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Posts

Monday, January 28, 2013

我愛太北的雪




我愛太北的雪
只因它潔白
與妳的名字相似
讓我陷入時代洪流
把青春獻給祖國

我愛太北的雪
只因它在我生命中
寫下美麗的詩篇
譜下動人的楽章

我愛太北的雪
只因它在戰鬥的日子
曾流下鮮紅的鮮血
染著初生的太陽

我愛太北的雪
只因它在春風化雨的時刻
引起我對你的記憶
至到永恆
嘿 嘿 嘿•••

21•01•2013。
5:14 am

Sunday, January 27, 2013

Saturday, January 26, 2013

潮州焦柑


議論不休





每當突發事件發生,大家一下子嚇壞了,登著雙眼,張開大口,好似世界陷入靜止狀況,待事件經過之後,才議論紛紛•近日老家發生了多蹤強刼案件,均在人多的巿㘯,過後總引起議論紛紛,再來就是責怪治安差,警方把關不緊,緊方則推卸責任,要大家自我保重,佳節戶外小心•平時就難見警車巡邏,而不像我們見過香港連續劇的阿Sir,威風凜凜,令匪徒見之雙腿發軟,逃也來不及•只是近日治安更是每况愈下,尤其年關將屈,攔路打搶,更有登門入世,搶劫傷人,弄得人心惶惶,妨不勝妨•有人感嘆當今想過一個太平年也不易,於是我們被教誨,若是陌生人問路,最好避開,那是一個陷井,當然不熟之客前來敲門,肯定不懷好意,所以如今街上再也難見推銷員;前天在購物坊,就有人前來嗒善,送你塑膠盒然後要你登記證著為檔案,那雖是一項商業促銷活動,難道你不會想及它將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因為登記證是個人的隱私,何苦為了區區一盒小小的"禮物"而揭穿自己的身份號碼,所以老一輩的人早就教誨我們妨人之心不可無,知人知面不知心,則是媽媽教誨子女的妨火墻,只是當今世界,五花八門,在誘惑愛慕虛榮的心態,只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則是令人怛心•前天聽到胡太丈夫掛於項上一條金鍊,藏於衫裇內也被匪徒當街被搶,手法快捷令人惊嘆,那是他十六年前結婚紀念品戴在身上,一時失去心靈的打擊令他精神愰惚;隔壁家老太太掛於手中的玉鐲也被盯上,被顧用的打草工人打搶,也成為議論不休的話題•天下無賊、何德何能•
25•01•2012。
9•34pm

Thursday, January 24, 2013

蝴蝶的蹤跡(小說版)




為了赴胡蝶之約,我前往暹粒,走訪吳哥窟,高棉國的古文明•
那天我下榻 Prince D'Angkor 酒店,由於撘的是早班機,而柬埔塞與馬來西亞時差慢了一點鈡,因此抵達暹粒還是清晨七點半•我還來得及在酒店用早點•
進入房內閒得無聊,無意中睡著了,迷糊中我見到了胡蝶,她正彈著古箏,那是一俱高棉楽器,優雅的琴聲,讓周遭蝴蝶紛紛起舞在空中,遠看是蝴蝶,近看是一隻隻飛舞的小精靈,我正要與胡蝶交談,突然門鈴響了,原來是南柯一夢,進來的酒店服務生,有禮貌地送來一籃當地水果及當天一份日報,有禮貌地退出房外,讓我又回到自己的夢幻中•
酒店外面正是熱鬧大街 Sivatha,車水馬龍,交通亦常混亂,在人潮中如何尋找胡蝶的蹤跡,連我也失去信心,唯在一家舊式飯館,選了一碗白粥、一碟熏乾魚,一粒砌半鹵鴨蛋,叫價美金兩塊半,那是逰客價錢•據悉白粥是當地米糧,芬芳又好吃,熏魚來自媚公河的淡水魚,連那粒鹵鴨蛋也有故事,來自河邊稻田鴨子下的黄金蛋,一派有機風調雨順•
深夜入寐,胡蝶來訪,我好奇問著:「怎麼你要等到日落西山之後才出現?」
她笑而不答•
「今晚我欲帶你走訪吳哥窟,閒話少說•」
我們経過酒店大堂時,見一彈撥古琴女孩,她的裝扮神情與胡蝶姑娘沒什麼兩樣,把我給嚇呆了,「難道你有分身之術?」
「別問了,外面的摩托嘟嘟在等了•」
我們撘著摩托嘟嘟奔馳在夜黑風高的夜晚,寒風颯颯撲面而來胡蝶的散髮幾乎淹蓋了我的臉,讓我深切聽到少女的心跳,體內散發的芬芳,在我沉澱於近距離接觸中••
「到了,快下車•」
在我轉醒時那摩托嘟嘟早已消失在黑夜中•
眼前只剩一柳新月掛在吳哥窟正門中,靜悄悄,只有我們兩個人,慢步走向城門正中•
「我要你看深夜的吳哥城、一個活的吳哥••」
這時火把點亮了吳哥,我們通過護城河,經過一條細長的長道,走在吳哥城,仿佛時光倒流,城內聖池水流汪汪,活潑的孩子們在水中跳上跳下,這那裡是黑夜而是日烈當頭的白天•
「別把火炬丟掉!」胡蝶輕聲的警告我:「那只是你的幻覺•」
我緊張地隨著胡蝶的背後行走,只是她卻健步如飛,好似一隻蝴蝶穿梭在古堡石窟中•
「停!聽••」走在前的胡蝶突然喊卡,讓眼前景色凝結在靜態中,接著悅耳的音樂從四面八方輕柔飄揚,帶著芬芳而至,在我一生中突然接觸到有味道的樂色,更令人不可思議眼前彩色繽紛的陽光色彩•
那時我們已進入第一迴廊,四面浮雕都已活躍起來,而是真正地溢於言表,西出塔門並列美麗的蒂娃妲女神走出浮雕向著我們微笑不語•西面摩訶婆羅的戰鬥號角吹起,戰鬥仍在繼續中,眾多軍官被箭射中倒在沙㘯上,鮮血直流,發出痛苦的呻吟•胡蝶說那一㘯古高棉的一段歷史戰役「摩訶婆羅多」,另一戰役「羅摩衍那」只見羅摩王子在指揮,猴軍統師哈努曼則氣勢凌人站在軍隊最前頭,等待戰役的降臨••。到了南面,中央端坐正是國王蘇耶跋摩二世,他正與占卜師卦出兵之日與戰事•胡蝶說:「這場戰役是與越南占婆軍對峙•」
我問及是戰勝或戰敗?
胡蝴對此似乎不在意那㘯戰役,而言顧其他•
「你看你看軍隊高棉軍他們的表情與泰國顧用軍截然不同,還露出笑牙•」
在軍隊在呼嘯聲整齊步伐而之後,廣場上立即肅穆下來•
突然遠處傳來慘叫聲,胡蝶說:「眼前就是人們所謂的天堂與地獄了•」
待我們走近時,陣陣的痛苦呻吟與偶爾的厲聲更加清晰,令人聽之毛骨悚然,當你見之那刺肚挖腸腸,鮮血直流的話,不嚇呆就怪•
「三十六計••」胡蝶在旁吹襲•
「走為上計•」我立即配合,走人!而忘了天堂是什麼而心靈上有點感到遺憾• 實際上,天堂只不過為國王死後留下空白的神的世界•
路經一長達50尺的畫廊,一場"乳海翻騰"正搬演創世紀神話:
"毗濕奴神化身的巨龜背負箸大曼茶羅山,將大蛇的身體當做繩索,兩邊由眾神相互拉扯,在中央指揮正是毗濕o
到了巴戈戎寺,一切都顯得那麼平靜祥和,隨處均䏻見到四面佛像的微笑!我驚訝地喊著:「瞧、那是觀世音的微笑••是我走訪吳哥窟,千年的一嘆•」死亡之門,三頭大象依然在那裡以鼻子纏繞著蓮花,靜止如水倒影的吳哥古城,顯得鬼詭神秘兮兮,見不到人影,聽不到狗吠聲•
路經塔普倫寺,見不到巨樹盤根,浮雕上卻傳出亱半私語,來自壁面上蒂娃妲女神,還有梵天與鹿叫聲,仔細一瞧那只不過佈滿青苔,充滿昏暗神秘的氛圍•當我們正陶醉在詭異氣氛中,突然遠處傳來陣陣雞啼聲,我心中突然感到我們這一段超時空之旅,是否畫上休止符的時候•
迷糊中也不知如何走出吳哥窟的詭異,夢醒時驚訝發現自身仍然睡在酒店的床上,汗水透濕全身•••


胡蝶妳在何方?我仍然尋找你的蹤跡•

24•01•2013。
10•00pm.

Saturday, January 19, 2013

過年回鄉記



買到了便宜機票,促使我回鄉過年,就在除夕夜,只是班機一直在延遲飛行,抵達家門,開門只有大嫂和大哥,見面印象:你們都蒼老了許多•
「你也是、桌上的飯菜也冷了,我去弄熱•」大嫂爭著說,我心中感到一陣溫馨,多少年了,沒聽過這一句話,自從父親逝世後,回過一次家,母親緊接著走了,家中只有大哥在撑著,他是家園守護神•時光逍失如此匆忙,見面時也不知話題從何說起•
「阿孟你也該娶了,出外這麼多年難道沒遇上自已喜歡的?」
「不是沒有,只是無緣,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只好再等下一年,娶個老婆好過年•」
心想得也是,明年娶個老婆好過年•
令我想及小時候年關將屈,家家戶戶都在張燈結彩娶媳婦,一片喜氣洋洋,喜笑顏開,好不熱鬧,想不到如今卻成兒時的記憶•
昔日母親在世時,一切過年習俗與禁忌,歷歷在目,一榥而過,農曆二四送神,才可大掃除,初一桌上總是擺著年糕,吃不吃不是問題,我們都被授為不準說髒話、不準掃地,不準剪指甲、更不準洗衣、曬衣服,遍遍鄰居福州媳婦唱反調而遭到周遭批評與恥笑,如今一切早隨風而逝•年初二回娘家,年初三是人日•年初八夜拜天公,那是福建人的新年,過了初十,十五是元宵又是煙花燈火盛會•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元宵隨母親到廟會「刻龜」興高彩烈抱住背上插支香面包龜回家•
我們這裡除夕夜,夜在煙花和鞭炮,說是禁炮,也不知怎樣這些煙花和炮竹神通廣大,深入民間,時辰一到爆笑满天紅,旨在風調雨順、年年豐收,不含糊、幸災樂禍,釀成楽極生悲不是沒有,只是小事一樁,至多勞師動眾打火英雄•
年初一,清晨平靜得很,好似昨夜鬧通逍,得了短暫的休息,初一開門放炮是我們這裡一貫的習俗,討個好聚頭、大伯公廟人山人海香火鼎盛,幾乎依舊不改,來到這裡不禁使我憶起兒時隨母親上廟拜拜之事,每當拜拜完畢,母親總是丟下兩毛銀角給尊在廟門旁的乞丐,或在一旁拿督公神像以老葉敬之,此景此情好似在昨日•新年舞師免不了,到處鑼鼓叮咚響,夾著鞭炮聲,舞龍則少見,因為龍頭師父大多老老垂唉,後繼無人•
舊巴剎幾乎都已改建,街坊唯一老戲院,生滿青笞,是見證了老街㘯的撫今不如昔,街道依然是街道,只不過名稱改了些,什麼中華路、夏門街、福州街卻已消失在歲月中,取而代之則是我們不熟悉的Jalan,Jalan..反正街名只是一種符號,何必斤斤計較•
與侄子侄女相處形同陌生人,客客氣氣,自感被邊緣,似有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兒童相見不相䛊、笑問客從何處來•大嫂說有時間多回來幾趟就沒事了,只是個人性格孤獨慣了,唯有自我流放、浪跡天涯,臨別時,祭了祖上之後,大嫂包了個小紅包,這是我家小習俗,沒婚嫁的,在家人眼中永遠是小輩,永遠受到長輩的祝福•

Friday, January 18, 2013

紅包套、新鈔票



每當農曆新年時候,我們舊習俗,長輩一定要在除夕夜或大年初一包紅包,壓㱑錢,祝福小輩子孫快高長大,學業進步等祝福語•因此時間一到大家都擠到銀行換新鈔,討利是封套,這之間也因手續問題,銀行是事務,先照顧自己顧客才雇其他,而招來惡言相對也有•有人平時都沒走到銀行一步,當然身歷其境,不適應也沒話說,也有嚕蘇換新鈔也夠嚕蘇,一元換十張,五元換五張,十元換二十張•••通常這樣銷碎的換鈔方式是不受理;再說來的早,新鈔還沒出爐、來的遲,新鈔換完了的尷尬局面•過了年初三開工,正是新鈔回籠的時刻,幾乎每年都在搬演同樣的劇情,舊習俗的後遺症•老友記房太到銀行換三千塊新鈔準備過年包紅包給孫子當壓㱑錢,結果返回車中正準備開車門時遭到打刼,結果紅包銭沒了,報案等於沒報;乾盤佬耶穌的壓㱑錢存放在自家樓下房間,早上出去打工,家中鬧賊,媳婦與孫子還在樓上看電視不知曉,看來耶穌孫子的壓㱑錢也泡湯了,只剩下耶佬在那裡嘮叨唸個不停•
16•01•2012。
12:32pm

怨聲載道另一趣談



其实文人在文字上寫得天花亂地,實際上卻是小家子氣,老婆是人家的好、文章是自己的妙,那又是文人的另一面;某人在編輯一文集時,由於印刷問題把一文友像片印得有點含糊,經過交涉後而改進,誰知在執委會議即有人替她著主另外開炮,說某人越杈自作主張編輯該文集,經過一輪審查前議決案,某人並沒越軌,事情不了了之,促見文人心胸狹窄,愛搞事非對峙的無聊行為此事令人心寒而慄,對文壇失望至之,從此面面相對形同陌生人•那是一則文友的經歷,也是文壇一糗事,一向對文藝熱心推動的他,一下子被推落萬丈生涯,也有人在旁撞擊文壇也不在乎你一人•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唯有自我流放,浪跡天涯,從此不問過惡潭是非,反正人生苦短何必斤斤計較•另一攝影阿伯「別號」憑了幾張舊照而成為經典人物,謝絕攝影交流,固步自封,形同赤鱲獸,經不起風雨交織,卻活在風雨中,那亦步亦趨走向自我怨聲載道中•有人說這些痕跡都是文學兿術家的形形色色怪癖,見怪不怪也•
17•01•2013

Tuesday, January 15, 2013

關於柬埔寨「暹粒」••• 图與文:宋志明[ARPS]





到了暹粒發覺它是一個擠滿逰客的城巿,以韓國人和洋人居多,大半是撞著吳哥窟而來,至於各人對古文明高棉認識知多少,相信大家心理有數,我在機場以一百元美金換當地現鈔,到了巿區才發覺那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巿區流通的貨幣單位以美金為主•超市貨品檟價以美金為主,我們購物飲食均以美金付之,彷彿活在一個美金市場的亞洲國家的夢幻,不過我們這裡消費與美國不一樣,跟 本不用還消售稅,聯邦稅•所以均能以便宜價錢買到泊來品,這裡的科技電腦市場是韓國天下,看到都是Samsung 手機,電腦產品;到處都是韓國美食,日本料理,這裡也有來自中國的經濟巿場,不過顯得亦常低調,顧用都是當地員工,規模並不大,也許是初步登場,我在那裡買到一小瓶"紅星"二鍋頭,著為我旅遊北京的回憶•我曾在暹粒自我安排著一次的城市行,城市並不大,單靠雙腳就䏻走完整个"巿區",包括暹粒的舊城區,這里沒有高樓大廈,工業汚染,是一個健康適宜居住的地方;只是這里交通混亂,汽車腳車,麾多車混淆走在一條來回路上,過路要左右觀雙面而來車輛•暹粒舊巿場是暹粒的舊影,當地人稱為"Pusar Chia",是當地數一數二大型巿埸,什受逰客青睞,舊巿場從生活用品,飮食攤販,土產收購應有盡有,應接不暇,從白天到黑夜鬧烘烘,這裡還有一間擁有六十人的小戲院及咖啡厛,這裡可散步幽哉•Koulen II 位於Sivatha 大道上,這裡可欣賞到柬埔寨的民間舞蹈演出,及品嚐到57 種不同的柬埔寨、泰國、中華料理,每人消費US$12,何楽不為•所謂戰爭博物院,實際上是一個戰爭主題公園,這裡展示的都是越南戰爭、柬埔寨內戰使用的武器包括了舊蘇聯坦克,飛機大砲及中國制造直升飛,手榴彈、步槍等•入㘯US $5工作人員都是戰爭遺留下來的犧牲者,斷手斷腳的導遊,說明了戰爭是何等殘酷;同工異曲的Killing Field 萬人塚,波布政杈假借"㴋清"為名,亦柬軍在這裡趕盡殺絕幾千人,為了安撫這些亡魂也在這裡建了壽廟•

14•01•2012。


Monday, January 14, 2013

我親眼見到打搶


早晨在咖啡店飮早點,就在另一角落,一老耆也在喝咖啡,突見一摩托騎士,停下車拉扯那老耆的手,老耆還以為遇到熟人,向他握手問候,不疑有他,原來對方是撞著他手上佬力士金錶而來,拉扯不及半秒鐘,老耆跌倒在地上,杯盤狼藉,手上金錶脫手被搶,摩托騎士奔馳而去,前後不及五分鐘,嚇壞了在場喝茶人士,過後議論不休,心想早晨上街場喝一杯也不平安,這是什麼世道•打搶世界自古以來就有,只有道德感化才䏻逐漸适當節制,只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們之間也留傳這麼一個觀念,年關將近,盜賊猖獗,認為沒錢無法過年,頂而走險而找到藉口•早上在菜市又謠傳一馬來婆在買菜時被打搶項鍊,引來紛紛議論,有人說我們這裡快變成盜匪如毛了•有人提議家家戶戶每戶每月出十元從晚上六點至清晨六點雇用專人巡邏,意見雖好只是不知負起效用如何則試目以待•
14•01•2012。

Saturday, January 12, 2013

韩素音15岁时在协和医院做打字员....


韩素音15岁时在协和医院做打字员。后到燕京大学和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学医。1938年
韩素音
  韩素音
[4]
回到中国。
1939~1942年,在四川成都美国教会医院当助产士,与他人合写一部小说《目的地重庆》。
1948年,获英国伦敦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55~1963年,在马来亚开设光瑚药房。
1960~1963年,在新加坡南洋大学任现代亚洲文学史讲师。
1964年,开始写5部传记性著作:《伤残的树》《凋谢的花朵》《无鸟的夏天》《吾宅双门》《凤凰的收获》,成为职业作家。
韩素音常到美国、德国、瑞士等20多国讲学和游历,介绍中国历史、政治、社会改革、宗教、民族、青年、妇女、知识分子等问题,写了不少有关中国的文章著作。还有《早晨的洪流》、《中国,2001年》 《餐风沐雨》《回面》《拉萨,开放的城市》等著作。
韩素音1952年的自传小说《A Many-Splendoured Thing》曾被好莱坞拍摄成电影《生死恋》(Love Is A Many Splendoured Thing)。
1956年以后以至文化大革命期间,韩素音多次访问中国,并出版关于中国及中国领导人的著作,用英文、法文写作。韩素音现居瑞士洛桑市。
2012年11月2日中午,韩素音在当地时间于瑞士洛桑的家中去世,享年96岁。[5]

身世成长

客家人,祖籍广东五华县水寨镇,周氏仁德公第22世孙。父亲周映彤出生于成都郫县,是中国第一代庚款留学生,母亲玛格丽特出身比利时贵族家庭。
1931年,还没满15岁时,在北京医院当打字员。1933年周光瑚入燕京大学学习,1935年到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学医。1938年回国,同年和国民党军官唐保黄结了婚,后者于1947年战亡于辽宁新丘。1944年留学英国伦敦,1948年毕业,返回香港从医。1952年周光瑚嫁与出版商康柏( L.F. Comber),改名伊丽莎白·康柏。随后两人到马来西亚柔佛州,韩素音继续行医;曾为新加坡南洋大学的创立而奔走。两人离婚之后她嫁与印度军队上校,曾在班加罗尔居住过一段时间。
有人说,韩素音一生倔强的性格,可说是来自父母的遗传。作为一个欧亚混血儿,她天性里就有着不安分的因子。
青少年时代的韩素音总是想当医生。1931年,还没满15岁的韩素音在北京医院当打字员。两年后,她考入燕京大学医预科读书。1935年秋,她获得奖学金到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继续她的学业。在比利时留学期间,韩素音渐渐对文学产生兴趣。自由大学是欧洲比较进步和开放的大学,一些被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分子欺凌的犹太人子弟,也准许在这里读书。该校图书馆藏书丰富,当年潜心医学专业的韩素音,空闲时间却多在图书馆看闲书,阅读了不少西方名著。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韩素音闻讯后既惊诧又悲愤。在多次参加国民政府驻比利时大使馆组织的演讲会、讨论会和系列爱国集会后,她决定回国。她写道:“中国,中国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我的气息,我的生命!”像大多数那个大时代的海外爱国青年一样,她毅然放弃赖以继续学业的奖学金和做医生的美好前途。“回去,回去,回到我的中国去!现在我知道,没有什么别的爱比这种爱的力量更为强大。” 

早年经历

韩素英本名周月宾,曾用名周光瑚,西文名字叫罗萨莉,1916年出生于河南
韩素音
  韩素音
[6]
信阳。她父亲是中国人,母亲是比利时人,因此她以一个欧亚混血儿身份来到这个世上,也受尽了东西方的人们对混血儿的歧视。 
她父亲名周炜,字映彤,是个铁路工程师。她出生时,她的父亲正在信阳参加陇海铁路开封段的修建工程。 她的父亲生于四川郫县,但祖籍却是广东梅县,而且是“客家”。明末清初,中国南方有过一次大规模的移民,叫作"湖广填四川",即从江南各省移民到四川。这是因为经历了战乱。四川人口锐减的缘故。周映彤的祖先就是这时从广东迁到四川的。据说,她的最早的那位祖先原是货郎,迁到郫县才改而务农。几代之后,逐渐富裕起来,买田置地,读书应考,终于上升到地主士大夫阶级。周映彤的父亲就做过灵州(今宁夏宁武)知州。那时周家还兼营商业,已从郫县迁居成都。全盛时,全家男女老少70余口,同住在一座大宅院里。 
1903年,周映彤被四川省派到比利时留学。1908年7月,他在留学期间和一位名叫玛格丽特丹尼斯的比利时姑娘相爱成婚。1910年1o月,他从布鲁塞尔大学毕业,获得工程学位,在比利时工作到1913年1月,才带着妻子和4岁的儿子回到中国。 
在欧洲,玛格丽特因为是中国人的妻子而受到白种人的歧视。在中国,由于自1840年以来的欧洲列强侵入中国的历史,使得不少中国人在感情上很难以用友善的目光看待白种人。玛格丽特跟随周映彤回到成都以后,别人都以并非善意的目光好奇地端详她。1933年,英国作家萧伯纳到上海,欢迎的人要他讲话,他说:"大家好像看动物园里动物一样,看到了就行了,还说什么呢?"玛格丽特当时的处境与此非常相似。她常常被人看得手足无措精神状态都有些反常了。为了使心爱的妻子摆脱困境,周映彤在成都只呆了几个月,就毅然带着妻儿离开家乡四川,到外地谋职,以后再也没有回去过。 
后来周映彤好不容易才在比利时参加修建的陇海铁路的一家工厂,谋得一个监工的职务,工资最多时也不过是白种人工资的四分之一,尽管他拥有布鲁塞尔大学工程学位。玛格丽特也因为是他的妻子,总是遭到白种人工程师的妻子们的白跟。她和周映彤生的孩子被看成是杂种。 
韩素英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来到人间的。那一天是中秋节,父亲为她取名"月宾",意思是把她当作从月亮上迎来的一个客人。此后每逢她过生日那天,父亲都给她送月饼当礼物,每长一岁,就多送一个月饼给她。所以一直到她长大成人,长期远离中国的时候,还非常想念中国的月饼。

感情经历

韩素音的感情生活,其实比小说还要传奇。她一生有过多次感情经历,以及3次过程结局迥异的婚姻。在布鲁塞尔留学期间,她曾有一位年轻有为的律师男友。因为回国,这段感情无疾而终。1938年她
韩素英
韩素英(6张)
在从马赛取道香港回国的海轮上,遇上生命中的第一位丈夫。这段开始甜蜜、后来苦涩的情感经历,成为她此生中最不愿回首的痛楚。
当年韩素音归国的目的地是当时被称为“抗日堡垒”的武汉。在轮船上,她认识了从欧洲归来的一名军官学校的毕业生——唐保黄。两人在旅途中一见如故。唐跟她大谈抗战,表示不惜为拯救祖国而捐躯。唐的慷慨男儿气息深深吸引了韩素音。于是他们相爱了,很快地,就在这年中秋节结婚。也因为两人在婚前缺乏真正了解,婚后不久两人的感情就出了问题。唐经常谩骂殴打她,夫妻同居一室视若路人。唐反对她去做救护工作,要她做一个本分的家庭妇女。
韩素音为了寻求精神寄托,于1940年收养了一个女婴取名榕梅,空闲时间写日记、回忆录自我安慰。在这期间,她写出处女作《目的地重庆》初稿。她把初稿请在成都助产学校任职的修女玛利安修改。1941年夏,玛利安帮忙把韩素音写的文稿带到美国去发表。1942年末,英文版《目的地重庆》出版。就是这本《目的地重庆》,激励韩走上文学创作这条道路。但也正是这本《目的地重庆》,触怒了丈夫唐保黄。唐大骂她不守本分,写书抛头露面,还殴打她……
1941年,唐赴英国当外交官,韩素音随丈夫前往英国。1945年唐回国参加即将爆发的内战。她没有同他一道走,继续留在英国攻读医学专业。1947年唐死于东北战场,结束了这段痛苦的10年婚姻生活。
1952年,韩素音嫁给了英国出版商唐柏,改名伊丽莎白·唐柏。随后两人到马来西亚继续行医,还曾为新加坡南洋大学的创立而奔走。后来两人离婚。之后,韩嫁给了当年印度军队的一位上校。她给他取了一个中国名字,叫陆文星。他们育有3个印度血统的孩子,现都已在印度成家。
韩素音和陆文星的相识也颇为传奇。1956年1月,她接受印度总督、前香港总督马尔科姆的邀请,去印度新德里度假,而后又去南亚一带旅游。在印度总督的官邸里,韩素音见到印度总理尼赫鲁。随后不久,印度官方向她提供参观的新项目中,有一项是参观尼印公路风光(由印方捐建),向导是印方负责人陆文星。陆文星出身名门,父亲为一所大学的校长。1993年,韩素音回成都访问时,跟当地的媒体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1960年,印度为中印边界一事要攻打中国,派一位高级军官领兵前往印中边界,可这位军官说:“中国是友好邻邦,不能打中国人。”他的上级对此十分气恼,严厉地对他说:“你若不去就撤了你的职!”他却坦然地回答:“撤职我也不去。”这个故事中的那位高级军官就是韩的丈夫陆文星。
晚年,韩素音和陆文星定居在瑞士西部的小城洛桑,夫妻俩感情很好。平常,他们各做各的工作,互不干扰;韩每年有7个月在世界各地访问、演说,陆则埋头干自己的技术工作。2003年1月6日,陆文星因病辞世。
“我的一生将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跑来跑去: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 ——韩素音(作家,当地时间2012年11月2日中午于瑞士洛桑家中去世,享年96岁。

陶傑 - 卿本佳人






老作家韓素英在瑞士隱居悄悄逝世,高壽九十四歲。

韓素英這個名字,香港九十後一無所知。即使以她生平傳記改編的《生死戀》,也沒有幾個人看過。《生死戀》是一部很庸俗的小說,橋段靈感得自普撒尼的《蝴蝶夫人》:一個亞洲女子,愛上種族血統高尚的西方男人,在一個亂世,難捨難分。白種男人以救世主的姿態,想把她拯救出來。老掉牙的橋段,換一個時代背景:五十年代的香港,遍地中國難民,香港仔的漁舟、灣仔的小販、赤腳的貧窮,然後由珍尼花鍾絲扮演的中西混血女主角,穿一件白袍演白衣天使,荷李活加工之下,成為經典。

歌頌殖民主義的小資產階級作品,在西方當然引起一陣旋風。但很奇怪,作者韓素英二十年後卻換了一套深藍色的毛裝,訪問大陸,出來之後,大讚毛江的四人幫的革命政權,如何為人類建立了天堂。她來香港大學演講,所謂火紅年代的一批學生,聽得如痴如醉。

很小的時候,我看見韓素英風度迷人,容貌俏麗,翩翩然迷倒許多無知的香港大學生,我開始暗暗佩服中共周恩來的統戰藝術。

韓素英有一半比利時血統,講話即有權威。正如今日的諾貝爾文學獎評委,只要白種人肯開金口,讚揚中國人如何有成就,中國人無不骨頭輕幾兩而飄飄然。周恩來深明此理,以他自己所謂「美男子」的風采,先迷倒了對東方有一股莫名其妙的情結的混血兒韓素英,然後借力打力,像打桌球一樣,把這個女人放出來,由她用一半白人的血統,以西方的公信力,令受過半桶水西方教育的黃皮膚「知識分子」欣然落疊,這是政治騙術的高招。

韓素英在香港的演講毫無邏輯,還有點神經錯亂。例如她被帶到人民公社、安排好的紅色幼稚園參觀,霧裡看花一兩星期,就以中國通自居,說中國人實現了人人有飯吃的共產理想,把毛澤東的大陸說得天花亂墜。

當時香港報紙的一些清醒的輿論問她:韓女士,你把大陸說得那麼好,又自稱擁有一顆火熱的中國心,中國現在已是人類六千年有史以來的最高境界,你為何不放棄在瑞士的居留權,回到大陸參加建設呢?

韓素英呆一呆,說:中國雖然好,但我覺得對自己來說,目前住在瑞士比較適合。這句話露馬腳。所以,韓素英七十年代來香港,只在小圈子裡颳起了一重半崇洋而盲目親毛的小旋風,對於由英國管治的殖民地香港,水波不興,全無影響。

韓素英的小說,販賣的是殖民主義的獵奇感。讀醫科出身,性好寫作,不是壞事。本來讀理科的人,有文學的志趣,像齊瓦哥醫生,也能寫詩歌。但韓素英的小說寫到一半,卻要搞政治,就要看智商是否跟得上。很明顯,韓素英做了極權的打手,硬要替江青張春橋一伙塗脂抹粉,她的「明星效應」非常短暫,到一九七六年,她的偶像之一江青被捕,韓素英一度啞口無言,但反應尚算快捷,她懂得改口堅稱她的偶像其實是周恩來,而不是江青。

中共內鬥,可不管外面的代理人如何轉軚。從此之後,韓素英靜靜隱居瑞士。香港的愛國華文輿論,不時還吹捧韓小姐的「文學成就」,聲稱連英國哲學家羅素,也是她的粉絲。我在英國的書店和大學圖書館,拼命找尋韓素英的作品,卻一本也找不到。反而描述殖民地風情的毛姆卻一直暢銷。

幸好中國人失憶。自此之後,韓素英的問題不了了之,也無幾個人提起。不像猶太人,對在三十年代,用電影鏡頭替希特拉塗脂抹粉的紀錄片女導演萊芬絲坦念念不忘,列為與戈培爾同級的戰犯。韓素英有一半華人血統,在五、六十年代不易在英語世界立足,她要吃中國飯,所以時時著一件中國旗袍到處演講。旗袍是她的文化包裝,學林語堂穿一件長衫,所謂「腳踏中西文化」,其實充當的是買辦,向西方販賣中國。

林語堂販賣的是蘇東坡和中國儒家倫理的吾土吾民。韓素英販賣的卻是毛澤東的軟性毒品。她在北京會見周恩來,一臉小女粉絲看見張國榮的笑容,今日看來就知道她對「周總理」有一股情深的暗戀。在這方面,只要有點心理學基礎,反而可以挖掘下去,寫一篇論文。

韓素英見周恩來十多次,在人民大會堂促膝詳談,毛澤東卻一直不屑見客。或許他不知道這個女人,或許以毛澤東蔑視知識分子文化人的心理,他覺得韓素英沒資格進中南海,與他論三國演義和秦始皇。

但毛澤東喜歡美女,見到當時四十多歲的韓素英,混血中別有一股高尚的風情,主席吃遍大江南北的名菜,如此半洋葷,應該沒開過。為什麼沒有上呢?也許是周恩來心知主席性格,暗中擋了一把,不讓毛韓見面,他知道像自己義女孫維世,一被毛澤東看上,就完了。

韓素英之極左,左到自己名字上。她一度把自己的中文名改為「漢素音」,香港左報通用。也許嫌那個韓字太像高麗人了,而來到香港這片英國殖民地,「英」也是忌諱。但「漢素音」這個革命新名字叫了一兩年,悄悄又改回現狀。其後正式叫韓素音,這一切,中國人都不知道,可以明察秋毫的本人記得一清二楚。

但我比較喜歡她最早的稱呼。英就英好了,香港特首,叫梁振英,有什麼可恥?今天的香港,普遍的人心思英,懂得分辨。正如租界時代的上海,比韓素英歌頌的江青張春橋的革命基地,當然是文明的象徵。韓素英的一生,前半部追求浪漫,下半部製造謊言,她留下了荷李活的電影《生死戀》。電影比她的小說好,而小說的意境又比她本人的人格高。韓素英年輕時確實氣質出眾,老年隱居也居然沒整容,這是異數。

她的寫作生涯,另一敗筆,是自恃思想「進步」,惡評攻擊張愛玲。在這方面,韓素英的一半中國文人血統,基因不改,喜歡指手畫腳,教誨人應該寫什麼。如果轉一個環境,她做中宣部長,即刻可以不需旗袍,換一套毛裝。韓素英晚年看見墮落為走資加貪污的中國,她一字不提,中共也不怎樣搭理她。施漢諾死了,中國尚下半旗,她韓小姐呢?千帆過盡,一片寂寥。




── 江南春 ──

Han Suyin 是周光瑚(或周月宾) 的笔名,她的英文著作都用这笔名。这笔名在中文媒体的译法却很混乱,先后出现了汉素音、韩素英、汉素英与韩素音,究竟那一个正确?
其实笔名的译法也无所谓正确与不正确。作者本身的认同才是最主要的考虑。
"Han Suyin" 这个笔名在1942年她的第一本自传体小说 "Destination Chungking"(《到重庆去》) 就开始用了。
她在第二本小说 "A Many-Splendoured Thing"(中译名《恋爱至上》或《生死恋》,1952年出版) 被荷李活拍成电影,获多项奥斯卡大奖之后声名大噪。当时就有人编造说她的笔名 Han Suyin 的原义是汉输赢(Chinese Gambler for Liberty),后来(1982年) 她在与西方记者 Beverly Baird(?) 的访谈中加以否认。
“胡说八道”,她说。她认为这是开玩笑,接着她指出:她始终不准备做“平凡的小声音”,尽管译出来的中文(“素音”) 是这个意思。
李星可先生在五十年代翻译了 And The Rain My Drink(1956,中译名《餐风饮露》),由青年书局出版(但似乎只出版了上册,是不是下册被英国佬禁掉了,待考)。《餐风饮露》可以在书店买到,现行版是青年书局根据庄伟天的藏本影印的。
李星可先生在序言里对 Han Suyin 这个笔名作了解释:她在1942年出版第一部小说时不便用真名,就临时采用一个无毫意义的假名,只不过取其发音易读而已。不过她自己喜欢译成“汉素音”,因为这三个字的意思好像中国之声。《餐风饮露》所用的笔名就是汉素音。
我查新加坡的旧报纸,在1983年之前《星洲》《南洋》都用“汉素音”,合并为《早报》之后就变成“韩素音”了。不晓得这是早报编辑的决定还是其他因素。
不过到后来(从1997年或更早) 她的书信签名款用都用“韩素音”。我猜也许因为“汉”不像中国人的姓,所以改成“韩”?现在媒体流行的是“韩素音”,这说明“韩素音”不但是她本身所认同,也为媒体所公认。
最近在报导韩素音的逝世消息时,中国媒体在传说韩素音是“汉属英”的音译,意为她这位汉人已入籍英国。这传说看不出有什么根据,多半是类似“汉输赢”的某些人想当然尔的胡说八道。
(按):“音”字读 yin(ㄧㄣ),“英”字读 ying(ㄧㄥ)。
(又):据《韩素音‧中国心‧马来半岛情缘》(陈剑,亚洲周刊二十六卷四十六期,2012-11-18),“《餐风饮露》曾由新加坡知名报人李星可译为中文,由新加坡青年书局出版,但只出了上册(全书十三章的前六章),下册便遭遇封禁,不得出版。其译稿后来不知下落。” ——2012-11-11




二嫂的結局•••




曾家老爺子有個固執的封建概念,過門媳婦必須出生於唐山,因為唐山媳婦懂得孔孟之道,至於孔孟究竟為何物,他也是一知半解•二嫂過門時二八年華,人長得不赖,十八歲時還參與農村的土改運動,斗過地主,後隨家人南來馮媒妁之言嫁給二哥•
正如閩南歌曲所唱:"做人媳婦就咪道理,晚晚睏,早早起,起來疏頭抺粉點煙脂••"二嫂真是每天清早就打扮整整齊齊,下廚房,後到雞籠看看、鴨寮瞧瞧,是否雞下蛋、鴨孵卵,瞧在老爺子心理,選擇唐山媳婦是上上簽,二兒子啊關上房門就看你怎麼回饋曾家了•
只是過了一年半載,怎麼媳婦的肚裡沒有異樣,老爺子有意無意,提及三娘教子、不孝有三、無後最大,旨在暗示眼前兒子與媳婦•只是仍舊沒有什麼反應•唉,人定勝天,解鈴人還須繋鈴人,就盼老天間眼•
老天居然開眼,二嫂肚子居然有了異樣,三個月、六個月•那天就在廚房忙碌,突然感到腰酸,緊接帶來陣陣疼痛,來了陽水,急送至到緊急產婦室,當天傍晚就誕生一女嬰,米西臉色黯然無光,二嫂感到奇怪,隔床的福州婆生了女嬰也不見家人前來探訪在飲泣•
只是不生就不生,一生一連生了四胎女嬰,俗稱四千金,唯稍唯妙,可愛極了,可惜瞧在老太爺眼里不是滋味,好似缺少什麼•再次聽到二媳婦懷孕,大家神經不禁一崩,未來孫子可是箸條還是必棵,只好聽天由命,旁人說有了四枝桌腳,下一台一定是桌面•
這時大姑小叔有話說了•
「再生女的把她送給番吶好了•」
「就像隔壁家福州婆一樣,生了女嬰馬上給人抱走•」大姑雲英未嫁、小叔年幼未娶,那知眼前前人的困境•
「去去去,我們又不是福州人,為什麼有樣學樣?」吭聲的是家婆•
提及福州人他們心中縂引起一陣不凡的漣漪陣陣•那年鎮上福州人香明就上演一拙「嫁
姆著大舅」還開宴十席,轟動一時•自此鎮上人提起這糗事,總帶以鄙視的眼神•鎮上的母親教訓不聽話的閨女常說:「不再聽話把你嫁給山芭福州人養豬去•」
那時在他們眼中,福州人只適宜農耕,割膠,至到五十年代,韓戰爆發,胡椒價埸,那時福州財副才浮出台面,人們才對福州打拼精神另眼相看•
就在那年農曆八月十五,二嫂還在廚房忙碌,突感到腰部酸痛,來了陽水,立即送往醫院產婦室,不久消息傳來誕生一男孩,母女平安,對曾家是一天大喜事,立即張燈結彩,大放鞭炮•
彌月之際,開席百桌,特請外地廚師忙碌三天三夜,曾家新添男丁之後,生意蒸蒸日上,一片欣欣向榮;因為男孫出生於農曆中秋,花好月圓,有感恩之概,曾老太爺就把取名「天送」,天送不愧為可雕之材,長大後靠奨學金,以優異成䅪進了澳洲墨爾砵大學,畢業後就業於新加坡,為一專業人士,這是後話•
有人說胡椒一粒就辣並不一定他的弟弟天才,更是青出於藍,把曾老太爺的老字號都搞 得有聲有色,那時已過了一甲子•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老太爺歸西之後,家無長者,二哥夜夜笙歌,也在酒色氣財中走上生命休止符,是剩下長年百㱑的母親,白髮人送黑髮人是何等的傷悲,那時大姑都遠嫁,小叔也娶了鄰家園割膠女,因為形式比人強,小叔著不了諸多的選擇•
自從家婆百年歸老自後,引起二嫂諸多迷惑的沉思,久而久之釀成老人痴呆症,整天喃喃自言••
大女兒嫁給後山人,生活過得清苦,時常回家伸手要錢,二女兒遠嫁新加坡,難得回家一趙,三女兒不聽話嫁給干榜番那,三不五天就來回家要銭,四女兒神經不正常時好時壞•想起自家女兒不同命運,二嫂也感到命運對她多苛刻,嫁到曾家好似是一埸漫長的夢,夢醒時正是生命畫上休止符的時刻•
她曾投靠長子,只是兒子娶了媳婦不要娘,回到店戶內二兒子與媳婦忙著業務,她只是靠邊站的閒人,到了小女兒那裡大家只是面對面•••。
11•01•2012。
8•30pm

Wednesday, January 9, 2013

今天在鬧市、光天化日•••




今天在鬧市,光天化日下發生了搶刼案,一婦女被搶買菜小錢包,怪只怪大家看在眼裡,也沒人出手相救,劫徒得手之後,騎著摩托車奔馳而去•
過了几秒鐘後,大家才如夢初醒,有人驚叫:「打搶呵•••」
「救命呵」,有人在回应•
有人打了电话,半小时才出現了警车,来了警察•东张西望,把出事地点圍了起來,被搶者只受皮外傷,在家人陪同下,離開現場,不知前往報案,還是上了醫院•
看在眼里,大家還以為在街頭拍電視劇,在這之前,也曾在這里拍過街頭搶劫电视剧,刚才在這裡發生的事,就跟電視情節一模一樣•
有人還胡塗地問:「前不久才拍過,怎麼又来了•」
鬧市又恢復了原狀,賣雞,賣肉,賣魚,賣菜熱烘烘,多了一種話題:"你知道嗎?這裡剛才發生過搶刼案,那被劫的婦女死撐著銀包不放手與劫匪拉扯到那個角落,手臂都出血•••"
這話題重複了又重,顧客與顧客間的言傳,攤販與客戶瞼色都充滿了幾分憂鬱,治安亮起紅燈時大家也不知如何是好、隔天市場生意立即落差,什至傳出匪徒拿了刀搶,等候買菜婦女上勾•
「小心你的錢包,提防打搶!」依舊是話題,要等一段時期才能冷沏,因為開埠以來,一向風平浪靜,自從打搶事件發生之後,打大家搞成神經兮兮,什至晚間也少出門了•這麼一來夜店生意也難做了•

早上出門又聽到另一版本:
三位太太在街場話家常,一輛車子靠近,開了後座車門玻璃窗子,伸出一隻怪手搶了其中一錢包,隨著車子開動互相拉扯,拉了十多公尺,手臂被割傷流血,只好放手,眼見錢包被搶,路人見狀,也沒人出手相救,過後才議論紛紛•••餘下的板本,還是與前提一樣,來了警車、走出了警察•
這回不是電視版本,而是發生在你我之間的實事,有時發生在你周遭,避也避開,人就是要面對,•••。
09•01•2013。

Tuesday, January 8, 2013

母親節



母亲的年代,我们不知有母亲節,至到結婚生子,在澳洲於電視台見到有關母親節的電視廣告與電影,才知有母親節這節日,那時母親節已趨向商業化,因節日而出現的產品不外是蛋糕和康乃馨,那時剛好赴墨爾砵,孩子們都提議上餐館為母親慶祝,但在國外,人地生疏,能省則省,就在那夜我們度過了一個沉寂的母親節;在鄰居住著一個孤獨的老太婆,平時難見她出外曬太陽,整理花草,只有聖誕節或母親節才見她的兒子出現,陪母親吃吃早餐,第二天就走了,低調得很,可見西方社會也有藴馨的一面;西方也有諸多的節慶,除了上述所提之外還有情人節,感恩節,万胜節等•節慶是一種生活的寄意,現代人母親節只在手機上發了"母親節快樂"的寄語,也會令母親高興了老半天,至少在母親的心目中還有母親的存在,而不是娶了媳婦忘了娘•

耶穌



香港人愛開神的玩笑,你多嚕蘇兩句,他就說聽你講耶蘇,大概神的使者都愛嚕蘇吧•在下曾聽過這麼一段有趣的對白•甲曰:「我是愛的使者,上帝派我前來向你佈道•」乙曰:「聽你講耶蘇?」甲曰:「不,因耶穌愛你•」;到處都是神的使者,難怪我們在歌曲上也聽及:"神呵!快快救活我"•有時開神的玩笑,便成對生活壓力的抗拒•近日暴力謀殺事件都發生在教堂的姐妹之中,而且教堂居多的地方,犯罪率越高,可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促見神的使者重要性,聽到來自教堂的袮撤聲,清幽唱詩歌曲,心靈突然感到一陣清涼,這就是宗教的熏陶,接受與否則看擱下緣份•上帝給你一粒地球,你給上帝什麼?值得深思•
01•01•2013。KL.Cond.
5:47am

火車



火車只在小學課本讀及,因為在婆羅洲幾乎沒有火車行駛,只有古晋還有一小段沒有火車的鐵軌,沒見過火車的我們,只有从那條鐵軌圓我的夢•到中國大陆,不但見了火車,也趁火車上路;火車之旅也有不同的感受,給人印象深刻有次赴中國西北之旅,在共同車廂內,遇上了車上的流氓,在車廂內吞雲吐霧,害得我們在車廂外罰站一整夜,更有一次來了高干,把我們預定好的睡床割讓給高官,也讓我們罰站一整夜,投訢無門,高干与流氓又有什么分別•在日本坐过子弹火车,清㓗、快速、清新•北海道似乎是一个没有火車行驶的地区,為的是环保;在纽西兰古老的火車,已被当着古董装飾;在端典我们則故意趁古典火車繞山谷跑,令人回味無穷•
31 Dec 2012 。
Cambodia to KL.
Airfreight.

電車



小时候,听说对面的李先生在一次出差的时候,在新加坡從電車意外跌落死亡,自那时我才聽到"電車"新名詞•那就說一列車靠著雙軌道在巿區靠著發電行走,那是早年的城市交通工具;只是我長大赴星,這種交通工具早被淘汰了•有次路過香港依然見到電車在街道行走,心中感到異常興奮;往後在電視劇中也偶然見到電車,在螢幕上一榥而過,那一定描寫三十年代上海民初戲•電車好似我們生活中的夢幻,也只能在繪本中出現,電車的時速也跟社會的發展節奏係係相關,隨著社會發展時速,它走進時光隧道是必然的現象,至今談及電車只是我們心中的憧憬•
30•12•2012。
Sien Lik,Combodia.

歷史課本



所謂歷史課本,從中學開始到䇦校讀過不同的版本,歷史由人撰寫,觀點各異,我們就像一張單純白紙任人染上不同的色彩,我們在華文歷史中,讀的是中國歷史、世界近代史;在英文歷史課本中讀的是"British Empire"大英帝國史•由於老師不是歷史專業,因此上歷史課成為沉悶課堂,讀歷史是為了考試,上大學選史地系,是無可奈何,為的是一張專業文憑,離開校門,卻淪為"歷史老師",後專行商界,與歷史脫節必在當然,歷史課本與我何干•
29 Dec 2012.3:47am
Cambodia,Sien Lik.

單車



我的第一輛單車,是唸小學時期,父親買了一輛簇新的麗禮腳車托人帶去學校給我,哄動全校連老師都下來撫摸,現出羡慕的眼神對我說:「有了新的腳踏車,以後要努力讀書了•」那時年幼的我也不知怎麼一回事•年幼的我一直夢幻擁有一架單車可以自由奔馳在馬路上,也羨慕周遭有"車"人士,那時同住一木屋屋簷下的大叔擁有一高架子的單車,只要他回來把單車擱在檣角下,大家都爭先恐後把它拉到附近馬路上,著為學騎之用,就是跌至頭破血流也不在乎,後來大叔二話不說,拿了一把鐵鎖把它鎖住,打破了我們學騎單車的夢幻•自從擁有自已一輛單車之後,與車友公同上路,奔馳在鄉野田間,才知道自已生活空間原來那麼廣闊;出外升學,依舊騎著鐵馬來往學校與宿舍之間,在一次意外中,我騎著單車與一輛小貨車相撞,人倒馬仰在馬路中,失去知覺,在醫院中只躺了兩天,立即上路,生命對我多頑強;離校就業,談情說愛,我依然騎著單車,隨著㱑月流逝,年輕一代早已換上時速快極的電單車,奔馳在馬路上,卻無端端讓我懷念"單車"的日子•

29 Dec 2012 2:24am
Cambodia,Sienlik.

台灣



我们这里跟台湾的关系系系相关,母親那一代人所谓台湾戏,就是歌仔戏,來自台湾宜蘭縣•到我們這一代看的是台灣的電影,讀的是皇冠雜誌,還有留台的僑生,娶回臺灣媳婦,去臺灣旅遊休假成為我們出國的目的,因為那時大陸封閉,台灣與我們同文同種,易於溝通•至到大陸開放後,擴闊的行程代替了台灣•那時大陸之行,購物時大陸小販找回錢時常以台幣現鈔代替了人民幣,因為那時大家對兩岸貨幣混淆不清,反而在台灣沒有遇到上述情況,因為台灣地方小,人們的心地較為單純;有次我們去日本逰完,路過台北,夜間大夥結伴同行,在路邊一小路攤販品嚐臺灣牛肉麵,那母女倆見我們口音有異,因而知我們來自南洋遊客,格外加料,還不斷叫我們明晚再來而不知明早我們將飛往東京,那一夜在台北,天气虽然嚴寒,卻給予溫馨的感覺•
28•12•2012。
KL to Cambodia.

女老師




早年我們稱呼女老師為"先生"那是對老師的尊敬,後改稱為"先生姐"那是居於性別原因•我們早年英文老師多是女性,所以不稱呼"Sir"而稱呼"Madam".我的小學英語老師王美燕,是一位只識英語不識國(華)語老師,服裝裝扮與我的阿庅沒有什麼兩樣,上課其间常遭頑皮學生搗蛋,同學們最期待她以福建话破口大駡,什么"死圆仔"、"死無人教是"什至"死無人㛈"•也不知这些话语為什么这样取悦同学们,只要她一罵出口總引起哄堂大笑•有次王老师与老公在路上驾车,与班上搗蛋头子保綠陝路相逢,老公立即下车追赶保绿想教训他一顿,保绿手眼脚快,跨过水沟逃过一刼,自此再也沒見他前來上課,原來他已退學轉校,而那只操福建話的女老師也不前來上課•在小學課堂上突然來了一美女老師,把大家嚇呆了,听說她來自中國福建大學,教的是語言課,同學們在背後都叫她"花姑娘"•1949 年後中國嚴禁移民國外而英殖民地政府也採取封閉政策,"花姑娘"能破例前來,可見背景可觀,不久她就前嫁他人,著為貴婦,不再執教;中學階段班上來了一洋人女老師,是殖民地教育厛長太座,她一來上課為了糾正我們的英語發音,叫我們伸出舌頭任她拉,都把我們嚇壞了,還好過了不久她也隨丈夫調回英國,大家為此喘了一口气;高中畢業後我進入古晉一中就讀高英班,來了一以色列女老師,至今我仍然記得她的名字名叫Lighthall,她教我們文學讀本,只叫同學輪流讀一遍,也不加解釋,那時她也安排我们前往英國文化協會主摧沙士比亞話劇欣賞,那年聖誕節她還安排我們上她的宿舍舉行派對,第二學期就说拜拜,原来她是在國际交换计划前來服务,时间一到就走人•
27•12•2012。

重庆森林



看过"重庆森林",说实话看不懂什么,只感到银幕在晃,剧情在晃、梁朝偉、王靖雯、林青霞、金成武在银幕上出出進進,这就是王家衛的电影,相信很多人卖了票进戏院,並不是每一个人看得懂•
但是戏中的对白,却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天你都有机会和很多人擦身而过,而你或者对他们一無所知,不过也许有一天他会变成你的朋友或是知己。」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在什么东西上面都有个日期,秋刀魚会过期,肉罐头会过期,連保鲜纸都会过期。我开始怀疑,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是不会过期的?」
影片结尾曲唱的是:「树叶转黃,天空灰藍,我散著步,在一個冬日裡•••」
有人说这是王家衛欲表达的思考,让我深思,胡乱發揮•"重庆森林"没有重庆、没有森林,它只不过是一㡖大厦,在香港尖沙咀確是有这么一座建筑物•它是纪念抗日陪都而命名,内住有四千单位各國人士,语言,國藉復雜可想而知•
在王家衛镜头下,出现了大厦迷官式的迷茫,兜兜转转,彷彿进入世纪末的茫然,影像色彩变幻迷离却如在眼前•这座大厦曾被美國时代雜誌評为「亚洲最䏻体现全球一体化的好列子•」
"重庆森林"是一部不易为人接受,却让人深思的影片,难怪我多次路过香港,却与它擦身而过,正如剧中对白:「或者你对它一旡所知、或它有一天变成你的知己•」 到过重庆,对它印象是个霧都的山城、据说抗日时期大轰炸,防空洞迟开曾闷死千人,那是战争的悲剧,也曾在那里见到当地人吃辡麻火锅驱寒,几年前马航直飞城都,机上就见川妹子出來打工•都门也有川菜館子,不到重庆依然䏻品尝"重庆味道"这与"重庆森林"有何瓜葛•据说重庆有三宝,除了美女和火锅外,就是捧捧軍,挑夫是也,因重庆是山城,斜坡多就需要这些挑夫來运作,他们的赚钱工具就是一根粗粗的木棍,一个竹籃子,以及几條麻绳或尼罗绳,多重的东西就䏻撗过斜坡而过,形成繁华都巿的蒼涼小景•对重庆的印象就是山霧濛濛、碎石斜坡,还有嘉陵江靜靜地躺着,流逝了多少青春㱑月故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早年看過黑白電影:一江春水向東流、烏鴉與麻雀、靜靜嘉凌江,寫的是抗日陪都的故事,亦是中國寫實主義影片的始主,麗人行、萬家燈火則是長江口岸的寫實,同工而異曲•
19•11•2012。

Monday, January 7, 2013

搬家



童年我居住木屋大厝,渡過我的成長㱑月,至到中學畢業結婚生子,我家的老大老二都在那邊出生,隨著地方發展,我們曾一度住過工地臨時木屋,後返店鋪二樓住家,那時歷經詩巫動亂時期,洪水入侵,整個詩巫汪洋一片•家父、家母也在那裡過逝,那時我們也搬去離市區不遠的半獨屋,詩巫依然水患,大雨一來潮漲潮退,整條大路都被水淹沒,況且在泥漥地帶的小路,大家出入都靠手划小船,樓下客廳都浸水二尺之深,簡直是水深火熱,痛苦不堪,不過也在那裡住過一段不長的時期,老三、老四也在那裡出生;搬到南蘭律上端的高原山荘的時候,正好是老三、老四出國深造的時候,也是擺脫水患的時刻•依舊記得居於泥漥地區的時候,漲潮時刻,大家就把車輛泊在大路旁,那夜泊於大路旁的車輛正好給路過車子撞毀,經路口親友通報,三更半夜冒著細雨水深前往,原來是一年輕人與女友駕著跑車奔馳而過造成車禍的意外,還好算有良知,答應賠償車子一切損壞•
27•12•2012。

收音機



第一次聽到收音機擴播是在一親戚店鋪內,每當晚間八點開始,來自新加坡的煙花行情報告,一號煙花報價多少,二號煙花報價多少?那時也不知煙花為何物,只知那是大人關切的事務與小孩子無關;第二次聽到收音機擴播是在表姐家,也是晩間八點收聽到印尼椰加逹的中文擴播,包括了當年流行歌曲,歷時一小時,後印尼發生排華也中斷擴播,也曾收聽過越南西貢電台中文擴播,給我印象最深是曹禺四大劇本: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的戲劇擴播,後因䞜越戰而終斷;也收聽過馬共地下擴播,多年之後才知它的發射台原來在中國雲南省邊境,隨著局勢改變,這些擴播也走進歷史;收音機的體極也由大變小,什至出現了半導體收音機,增加了短波擴播,解決了收聽的障礙,至今唯有IFM 與你最貼切,每小時的播報新聞讓你與世界接軌•
25•12•2012。

求職



唸完中學後,我報名欲讀電氣工程,擺脫家裡的約束,尋找自己的人生•老爸知我心意,通過銀行副理,把我推介一間古老的China Bank ,也憑自己的學歷浮沈在那裡,消磨我的青春㱑月•早年的 China Bank 與電視劇民初裝沒有什麼分別,各人各擁一架自己的珠算盤,一架吊扇不停地轉著,一遇到結帳時間,大家都脫光衣服,剩下內衣與內褲,因為空氣太悶熱了•接下就是五點過後的晚餐•後來銀行內不準設伙食,大家取回每月伙食費一百元,高興了半天•說及銀行內設伙食一事,還請了大廚,在銀行後面蒸炒煮來,樣樣俱全,什至煮了狗宴,貓粥,無奇不有•至到一天改廟換代,新官上任站於老臣背後,大家才知曉,他那三把火架勢燒燬了舊式行政業務管理,接著收購,銀行業務一變再變,想不到我卻在那裡呆過卅二年㱑月至退休為止,算來是人生一奇蹟•
25•12•2012。

報紙



我家小鎮雖小卻三家報紙,每天报导相同訉息而拥不仝的读者群,之间競争於小天地,所謂独家新闻少之又少,而各家又通过网络,网友也能上网阅读各报小道新闻•我家只订阅一份报纸,餘下时间都在咖啡店浏览•小鎮阅报多重於地方新闻,还有人情广告特多,这與地方人情世故有關•常聽到這樣的對話某家小女出閣或訂婚,見報沒有,所謂見報則是把訂婚啟事登於報章,以便硧認,至於結婚賀詞越多越風光;同樣白事輓詞證明其子孫交逰廣闊,人際關係重多,光宗耀祖;促見報章造成人際關係•而這些人際關係也促使報業認真生存下來,若是缺乏了廣告(不論人情非人情),單靠訂閱散戶準是西北風,在報業歷史中,似乎沒有因營業虧損而倒閉,因其背後有財團支持,著為它的專聲筒之用;只有因言論敏感而遭到封閉,史有前列,隨著訊息發達,凡事不能一手遮天,言論上也鬆懈了許多,許多異議,在相容相克中尋找到和解•在訊息發達的今天,突發新聞先在電視爆光,次日見報,著為補助之用,據我所知今人讀報,只在蜻蜓點水,一覽而過,因現代生活節奏緊張;反觀老家咖啡店,店家還訂閱當地二份報章讓你一面品嚐咖啡,一面翻閱報章,生活多休閒•曾在一書中讀及將介石從來不閱"中央日報",毛澤東也從來不讀"人民日報",使人想及盡信書,不如無書,"中央日報"已走入歷史,"人民日報"只屬官方機構,北京街頭巿民根本無法翻閱•

24•12•2012。

世界讀書日



世界讀書日是聯合國文教組規定的讀書日,而不是節,這一段時期,書店有特別優惠,或筅選十大名書荐介給讀者,其实在這一天只不过提醒讀書的重要性;魯迅的打油詩:無聊才讀書,就諷喻當代人對書的無奈,正值如三日不讀書講話口也臭,對不熟悉的課題就口若懸河叭啦叭啦;不讀書就與世界脫軌,只是當代讀者更先進,可上網找知訉,也有人提出盡信書不如無書,可見生活經驗也異常重要,與生活脫節的讀書人只有蒙上書呆子、蛀書蟲•在知識泛濫的時代,在自由阅读的年代我們則是有福了,也令人想及焚書坑儒的惡夢;書是那麼充滿魄力嗎?是否如古人所謂:萬物㫮下品,唯有讀書高,書中自有黄金树,書中自有颜如玉,而天下讀書人卻落魄得寒酸,所以讀書不能與財富畫上等號•吾等秀才人大半只䏻替人打工,而那些「春天不是讀書天」之流,時來運轉,卻撈得滿堂彩•現實就是現實卻變得這麼可怕•唯有世界讀書日引來不可思議的反响•
06•01•2012。

初戀



提及初戀,我忘不了「少年維得的煩惱」,我的初戀卻落得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結局,事後還自我安慰反正那是不成熟的感情,算了•我的初戀情人是一位洗衣女,那時我出外升學,寄宿在親戚的家,由人介紹找到了洗衣女,每隔兩天就來收集房里骯髒衣服拿回去洗,那時我只會讀書,不會在生活上照顧自已,放學回來只知溫習功課,做作業,把房間弄得亂七八糟,後來發覺到有人趁我前去上學時幫我整理,原來洗衣女前來送衣服時,也顺把房間收拾得乾乾淨淨,令我感動異常,而她平時沉黙寡言,我們見面時也只相對無言居多,只是學業結束我就返回家鄉,這麼一別無緣再见,只是這一段時期,我對她的深深懷念特別多,過了不久我無意中聽到她訂婚,她嫁人••。
06•01•2013。

飛機




Every one can fly,是當今出國旅逰的口號,不像從前只有貴人才上得了飛機,記得早年英殖民政府選派了三人赴英參女皇加伊麗沙白二世加免典禮,回來後身價百陪,其中一人(我校董事長)還到我校講演,講些什麼也忘了,只記得他說在機上看雲層很像好來塢影片女星沖涼的泡沫一樣,引起嗚嗚哄堂大笑;另位某行總裁出逰西歐帰來到了機場,還受到銅鑼樂队迎接撓巿一周,緊接著其旅遊著作即刻出版,由落魄文人代筆加上幾張到此一逰照片貼上也算了一桩心願,親朋好友到訪各贈閱一本說聲請指教,實在自往臉上貼金•聽過一首閩南歌曲「要是我有一百萬」也唱到"要是我有一百萬,就要吃羅地和坐飛機•••"可見吃羅地和坐飛機對窮人有如此魅力的夢幻•中國才開放時到了北京一主題公園,內設有各國主題地標,列如法國巴黎鐵塔、倫敦大笨鈡和倫敦橋、意大利的斜塔,最令人感到奇異的是還有一架737飛機停放那裡,機搶內是一家餐廳,由"空姐"服務,提供"機上套餐",猶如在上空一樣,以了逰民趁飛機的心願•
06•01•2012。

女同學



我們唸的中學,男女分開,男校和女校只隔一道鐵絲網,每當休課時,大家都東張西望,好似在尋找什麼,遇上一飄亮女生出現大家也偶爾吹吹口哨,不含惡意,後來學校當局發覺就把男校女校休憩停了二十分鐘,氣壞我們,就在交替時間大家大玩放飛機,就是把贊美詞句寫在紙條上丟進鄰校的籬笆,引起一片嘩嘫,反正紙條上也沒寫下自家的姓名,誰知道誰•到我畢業離校,這種丟飛機的逰戲早已結朿,有次在一社交晚會上突遇我鄰校女同學,聊起當日丟飛機逰戲,大家不禁笑翻肚皮,只是如今大家都已結婚生子,問及對方的他,原來是昔日男校學長,是否是昔日丟飛機逰戲湊效,她笑而不荅•
06•01•2012。

春逰


我們這裡終年都是夏,一雨變成秋,何來春天,那有春逰;唸中學時老師提起春逰,她說這裡沒有四季之分,人生過得呆板,一點情趣都沒有、那時我最鈡情就是春季和冬季了,春天百花齊放,一片欣欣向榮,冬天漫天雪花多浪漫•許多歌曲都在歌頌春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那是革命情懷;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淡淡正好眠,春天一到收拾書包好過年,歌曲的楽觀情諸,是否在誤導我們•在中國南方,過了春節便是清明祭祖時刻,就有春逰之說,只是現代人登山祭祖,面對塞車,日曬,很少人那會滿山春逰;近日氣候轉變,北方冰雪封山,南方水災連連,那有心春逰耶•只是心情上仍然期早已淡忘的舞台的唱腔:借問牧童哥,那裡有好酒喝,牧童遙指杏花村•
03•01•2013

男则所


則所有男女之分,通常男則所舒暢自如,女則所則大排長龍,人有三急,也見過女生撞進男則所;有次日本之旅,車子一到就在郊區見到大批女性湧入,原來日本則所沒有男女之分,如則還叫一聲嗨!還有免費茶水供應;中國大陸則不行,門前有人收費把關,就是有收費沒服務,進入之前鼻子還得擦驅風油除臭,有人幽默地提醒,去大陸別忘帶把遮「傘」,不是遮陽而是方面之用,那次我們在新疆一小鎮搭夜班火車,天氣嚴寒,就在路旁方便,只是貨車一經過,強烈燈光一照,把大家醜態都照得精闢不留;東歐之旅,一天可過幾個小國,邊境之間沒有則所供應,而且邊境官員官僚十足,只在那裡聊天喝茶,急壞了過境逰各客,男人如則 只有靠沒人的地方灌溉自然•西歐之旅,則所收費可說十分昂貴,在巴黎,衛生情况一般,可說宮廷收費,過了英倫,就在公園旁一收費則所,進入如則只聽完一曲子則門便自動兩邊閃動打開說聲 Thank you.只是近年衛生觀念提升,有些地方還出現貴族則所,收費不菲,姑且一試•都門購物坊,則所衛生乾淨,男女嚴分,只是要小心這些地方常與禱告室連在一起,別入錯門擺烏龍•

07.01.2013.

孔子



中國五四運動,火燒趙家樓,打倒孔家店,近代中國政治運動中,也提及批林判孔,林即林彪、孔即孔子也•孔子在中國歷史中大起大落,究竟你對孔子知多少?打從小學起我們均授誨孔孟禮教,長大成人之後許多人都跟我一樣幾乎把把這些禮教忘得一乾二靜,近年在國外有人辦起「孔子學院」再度引人注目,孔子也因風水輪流專•到過山東孔廟,那只是路過匆匆,蜻蜓點水的一瞥,談不上感受;在印象中"小人與女子難養也"似乎是孔子之論調,以此推論把女子與小人畫上等號似乎對女性羞辱的封建思,如今想及也有道理,孔子當年大概受過女人心胸狭窄之氣,才有如此之說;看過電影「孔子」,周潤發飾演孔子,入木三分,唯俏唯妙,只是電影過多重複魯國禮節,在電影文化參與過多的商業因素,把孔子的形象淡化了;唸中學時,我有一個舊同學,名叫謝國文,他說來自孔子的故鄉,受誨於孔廟,原來他居住的小鎮名叫魯國,他唸的學校名叫"魯國小學",愛開玩笑的同學回敬:「你的校長非孔子莫說了•」
06•01•2013。

Sunday, January 6, 2013

大陸



大陸是兩岸對持冷戰時代的號稱,在老祖宗年代我們稱之"唐山",只有對解放後中國的封閉,引來大家對對大陸感到神秘與鬼詭•加上中國對海外華人的宣傳攻勢、我們真的誤信為真,六十年代投奔大陸是一種自我流放的方式,曾幾何時,為了政治上波動,海外歸華曾被打回牛鬼蛇神,下放牛欄,只要有幾會者逃至香港,再也回不到昔日出生的土地;我們這裡曾發生過回國浪潮,回歸祖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結果各自尋覓了不同的命運安排•大陸對海外華裔年青一代只是夢幻,理想的失火天堂•當年學長帰國也不知羡慕了多少人,醫科畢業被派到遙遠的甘肅山區落戶當赤腳醫生,冬天還要上山砍柴生火,那是「聽毛主席的話,聽黨的安排」;也有畢業於外文系,進不了外交部門認識,只好流落到香港當大廈管理人•開放後只䏻以客戶身份來此尋親問舊,另類大陸人命運是何等坎坷•
06•01•2012。

瓊瑤



提及瓊瑤大名,人人都知曉,我開始接觸瓊瑤的文學和電影卻與台灣著名文學月刊"皇冠"有關,瓊瑤筆下男女角色都是文皺皺,出口成章,還有那建立於沙灘上的樓格愛情夢幻,卻是瘋魔我們那一代人;據悉大陸文友追讀瓊瑤小說,還是通過香港偷偷托人帶入,在那封閉的年代,若是被發現閱讀她的小說,準會被打成反革命的墮落份子,我們這裡也因英殖民地政府對大陸採取封閉政策,對台灣網開一面,讓臺灣的獨特文化登場,讓我們有機讀及當代的文學作品,被台灣文學界邊緣化的瓊瑤作品卻被我們垂愛,大概我們的閱讀水平只限閱讀吧;最初接觸瓊瑤電影電:"幾度夕陽紅"、"兔絲花"、"遠山含笑"、"庭院深深"、"一簾幽夢";後來這些電影也曾被改篇電視連續劇,就沒那麼火紅了•不過從"皇冠"月刊中我們亦接受到台灣其他名家作品•
06•01•2013。

香港



香港給我最初印象皆來自好來塢電影:「蘇西黄世界」、「戀愛至上」•那時只知香港是英國殖民地,島上的人民包括九龍半島的人民講的是廣東話及英語;笫一次訪港還是殖民地時期,移民局官員官僚十足,入关卡时洋人排第一,長相華人面孔,卻不通曉華語,只知英語和粵語•那時在香港若講華語根本沒人睬你,把你當怪物•香港就是一個事務的城巿,由於其地理位置特殊,夾在中國大陸與台灣之間,在冷戰時期被喻為"民主廚窗",這裡溶納了反共與親共的意識形態,每當「十、一」國慶節升滿五星紅旗;「雙十節」則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幟升於半山腰貧民窟,那是大陸難民集中地•每天㫮有難民游水偷渡•也有專人於山頂上以望遠鏡偷窺大陸邊境,純粹是好奇心罷了•香港曾是攝影王國,因攝影器材便宜,亦是東方好來塢,從黑白到彩色電影,每年港產百部影片撗掃東南亞市場,港星自然成為我們重拜的偶像•太平山下,粉刷太平與繁榮,復篕著城市窮困與富貴的對立•
02•01•2013 。
KL to Sibu flight.

尋找沉寂的微笑 〜吳哥窟散記

老树盤根

高棉的微笑就在这里

千年一叹在笑中

探幽訪勝




顺道航船形象

旱季阻止不了探访古城的情怀


尋找沉寂的微笑
〜吳哥窟散記 文+攝影 宋志明 [ARPS]

沿著蝴蝶的蹤跡,揭開了吳哥窟的神秘面紗,神經似尋找神秘疑團,許多人與我一樣撞著那沉寂千年的微笑而來,是否失望而去,蝴蝶的蹤跡也許能給予以真誠的回覆•
世俗觀念認為走了千里迢迢,為的是一睹藏於森林的石雕,美麗的傳說•
吳哥窟,遠看是石窟,卻是眾神所居住的地方,撫今不如昔,一個古代的高棉皇朝怎麼會在人間消失,是戰亂、是疾病,只待歷史給予的回復•


〜在吳哥窟有一種很美、很靜的動感,久久令人難於忘懷,回應著古㱑月的呼喚,吳哥窟還有最淋漓盡致的演出,無論是個人神秘的探索,梵人結伴同行或闔家休憩賞析,㫮能在此尋找心靈的驚嘆,高棉古文明與古蹟在望•
天空的花園 Angkor Wat
為了諸王和眾神居住的宮殿,在吳哥窟內,隱藏著神秘和魅力,在參道最後才能發覺到設置中國寺廟的建築手法•在第二廻廊內側,第三迴廊可望及頂上建築物,眾神居住的世界•吳哥窟由南北,東西圍繞著護城河,走在參道上充滿著即將見到中央神殿的期待,位於西㙮門南則的是毗濕奴神像•第一迴廊為壯觀壁畫長廊,是一部高棉的史詩,沉寂地記錄著國家的興衰史,寂寥中小鳥吱吱喳喳聲在迴廊中圍繞著•
〜支配水源者、就可以支配國家
在吳哥窟中心的十字迴廊的聖池中,被推论為沐浴场,这些水池並非只為國王的沐浴设施,还被著為農業治水技術確保乾季時仍有水源不絕供應•位於眾神居住楽園的聖池是高棉王國,包括吳哥窖在內,除了迴廊以外勢必營造沒有屋頂的水池空間,而且還要在高地興建貯水池,在技術上是不易,為了超越技術上的限制,完成天空楽園的各種設計,不僅是建築的秘密,也極具魅力•

〜蒂娃妲女神的群

浮現在吳哥窟壁面上眾多蒂娃妲女神,美麗舞姿在無聲中讓人望之嚴然•每一尊像薄紗樣式、裝飾品、臉部表情各異,微妙不同•髮型,髮式和沙龍的裝飾,從華麗到大膽,讓人不禁想及當時宮女之姿,充滿迷人微笑的蒂娃妲女神,就像超越時空,引導我們前往眾神世界•

第一迴廊的反响
吳哥窟第一廻廊的浮雕,將圖像以平面並排的空間呈現,就像是繪畫書卷,順著往前欣賞,猶如讀著一本情節完整的小說,但有人認為壁畫上雕刻只是不斷重複的畫面,顯得單調鋪陳、構圖平凡,但卻令人強烈感受它的生命力•浮雕的西面是一套印度古代史詩「摩訶婆羅Mahabharart」,西面北則刻畫著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南面西側是蘇耶跋摩二世軍隊,東側是「天堂與地獄」的詳細描繪•
「天堂與地獄」描繪極楽世界的程序,面對審判的模樣和地獄情景,包括拔舌、火燒、針刺、鞭打各種苦刑•
「乳海翻騰」是印度教創造天地世界神話,描述了毗濕奴神化身的巨龜背負著大曼荼羅山,將大蛇(瓦蘇奇Vasuki)的身體當著繩索,兩邊由眾神及阿修羅(與神對抗的惡神)相互拉扯,中央由毗濕奴神指揮,邊拉繩索邊攪拌海水持續了1000年使海水乳化,間中誕生了阿帕沙拉女神及毗濕奴神的妻子拉克希米Lakshmi 天女,最後得到了神奇的長生不死藥「阿姆里塔Aminta」•
北面刻的是後代作品,描繪的是克里希納Krishna 與巴納Bana((阿修羅)的戰爭,為了爭奪長生不死藥阿姆里㙮的眾神戰爭•

宇宙中心
〜巴戎寺 Bayon
隨處可見四面佛像的微笑〜觀世音菩薩㙮,在欣賞吳哥窟之後來到這裡,可感到一股寧靜的氣圍,也許因為我們原本熟悉佛教氣氛,能縱覽全境,人性化的建築設計所至吧•位於吳哥窟中心的巴戎寺,在古代印度的宇宙觀中,是眾神居住的神聖區域 ,也是神祇降臨的地方,將這個宇宙觀準確具體 地實現是王國重要的使命,虔誠皈依大乘佛教的的闍耶跋摩七世的宇宙觀,與吳哥窟實現的宇宙觀相迥異也是理所當然•
吴哥窟護城河


〜塔普倫寺 Ta Prohm
各種大自然力量壓碎的景象,就是大樹吞食了寺廟,外牆也常見到那迦蛇怪的浮雕,從第一回廊到內側的崩塌相當嚴重,這里曾是電影「Two Brothers」 拍摄现场•佇立於东门壁面上的蒂娃妲女神也引人注目,顶部山形牆的佛像早被印度教徒削鑿掉,取而代之是林迦的雕刻•有回音的祠堂北侧顶端山形牆上,刻画梵天和鹿的浮雕,这里还保持著發现时的状态,佈满青苔、昏暗神秘的氣氛•
知名的巨木就在中央祠堂的廻廊,好似要壓碎建築物的光景,垂掛好幾條巨形的樹根,似有生命,不可思議•這些巨大樹根有的像巨形大蛇,也有像細長肌肉突起的腳和腳爪使勁踩著建築物一般•東門的東北壁可欣賞到一長髮女子的浮雕,正在蓮花上擰乾頭髮的模樣,述說美麗的傳說,令人驚嘆的榕樹群•




舞者浮现在石窟中


进入古窟中..


石窟画家,现画现卖.

別看这些破砖烂瓦,它是古文明留下的痕跡.




在探幽訪勝中欣赏到來自高棉古典樂章


曲徑通幽



殘垣斷壁是上天留下给人类沉湎於依据的事实.

Wednesday, January 2, 2013

白粥



一碗白粥
一粒砌半咸蛋
一盘二片熏烘乾咸鱼
写尽
柬埔塞

風與景
這片戰火燒過
的土地

吳哥窖史詩
是雨後的彩雲

一隻蝴蝶
打破了美麗的傳說
古文明
就這樣
讓吾人前來探索
吳哥皇國的興衰史
29•12•2012。
Angkor wat.
Sien Reap.i


Sent from my iPad