六届中国汨罗江国际龙舟赛开幕式在中国龙舟名城汨罗举行,这标志着祭龙头、划龙船、插菖艾、裹香粽等端午习俗真正根植汨罗江畔。




即便有着更具规模的庆祝活动,端午节在“情人节”、“圣诞节”等洋节面前,在“世界杯”、“世博会”等杯会经济面前,它还是显得有些乏力。以端午节为代表的传统节日似乎并没有在法定假日、申遗成功的刺激下兴奋起来,除了看到商家的粽子促销,以及在粽子种类上的花样翻新外,大家似乎不知道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能做什么。



2005年,韩国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一消息当时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民众对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始产生强烈的危机感,也促动了国家对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感。



但是,申遗成功了,我们的端午节就真正有文化了吗?新闻中说,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和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共同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共同分享的局面客观上造成了端午经济的四处开花。难怪有媒体评论:在“申遗”成功之后,人们发现,“申遗”单位保护文化遗产的兴趣远不及商业开发,与端午沾边的相关事宜成了打造各式各样旅游文化节的最好借口。



那么,端午节到底该“吃粽子”还是“过文化”?粽子当然要吃,尽管粽子有可能只是一种过节的形式了,但即便是形式,该延续的一定要延续。端午节不可能仅仅是粽子节,一枚粽子的意义也不仅仅是填饱肚子,它更多的意义在于这是一个记忆的符号,将传统文化串接在了我们日常生活的起居中,甚至有可能潜移默化地积淀成一种文化心理。



端午节当然要过得有“文化”一些,但这一种“文化”并不是要以文化名人为“噱头”来商业开发。在申遗成功后的这首个端午节,诸多专家表示,端午习俗文化完全可以借助现代物质条件、城市空间得到恢复并获得新的发展。我们不需要奢华尊贵的端午节,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朴实的端午,在这个节日中,公众能够认识到传承民俗文化并不是一时一刻的事情,而是需要有深入人心的信念作自觉的引导。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